贛榆產才融合加速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們對養殖設備和運輸流程進行了智能化升級,采用鋼結構重力式網箱內嵌高密度聚乙烯小網箱的分區試養模式,實現綠鰭馬面鲀陸海接力養殖。”在“海盟共贏榆您同行”贛榆區海洋產業科技創新聯盟第二次會議上,企業代表和院校專家們踴躍發言。
贛榆區臨海而建、逐海而生,45.71公里黃金海岸線貫穿南北,海洋資源優勢凸顯、海洋產業前景無限。近年來,贛榆區探索成立海洋產業科研創新中心,搭建產業與人才“雙向奔赴”平臺,夯實海洋產業發展人才支撐,助推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聚焦海洋產業發展人才需求,贛榆區投入1000萬元,建設集人才招引、技術研發、資源共享等33項服務于一體的海洋產業科研創新中心。通過延伸產業鏈、解構技術鏈等方式,繪制“人才需求地圖”,首期引入5家人才服務機構,優化“企業紓困+科研共享+人才培養”一體化服務模式,輻射服務高新技術企業86家,有效夯實涉海企業基礎研究、產業研發和成果轉化基礎。
為豐富引才載體,贛榆區組建海洋產業科技創新聯盟,吸納江蘇徐淮地區連云港農業科學研究所、哈工大蘇州研究院等23家科研機構、單位,形成“政府+科研院所+專家團隊”多元融合引才格局。實施“向海而興·人才涌流”海洋人才集聚行動,舉辦海洋產業創新創業大賽、高校求賢季等活動40余場,收錄200名海洋人才入庫管理,柔性引進100余名人才深耕海洋產業發展,海洋人才隊伍進一步壯大。
江蘇寶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賀是遼寧人,被贛榆一系列誠意滿滿的政策吸引,將自己的海水養殖事業版圖拓展至贛榆,建成當地第一家工廠化集約化養殖車間。“當地政府給足了優惠,服務更是貼心,一路為企業落地開綠燈,還定期派技術專家,從水質把控到病害防治,全方位開展養殖培訓,為企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我自己也擁有‘榆英才’一卡通,在當地享受多項生活便利。”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贛榆區不僅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廣攬人才,以求賢若渴的態度愛惜人才,更致力于以體貼入微的服務留住人才。迭代升級“智匯贛榆人才強區”4.0版人才政策,出臺海洋產業人才支持專項,設立海創中心“專班+專窗+專網”,為人才提供創業支持、生活服務。發揮中心人才集聚、技術集成、資源集合優勢,建立“企需才到、才求企應”雙向互利機制,推動15家企業需求與10所高校、科研院所學術資源精準匹配,推動科技“外援”深入涉海企業,提升海洋產業創新集群核心競爭力,促進海洋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