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就業創業“組合拳” 托起民生“穩穩的幸福”
“我們在這邊投資創立電子加工企業,為當地群眾提供60多個就業崗位,每年的工資人均可以達5萬元。”位于灌南縣三口鎮工業園區的博之鑫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海燕說。政府引資巧搭臺,“鄉賢”返鄉創大業。近年來,灌南縣打造公平、高效、透明、開放的營商環境,緊扣政策“指揮棒”,打出一套精準有力的就業創業“組合拳”,穩穩托住民生“壓艙石”,為縣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優化營商環境是這套“組合拳”的關鍵一招。灌南縣以打造公平、高效、透明、開放的營商環境為目標,精心搭建各類創業平臺,猶如筑巢引鳳,吸引眾多“能人”返鄉創業。這些創業者如同點點星火,匯聚成帶動就業的燎原之火,形成“創業一人、帶動一片”的良性循環,讓鄉村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走進灌南兩岸青年創業園,30多家中小微企業正在熱火朝天忙生產、趕訂單。該創業園位于灌南縣經濟開發區內,占地130畝。業務范圍涉及工業加工、包裝印刷、文化創意、電子商務以及網紅直播等方面。
“我們架起了創業者與政府各個部門之間的橋梁,把政府關于創業就業的政策傳達給創業者。同時,我們也幫助創業者提升他們的創業理念,把他們的一些訴求反映給黨委政府,這樣就能讓創業者少走彎路。”灌南兩岸青年創業園董事長費云健說。
如果說青年創業園為有志創業的年輕人搭建了創業平臺,那么,這幾年灌南蓬勃發展的鄉鎮工業園區則為當地群眾提供了更多的“金飯碗”。
在百祿鎮工業集中區,村民呂利利的故事正是這一成果的生動寫照。曾經,她像無數外出務工者一樣,背井離鄉在張家港打拼。如今,家鄉的工業集中區猶如一顆冉冉升起的產業新星,吸引眾多服裝企業紛至沓來,這讓呂利利毅然選擇返鄉就業。“現在家門口就業機會多,我每月能拿六七千塊錢,比在外地掙得還多,關鍵是騎車十幾分鐘就能到家,能照顧老人孩子,心里特別踏實。”她的笑容里,滿是對新生活的滿足與憧憬。
除了優化環境,灌南縣還全面落實國家、省市縣助企紓困政策,立足縣情,因勢利導,先后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鼓勵扶持就業創業工作的補充意見》《關于進一步促進就業的優惠政策》等激勵扶持政策,形成具有灌南特色、切實可行、更接地氣的真金白銀措施,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強化宣傳,內外聯動凝聚合力;持續打造創業載體,發揮基地帶動效應,做實做大返鄉就業創業承載平臺。一系列舉措精準發力,成效顯著。今年以來,全縣實現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372人,支持成功自主創業727人。這些數字背后,是一個個家庭生活的改善,是縣域經濟的蓬勃發展。
就業穩則民心安,創業興則百業旺。灌南縣打出的就業創業“組合拳”,不僅托起了群眾“穩穩的幸福”,更為鄉村振興和縣域高質量發展筑牢了堅實根基。未來,灌南縣將繼續深化就業創業舉措,不斷優化政策服務,讓這“組合拳”更有力,讓民生“壓艙石”更穩固,繪就更加絢麗的民生新畫卷。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