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終追遠 文明殯葬 讓清明更“清明”
春草綠,梨花白,風淡雨輕思故人。清明節,是慎終追遠、緬懷先輩、寄托哀思的傳統節日。
近年來,全市民政系統以“公益、惠民、文明、規范”為導向,不斷完善殯葬服務保障體系,全省首家出臺《公益性公墓定價機制》,建成全省首個生命文化教育基地,殯葬改革工作獲省政府真抓實干表彰激勵。
全市共建成公益性公墓131個、骨灰堂77個,骨灰安葬設施鄉鎮全覆蓋,更好滿足“逝有所安”。群眾自發選擇公墓安葬的比例逐年升高,樹葬、草坪葬、花壇葬等節地生態安葬方式正逐步被接受。
全市殯葬服務單位,聚焦減項降費優服務,傾情服務群眾“人生大事”。壓減延伸服務項目85個,大幅下調殯葬服務收費項目50個,最高降幅達到60%。優化調整工作時間、便民服務、免費用品等服務項目20余項。
全市1419個建制村和70個涉農社區全部建立紅白理事會,加強宣傳和引導,深化喪葬禮俗改革,充分發揮村規民約在培育良好民風等方面的引領效應,殯葬文化、移風易俗深入人心。
清明將至,全市將迎來祭掃高峰。全市民政部門及各殯葬服務機構聚焦主體責任和群眾祭掃需求,積極扛起牽頭部門職責,主動跨前一步,早研判謀思路、強服務促聯動、廣宣傳增認同,多措并舉扎實做好清明期間群眾祭掃服務保障工作。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