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區多元舉措筑牢就業根基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是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十四五”以來,海州區多措并舉激活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充分保障了就業優先戰略的有力實施。今年1至8月,海州區城鎮新增就業7951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88.34%,超序時21.67個百分點,通過健全就業保障機制,推動更多青年人才就業在海州。
走進海州區板浦鎮菜園村,一排排整齊透亮的大棚映入眼簾,棚內果香四溢,綠油油的柑橘掛滿枝頭。這座投資1200萬元建設的占地200畝的禾園柑橘園,不僅種植櫻桃、柑橘等高附加值作物,還配套觀光采摘項目,形成“種植+休閑”復合業態。海州區板浦鎮黨委組織委員封奧林介紹:“我們專門成立連云港興浦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聯合菜園、石河等10余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實行‘強村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在探索產業多元化發展道路的同時,切實帶動村民就業、村集體增收、農民致富。”
目前柑橘園已吸納周邊5個村的近百名村民實現就近就業,其中包含3名脫貧戶和就業困難人員,他們在園里從事果樹管護、采摘分揀、游客接待等工作,人均月收入穩定在3000元以上。
為積極發展鄉村富民產業,打造特色農業產業集群,持續鞏固脫貧致富成果,板浦鎮中正社區積極布局光伏產業,加強與日出東方等企業深化合作,流轉石河、永平等村近1900畝坑塘,打造“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每年帶動村集體平均增收近20萬元,同比增長45%。
“我們社區與鎮興浦農業強村公司合作,利用550余畝魚塘地塊發展漁光互補項目,實現水上發電、水下養魚,讓群眾每畝土地流轉收入增加了40%,每年給我們中正社區帶來了15萬元集體收入,帶動了百余名群眾就業。”海州區板浦鎮中正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李衛兵表示,該項目優先錄用周邊閑置勞動力,有效破解了農村留守人員的就業難題。
今年以來,海州區積極探索就業服務新模式,通過直播帶崗、家門口服務站、零工市場建設及助企惠民政策落實等多項舉措,全方位搭建就業橋梁,助力企業紓困解難,穩定就業大局,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25年8月底,1.2萬人享受靈活就業社保補貼8376萬余元。完成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2458人次。支持成功自主創業1089人,受理各類創業補貼及貸款38人次,發放金額748.9萬元。切實為勞動者就業和企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針對不同群體需求,海州區還為青年求職者開設職業規劃指導課程,為返鄉創業者提供項目孵化和市場對接服務,讓就業幫扶更具針對性,幫助各類勞動者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下一步,海州區將持續抓好就業這一最基本的民生工作,進一步集中力量、整合資源、優化政策,大力促進就業、鼓勵創業,不斷提高群眾的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以“就享在海州”為品牌,通過強化政策鏈、資源鏈、服務鏈,“三鏈模式”推動高質量充分就業,讓更多人好就業、就好業、有收入,筑牢共同富裕堅實基礎。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