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打出新一輪穩就業組合拳
近日,我市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穩就業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若干措施》,打出新一輪穩就業政策“組合拳”,突出抓好就業這個最基本的民生,通過構建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加大穩就業政策支持力度、著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加強高質量充分就業保障等措施,讓廣大勞動者享受政策紅利。
每年開發市場化崗位3萬個
據悉,我市把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先目標,在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項目確定、重大生產力布局時,同步開展帶動就業評估。加強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支持力度,優化“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建設布局,鼓勵銀行網點、產業園區、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等力量,參與就業公共服務載體建設和運營管理,打造“15分鐘就業服務圈”。同時,加強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提升“就在港城”智慧就業服務平臺、“港城快工”數智零工市場等服務功能,持續推進返鄉創業載體建設,每年支持城鄉勞動者成功創業1萬人。
“我市將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聚焦先進制造業、數字經濟、交通運輸、生活服務、農村基層五大領域,每年開發新醫藥、新能源、人工智能、低空經濟、養老托育、以工代賑、鄉村旅游等市場化崗位3萬個。”市人社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重點面向“專精特新”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等,每年開發就業見習崗位5000個。盤活科研院所、教育、衛生等事業單位崗位資源,每年開發科研助理、“三支一扶”、鄉村振興計劃、城鄉社區組織等政策性崗位3000個。結合就業形勢,開發儲備臨時公益性崗位5600個,將重點企業失業職工和離校兩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納入臨時公益性崗位范圍,執行期限至2025年12月底。
“云崗助貸”擴大至個體工商戶
就業創業需要資金,我市加大穩就業政策支持力度。其中,將“云崗助貸”支持對象擴大至個體工商戶等,單戶授信額度提高至5000萬元。富民創業擔保貸款個人創業者貸款額度最高50萬元,小微企業按招用重點群體人數比例,貸款額度最高400萬元。探索設立“勞務品牌貸”,加大勞務品牌企業信貸優惠等支持力度。加強重點企業政策支持,將大型企業穩崗返還比例提高至50%、中小微企業提高至90%。
對企業派員參加人社部門組織的赴外招聘活動,根據交通和食宿成本,按省內最高1000元/人、省外最高1500元/人標準給予適當的招聘補貼。對企業招用符合條件的重點群體就業,按1500元/人標準給予企業一次性擴崗補助,執行期限至2025年12月底。對制造業、生活服務業的中小微企業吸納畢業年度和離校兩年內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半年以上人員、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就業,并按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的,按個人繳費額的25%給予1年的社會保險補貼,由企業申請,資金直補到人,申請期限至2025年12月底。
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是一個社會關注的焦點。我市將重點幫扶高校畢業生找工作,畢業證書落款年度兩年內(含畢業當年度)的高校畢業生,報考本市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應屆畢業生崗位,只要報名時無工作單位即可,不對其是否有工作經歷、繳納社保作限制。同時,優化就業困難人員認定標準,將符合條件的困難對象及時納入低保等保障范圍;優化退役軍人補貼性教育培訓政策,做好殘疾人、婦女等群體就業幫扶援助;對有就業能力和求職意愿的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者,可辦理求職登記,按規定享受就業創業扶持政策。
重點領域開展補貼性技能培訓
隨著我市高質量發展進程的加快,需要大量有技能、會創新的人才。我市將擴大技能培訓規模,2025至2027年,實施“匠心筑夢技耀港城”培訓行動,重點圍繞先進制造業、數字經濟、低空經濟、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生活服務六大領域,針對企業職工、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九類重點群體,組織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0萬人次。同時,進一步發揮企業技能人才培養主體作用,推動企業自主開展技能培訓、自主評價,實施首席技師、特級技師評聘工作。
高校專業設置與就業市場緊密結合,方能提高就業成功率。“構建教育與就業聯動機制,將就業狀況作為優化專業設置、辦學資源配置、教育質量評估、招生計劃安排的重要依據。”市人社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強化在連院校(含技工院校)培訓基礎作用,推行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實習實訓等方式,大力開展技能培訓,推動企業需求與人才培養互通互動。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