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監督實效為民生幸福“加碼”
傍晚的連云區板橋街道板橋安置小區門口,臨時攤位錯落有致,居民們三三兩兩閑坐納涼,一派祥和安寧的景象。誰能想到,兩個月前這里還是另一番模樣——每到傍晚,數十輛長途運輸大貨車陸續停靠在小區周邊,不僅擠占公共道路,還搶占居民停車位,讓居民的“回家路”變成了“堵心路”。
“以前下班高峰期,小區門口堵得水泄不通,原本能停兩三輛小汽車的位置,被一輛大貨車占得滿滿當當。”回憶起過往場景,居民張大爺仍難掩無奈。這一影響群眾出行安全的問題,被連云區人大代表、臺南社區黨支部書記李永和及時關注。在板橋街道人大工作例會上,他鄭重反映小區門口大貨車亂停亂放導致人車混流、存在安全隱患的情況,呼吁盡快推動整改,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群眾的呼聲,就是人大監督的方向。板橋街道人大工委接到建議后,立即行動,組織工作人員前往現場實地勘察,詳細摸清大貨車停靠的時間規律、車輛數量及背后原因。為凝聚整改合力,街道人大工委主動牽線,協調連云區檢察院、當地交警部門召開專題會商會議,共同研究破解之策。依托“三官一律進家站”工作平臺,街道人大工委還多次組織交警部門、居民代表、社區工作人員開展面對面交流,充分傾聽各方訴求,逐步凝聚整改共識,確保解決方案既符合法規要求,又貼近群眾需求。
經過多方協同推進,一套兼顧治理力度與服務溫度的整改方案最終落地:一方面,加強對長期停靠車輛的宣傳勸導,對違規停放車輛依法依規進行處罰,切實規范停車秩序;另一方面,積極為過往大貨車協調專門休息場所,引導車輛至開發區內的貨車休息站點停靠,同時為交警部門提供臨時辦公場所,提升執法便捷性與效率。在街道人大工委的監督推動和各部門的合力攻堅下,經過近2個月的集中整改,小區門前道路重新恢復整潔通暢,居民回家再也不用為車位緊張和出行安全犯愁。
大貨車違停問題的解決,只是板橋街道人大工委以監督實效辦好民生實事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板橋街道人大工委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從小處著眼、從細處著手,將監督力量下沉到基層一線,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監督前哨”作用,讓人大監督與民生實事緊密結合、同頻共振。通過推行“123工作法”,用好“代表進網格”“三官一律進家站”等載體,廣泛收集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第一時間督促相關部門高質高效辦理。如今,除大貨車違停整治外,燒香河支流支浜水質提升管控等一批民生實事項目相繼落地見效,切實提升了轄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