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高標準良田夯實糧倉根基
水稻收割時節,灌南縣孟興莊鎮高標準農田里滿目金黃,數臺聯合收割機在平整寬闊的機耕道上往來穿梭,切割、脫粒、裝車等工序一氣呵成。“以前機耕道坑洼不平,農機進田費時費力?,F在道路直通田頭,大型機械運轉自如,收割效率翻了一番,因灌排順暢,畝產增加了50多斤。”望著滿載稻谷的運輸車,種糧大戶邱雷臉上寫滿了豐收的喜悅。這份喜悅,詮釋了灌南縣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扎實成效。
截至目前,該縣累計投入13.2億元,建成高標準農田71.51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的84.02%。灌南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潘斌表示,這些項目建成后成功構筑起“田成方、渠相連、路相通、旱能灌、澇能排”的現代化農業生產格局,徹底改變了過去“碎片化”“望天收”的被動局面。
而這成績的背后,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組合拳。灌南縣在實踐中探索出以“四方協同”規劃與“四位一體”監管為核心的建設管理模式,為項目高質量推進提供了堅實保障。
“善謀者行遠,實干者乃成?!泵吓d莊鎮高標準農田項目施工建設單位現場負責人左銳介紹,在規劃階段,該縣就建立了由“農業農村局牽頭、設計院主導、鄉鎮參與、專家論證”的“四方協同”評審機制。設計團隊深入田間地頭,與鎮村干部、種植戶反復磋商,方案歷經“兩上兩下”的修改完善,確保最終藍圖既符合地形實際,又滿足農戶需求,從源頭杜絕了“圖紙與實際脫節”。
施工質量的保障,始于招投標環節的嚴格規范。灌南縣將2024年度高標準農田項目全部納入連云港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推行電子招投標。值得一提的是,當地將招標代理費用由傳統的中標方支付改為項目鎮支付,這一轉變既切實減輕了企業負擔,更強化了發包方的監督主導權。同時,采用綜合評估法,全面考量企業信譽、技術實力和報價合理性,杜絕了“低價中標”可能帶來的質量隱患。
在建設過程中,一套嚴密的質量監管體系同步構建。當地形成了“群眾監督、部門監管、專業監理、審計監察”的“四位一體”監管體系?!霸诿吓d莊鎮項目建設中,所有隱蔽工程必須現場舉牌驗收,水泥、鋼筋、管材等原材料必須經第三方檢測合格方能進場;縣農業農村局定期開展隨機抽查,發現問題,絕不姑息?!弊箐J說,每一段渠道的垂直度、每一方混凝土的強度,都要經得起檢驗。
“三分建,七分管。”為實現工程的長期效益,灌南縣創新建立了“縣負總責、鄉鎮落實、村為主體、所有者管護、受益者參與”的長效管護機制,每年開展“回頭看”排查?!搬槍?025年發現的38項問題,縣政府專項安排530萬元用于秋收后整改。”灌南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姚洪凱表示,目前還在積極探索引入保險機制參與管護,讓這些良田持續穩產高產。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