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市民今年將享這些健康紅利
筆者從全市衛生健康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我市將啟動實施“科教強醫”“智慧健康”“改善群眾醫療服務體驗”等行動計劃,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持續推進醫療機構等重點人群核酸檢測“應檢盡檢”、進口冷鏈食品和進口貨物等抽樣檢測,發揮醫療機構“哨點”作用,嚴格落實首診負責制,堅決防范院感事件發生。持續推進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確保“應種盡種”。加強流調溯源、核酸檢測、醫療救治等專班人員配備,持續強化發熱門診規范化建設,實施核酸檢測能力提升工程,確保24小時內能夠獨立完成劃定區域核酸檢測。
更大力度推進健康連云港建設。新創省級衛生村60個,實施居民健康素養促進行動項目,新建健康鄉鎮、村、社區等各類健康細胞100個,建設2個健康科普教育基地。實施健康中國行動宮頸癌綜合防控試點項目,為市區6000名初一女生免費接種HPV疫苗,為全市13萬名適齡婦女提供免費“兩癌”檢查。
鞏固加強公共衛生工作。加快推進市疾控中心異地新建和海州區、連云區、東海縣疾控中心改擴建項目。加快推進市傳染病醫院改擴建項目,推動各縣區設立癌癥防治中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人均不低于93元,健全以縣區為主體的購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機制,做實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老年人、兒童、孕產婦等人群健康管理任務。提升公共衛生應急救援能力,健全衛生應急專家庫。
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三級醫院多學科會診、日間手術等服務制度化、常態化。推進分級診療,依托4家城市醫院,深化“1+1+5”(1家城市醫院牽頭,聯合1家醫養結合機構、5家基層醫療機構)城市緊密型醫聯體試點,建成檢驗、影像、心電、病理、消毒供應等資源共享中心不少于15個。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穩定在70%以上。完善藥品供應保障制度,開展居家藥學服務,有序推進各縣區醫共體內藥品目錄與藥學服務統一。深入推進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全面推行“信用+監管”“互聯網+監管”。
全力打造高水平醫療服務體系。積極創建省級兒童、口腔、神經疾病、腫瘤區域醫療中心,力求填補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空白。縣區綜合醫院實現三級醫院全覆蓋。年內新增省級臨床重點專科6~8個。全面改善醫療服務,推進分時段預約診療,升級完善預約掛號接口,逐步推進所有二級以上醫院全面實行實名制預約診療。試點實行信用就醫制度,開展先診療后付費試點,參保人員在試點醫院兒科、急診就診期間,直接掛號、檢查、化驗和取藥,診療活動完成后,合并一次支付費用。實施一站式服務,在二三級醫院全面設立門診綜合服務中心、住院一站式服務中心,為門診、住院患者提供一體化、集約化、綜合性服務。年內新建3個院前急救點、2個標準化示范性獻血屋。
全力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建成4個省級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新增3個以上省級社區醫院,新增20個甲級村衛生室。全市新增基層專家工作室20個,基層專家工作室(聯合病房)開設率50%年內新增10個基層特色科室,全市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特色科室覆蓋率60%以上。
更大力度建設中醫藥強市。力爭全市五級基層“中醫館”達10%以上、四級達20%以上,基層“中醫閣”覆蓋率達65%以上。
全面加強一老一小服務供給。新建1家護理院和2家醫養結合機構,老年友善醫療機構達到90%,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老年康復、護理、安寧床位占比達30%以上。新增普惠托育試點機構10家以上,新建嬰幼兒照護服務指導中心5家,每千人口擁有嬰幼兒托位數達2.9個。推動市兒童健康中心建設,建制鄉鎮(街道)基層醫療機構婦幼健康規范化門診建成率達65%,實施健康媽媽工程提升行動、健康兒童提升行動、健康生殖工程七彩行動。
加快探索建設智慧健康。所有市級醫院、縣級公立綜合醫院建成互聯網醫院,覆蓋100萬名用戶,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推動藥品智能新零售發展,探索“互聯網+”處方流轉平臺建設。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