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天下英才而聚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港城,不斷壯大的人才方陣,奔涌出如大江大海般永不枯竭的創新倍增活力。
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引擎,平臺是匯聚科技項目和創新人才的助推器。如今,“大平臺—大團隊—大項目—大成果”的“集團軍”創新,已成為人才與創新要素集聚的新特征。我市充分發揮各類平臺載體聚才功能,統籌多重資源,強化創新創業服務、科技項目培育功能,加快集聚高端資源要素,大力推進高效低碳燃氣輪機大科學裝置等創新平臺、產學研平臺建設,北京大學分子工程研究院連云港研究中心、江蘇省海洋資源開發技術創新中心相繼落地,打造科技創新“夢之隊”。
去年8月,江蘇省海洋資源開發技術創新中心在我市揭牌成立,這是全省首家獲批的省海洋領域技術創新中心。中國工程院院士、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金翔龍和他的團隊就是被這一平臺吸引而來。“連云港市委、市政府歷來重視人才,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顯著成效。這里海洋資源稟賦優越,為發展現代海洋產業、開展海洋科技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我們入駐江蘇省海洋資源開發技術創新中心,將不遺余力地支持連云港發展海洋經濟,共同為建設海洋強國作出更大貢獻。”金翔龍說。
日前,市領導帶隊拜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所,推動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與盛虹石化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進一步深化校地校企合作。
高校院所是人才培育和科技創新的搖籃。我市不斷加強與全國各大高校院所,特別是重點知名高校的深度合作,為連云港產業轉型蝶變注入源源動力。依托中華藥港、石化基地等產業平臺,深化與重點高校院所合作,建立研究院或研究生院。圍繞主導產業探索設立技術創新聯盟,推動在連高校院所建設技術轉移中心、技術轉移示范機構,提升市場化運營能力。圍繞我市重點產業領域,組織各類型產學研活動200多場次,發布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2000項以上。實施“產業工匠鍛造計劃”,支持本地中高職院校圍繞我市重點產業發展精準設置相關專業,建立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
創新是源頭,產業是引領,資本是紐帶。我市持續加大人才資金投入,提升城市競爭力和人才吸引力。我市設立2.7億元醫藥人才創投基金,累計為160余人次發放“人才貸”共計2.5億元。發布3億元人才創投基金,聚焦生物醫藥、化工新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新能源等領域,重點支持種子期、初創期和成長期的人才創新創業項目,撬動更多優秀人才、優質項目精準落地,持續優化“資本賦能創新、金融服務人才”生態。
前不久,連云港醫藥人才基金2022年度合伙人會議及連云港市人才創投基金創立合伙人會議在我市召開。截至目前,連云港醫藥人才基金合計投資13個項目,涵蓋創新藥、體外診斷、合成生物學、生命科學服務、高端醫療器械等領域,有3家已投企業的4個項目與我市相關縣區簽署了產業落地相關協議。而連云港市人才創投基金將面向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發揮“最初一公里”的引領作用,推動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做好“基金支持人才創業并培育產業”和“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良好平衡。
“我們非常看好連云港市的‘三新一高’優勢產業發展前景以及連云港極具競爭力的人才政策和產業環境。人才創投基金將更好聚焦支持早期人才項目投資,加速助力連云港市產業升級和產業‘高原’的良好發展。”天匯資本董事長袁安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