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推窗見綠 開門見園 百姓樂享綠色生活
人,是一座城市的中心;幸福,是一座城市的底色;民生工程,則是城市發展的強大根基,也是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今年以來,海州區始終將改善民生作為第一考量開展工作,緊緊圍繞惠民、利民、便民目標,出實招、破難題,民生保障水平穩步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不斷增強。即日起,本版將推出《民生畫卷繪新景》專欄,敬請關注。
金秋時節,萬物競秀。漫步在玉帶河生態廊道,游路蜿蜒,樹葉婆娑,市民在綠道中休閑鍛煉;徜徉于月牙島生態濕地,市民在碧波蕩漾、群鳥翔集的和諧景觀中品味浪漫和詩意;信步走過街角口袋公園,移步換景,不經意間就會遇見方寸之美……
隨著海州“以路為軸、以水為帶、以園為珠、以廊為屏”的綠化大格局基本形成,蔚藍之下,綠茵之上,推窗見綠、出門見園的生活,讓市民幸福感和獲得感與日俱增。
“過去樹木雜亂、垃圾亂堆,與游園名一點都不相符,如今我們可多了一處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日前,家住新海街道華茵家園小區居民馬國平指著小區旁煥然一新的海棠園,由衷發出贊嘆。據了解,這座占地面積約3400平方米的口袋公園因海棠而得名,園內現有各類海棠110株。近年來,由于功能單一、設施老化損毀,居民休閑體驗感差。為促進園內煥新升級,海州區住建局秉持“生態、節儉”建園理念,將口袋公園建設和老舊小區改造結合起來,在充分聽取周邊居民的意見建議的前提下,優先安排資金對公園的功能進行提檔升級,新增亭廊、棋牌桌、兒童活動區、科普宣傳牌及路面修復、綠化補種恢復等,打造功能更加豐富、設施更加完善的現代游園,為周邊一公里半徑內約5000戶居民提供休閑休憩的生態空間。
同樣,位于扁擔河路的扁擔河口袋公園也煥新歸來,這座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的口袋公園輻射周邊5個小區,人口密度大。為滿足周邊居民休閑健身及過往市民等候休息等需求,海州區將地塊進行功能整合,融入海綿城市理念,鋪設彩色透水混凝土,布置景觀雕塑小品、玻璃鋼坐凳、體育健身設施,增加活動交流空間。在保留現有喬木基礎上,將地被植物與鋪裝相結合,配植宿根花卉與觀賞草,將此打造成一個集賞花、休閑、鍛煉為一體的口袋公園。
“我們繼續系統化推進口袋公園建設,通過梳理退讓空間、挖掘空間資源,在功能、用地、綠化、內涵等方面廣泛征求民意,不斷提高內在品質,提升精細化養護管理水平,讓市民群眾享受更多的生態福利、綠色福利。”海州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來,海州區已高標準、高品質建成海棠園、銀河園等口袋公園10個,推進公園綠地服務圈覆蓋率達標。特別是海棠園、扁擔河園正式對市民開放以來,已成為市民休閑健身的新去處。
相比于“看得見”的公園美景,能夠“走得進”“坐得下”“玩得好”的口袋公園正為越來越多的海州群眾帶來獲得感、幸福感、歸屬感。近年來,海州區下足“繡花”功夫,將綠色低碳和公園城市理念融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中,以品質與內涵作底色,著力推進城市公園、城市綠道、林蔭廊道、立體綠化、口袋公園等整治建設工作。尤其是推進口袋公園建設過程中,在均衡布局、設施配套、功能提升、景觀建設上下功夫,積極拓展城市休閑空間,不斷增進市民綠色福祉。截至目前,建成口袋公園40個,實施垂直綠化110處,綠化覆蓋率達42%。
此外,為維護管理好游園綠地生態環境,海州區住建局實行“一園一策”,建立“日巡查、周調度、月考核”長效機制,提升精細化管護水平,加強科學養護,提升綠地景觀效果,確保公園及綠地生態環境和景觀面貌實現可持續利用,推動生態資源釋放更多民生紅利。
如今,一條條“綠道”、一座座口袋公園,宛如散布的“綠珠鏈”鑲嵌在海州,呈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之美。下一步,海州區將繼續深入實施公園城市建設,不斷提升城鎮綠化品質,突出生態優先,做到建管并重,讓市民在優美生態環境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