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顯上升之態 “勢”有向好支撐
2023年,躍動的連云港經濟曲線里,上升、向好是最突出的表現。
看上升的數據,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增長12.9%、48.3%,規上工業增加值、應稅銷售分別增長29%、21.2%。
看向好的變化,基礎設施投資、服務業投資均增長29.4%;接待游客總數、旅游總收入分別增長141.1%、151.9%。
市發改委總工程師王成章介紹,全市上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持續激發民營經濟活力,跑好新賽道,發展的風口就會紛至沓來。加速擴量、聚能,支撐連云港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動能“肌肉”愈發強壯。
揚長 讓弩箭強弓離弦
觀察我市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有一新現象令人尋味。
一邊,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瞄準創新端持續發展,用新產品開拓新市場;另一邊,石化產業異軍突起,成為中堅力量。
2023年,連云港經濟堅持“兩條腿”走路的背后,是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具體實踐,是基于連云港產業特色和自然稟賦優勢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結果。
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市石油加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324.3%。新增產學研合作成果431個、增長31%,科技型中小企業累計入庫1219家、增長7.8%,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34.9%。
橫向去看,更深層、廣袤的動能成長空間“藏”在業態融合里。
在市開發區中復連眾旋筒風帆生產線上,玻璃纖維織就的大型散貨船用旋筒風帆正在生產。“我們依托的是長期在復合材料領域的技術優勢。”中復連眾黨委書記、總經理南洋介紹,“采用的是集束式干濕層合纏繞成型技術,實現了復雜受力的大型高精度旋筒風帆的高效制備。目前在手的訂單已經超過200多套。”
從風電行業向船用低碳設備的“多元開拓”,為企業帶來了更強的行業競爭力。
縱向來看,新動能要有新成長,爭先之外更要爭“尖”。
近日,恒瑞醫藥收到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受理信》,企業提交的注射用卡瑞利珠單抗聯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雙艾”組合)用于不可切除或轉移性肝細胞癌患者的一線治療的生物制品許可申請獲得了FDA正式受理,擬定適應癥為用于不可切除或轉移性肝細胞癌患者的一線治療。
這是連云港醫藥國際化取得的又一項最新成果。今年以來,我市企業不斷努力攻關卡脖子技術,為中國制造貢獻連云港力量。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中流擊水,勇進者勝。攀高爭先的連云港號巨輪迎風搏浪心如磐,無懼風浪立潮頭。
聚能 讓利劍鋒芒出鞘
站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交匯點,如何緊抓新動能這一關鍵變量,為區域發展定制好“成長計劃”,是我們必須答好的一問。
以項目為牽引。今年,我市開展月度項目集中觀摩活動,推動縣區板塊自我加壓、緊抓快干,形成比學趕超、爭先進位的生動局面,進一步用項目激活發展,用項目點燃全局。
上半年,省重大項目、市級重點項目、重點產業項目超序時推進,分別完成投資151.5億元、872.5億元、734億元。嘉澳生物航煤、中復神鷹高性能碳纖維等具有前瞻性的重點項目開工建設,形成了鮮明的產業結構導向,為低碳產業發展、新材料產業轉型打下堅實基礎。
我市持續賦能的最新“變量”,是高能級的科創平臺。全省唯一海洋領域技術創新中心——江蘇省海洋資源開發技術創新中心高效運轉,兩個院士團隊共建海洋高端裝備制造平臺和海洋腐蝕防護技術聯合實驗室成功落戶我市。蘇北唯一、全省兩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的高效低碳燃氣輪機進入安裝沖刺階段,大國重器實驗平臺逐步展現模樣。市科技局副局長鄭剛表示,它們是我市高能級創新平臺中當之無愧的第一梯隊,也是連云港打造區域科創中心的主力軍。
發揮民營經濟創新主體的力量,是連云港工業經濟最突出的特色。今年,我市通過推進“專精特新”系列活動,培育形成更多關鍵技術“攻堅者”、細分行業“領跑者”、產業鏈安全“維護者”。上半年,民營企業稅收收入190.5億元、增長149.3%,增速高于全部稅收42.8個百分點,占全市稅收收入比重達79.7%。完成民間投資717.5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68.1%。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回首上半年,面對內外部階段性、突發性因素沖擊,連云港經濟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企穩回升。這有力證明,只要我們凝心聚力、奮發有為,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中的風險考驗。
精耕 一筆一畫勾勒幸福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我們強鏈條、增后勁、持續創新,握住了發展主動權;我們主動擴內需、穩就業、保供穩價,兜牢民生底線,百姓對發展的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升。
面對復雜的不確定性因素,連云港以科技引領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為擴大內需夯實了基礎盤。
在中國農科院東海農業綜合站,有一座特殊的智能LED植物工廠。中國農科院東海農業綜合試驗站站長助理于幫紅介紹,該工廠利用LED燈、營養液、自動化及智能化裝備,在凈化的廠房內進行優質、高產蔬菜的種植。立體化的種植方式能夠高效地優化利用空間,里面的無土栽培種植設備,可以優化生產工作流程和輔助植物生長,是植物工廠運行的主要部分。這是科技服務農業發展的重要案例之一。在科技力量的帶動下,今年,我市夏糧總產147.5萬噸、增產0.2萬噸;生豬飼料量、水產品產量分別增長10.3%、18.8%。
穩住就業的基本盤。農民收入增長夯筑的是基本盤,城鎮新增就業夯實的是“民心”期待。上半年,我市城鎮新增就業2.91萬人,完成年度計劃的53%。截至6月末,新增用工備案8.9萬人、增長12.7%。
農民增收,就業崗位增長帶來的是居民收入的增長。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上半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6.1%、高于全省平均0.5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居民、農村居民收入分別增長5.2%、7.5%,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至1.76:1。
在全力以赴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時,我市通過一系列消費舉措,促進消費端持續發力。上半年,我市發放消費券2350萬元,直接帶動消費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批零住餐營銷總額分別增長10.9%、11.9%。舉辦連云港之夏等系列文旅活動,接待游客總數、旅游總收入較2019年同期增長52.6%、26.6%。
“上半年,全市160項民生實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00.1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60.2%,民生實事項目整體達序時率98.8%。”市發改委社會處處長王浩表示,一批批項目的實施不斷解決好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這必將有效促進我市形成穩定發展的良好局面。
涓涓細流匯成滄海,片片磚礫構筑長城。
決勝下半年,我們既有信心又有動力:念好“拼、搶、闖、實”四字訣,全面奪取“攻堅突破年”新勝利;一筆一畫、工工整整,把美好藍圖變成生動實景。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