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老一小” 守護“朝夕美好”
“一老一小”,一頭連著“夕陽”,一頭連著“朝陽”,是關乎千家萬戶的民生大事。近年來,海州區從滿足兒童和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多層次及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出發,在服務“一老一小”群體精細化、精準化上持續發力,用實際行動托起“一老一小”穩穩的幸福。
翡翠蝦仁、紅燒帶魚、鴨血豆腐、山藥木耳……中午時分,走進郁洲街道河濱社區便民餐點,誘人的飯菜香味撲鼻而來,前來吃飯的老年人絡繹不絕,老人們坐在餐桌前,一邊津津有味享受著豐盛的飯菜,一邊開心地聊著家常,氣氛十分融洽。“以前沒有這個餐廳,總是發愁不知道吃啥,現在方便了,這里飯菜干凈衛生,價格親民,吃完還能和老友們約著一起去樂齡生活館休閑娛樂。”提起家門口的智能中央廚房,家住河濱社區72歲的居民劉建華很是滿意。
為了滿足不同群體的助餐服務需求,去年開始,郁洲街道綜合居民就餐需求、服務半徑等因素,全力推進“智能中央廚房”項目,布局助餐點,創新打造線上、線下互聯互通的“1+7+X”助餐服務模式,為轄區居民提供進門可賞、坐等可食、立等可取、線上可購、居家可點的普惠型高品質餐飲服務。“我們致力于打造方便快捷、平價為民、營養健康的餐飲服務,同時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提供服務上門的‘養老外賣’,讓老人足不出戶就能吃飽吃好。”郁洲街道政法委員張勛武表示。
一碗長者飯,溫暖老人心。在新海街道海連社區,一棟紅色的2層小樓集齊了多項為老服務。百穗餐廳、樂齡生活館、智慧養老、便利維修、康復理療、惠民集市……在這里,老年人的日常需求都能得到滿足。
“我幾乎每天都要來按摩,這里的項目免費體驗,對我們老人來說真是方便實惠。”73歲的馬國文正在海連社區樂齡生活館內做腿部按摩,不時和旁邊按摩椅上的老人聊天解悶。而他的小孫女正在一旁的未成年人活動室和其他小朋友們參加社區開展的“七彩的夏日”主題活動。“我們梳理盤活轄區3000余平方米閑置用房,聚焦‘一老一幼’個性化需求,細化服務供給,打造‘家門口’系列綜合服務站,不僅為老人提供文化娛樂、生活照料、醫療保健等服務內容,還充分調動整合轄區資源,通過教育與托管相結合的方式開設暑托班、四點半課堂等,為家長們解決后顧之憂。”新海街道宣傳委員李子瑤介紹。
據了解,新海街道地處海州區西部城區,轄區有居民5萬余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較大。近年來,新海街道不斷創新工作做法,通過大量走訪、摸底、整合,形成信息大數據系統,線上以熱線、手機APP、智慧化硬件為手段,線下以樂齡生活館、社區食堂、便利維修等實體服務為依托,通過信息化手段進行資源整合、信息共享,充分實現老人、家庭、社區、志愿者與健康養老資源等有效對接和配置優化,推進服務端口前置、重心下沉,讓群眾真正享受到“就在身邊”的幸福感。
類似的“頤幼相伴、其樂融融”的場景,在海州區還有很多。近年來,海州區將專業服務機構和周邊的專業照護服務“嵌入”到社區,統籌推進社區配套建設,著力在家門口推進“養”“托”“食”“居”等各類“一老一小”服務,織牢織密民生保障網,形成一個高效實用的社區“嵌入式”便民生活圈。
錨定托穩“一老一小”幸福目標,一個個民心工程、一項項惠民舉措接連落地。全力開展65歲老年人體檢工作、老年健康教育系列宣傳活動,大力推進老年醫療服務機構建設,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質量,依托海州區人民醫院改造推進二級老年醫院建設工作,設置集醫療、保健等為一體的老年醫學科,同時21家醫療機構創成省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公立機構創建率100%;新南街道玉帶社區通過省級驗收,正在申報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海寧社區、洪門社區、賈圩社區申報全省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在營造溫馨成長環境方面,全面啟動“一鎮街一普惠托育機構”建設工作,對轄區內35家托育機構、100余家幼兒園拉網式摸底排查,指導有意愿的幼兒園增設托育服務;海州區婦保所兒童早期中心通過入戶指導、親子活動、家庭課堂等方式,為轄區嬰幼兒家庭進行養育指導。
幼有所育,老有所養,關乎民生,連接民心。接下來,海州區將進一步聚焦“一老一小”的切實需求,充分整合區域各方資源,完善硬件配套設施,同時不斷加大“助老”“護苗”志愿服務力度與頻次,把暖心服務做到家門口,用精細治理提升“一老一小”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