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開放40年 灌南農村公路大換顏
經濟發展、民生改善,都離不開交通路網的建設。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建設交通強國。40年來,灌南縣堅持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鄉村振興戰略“先手棋”,緊緊圍繞農村公路“建管養運”關鍵環節,讓農村因路而興、因路而美、因路而富。
四十年光陰荏苒,灌南縣農村公路的變遷見證了時代的進步與鄉村的崛起。昔日,泥濘小路狹窄曲折,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村民出行艱難,物資運輸不暢。而今,康莊大道平坦寬闊,四通八達,昔日的泥土路已蝶變為現代化的“四好農村路”。
在該縣新安鎮碩項村,一條條筆直的彩虹路映入眼簾,道路兩旁綠植掩映、風景宜人。路面平整寬敞,標線清晰,讓人感覺安全又舒適。如今,四好農村公路建好以后,老百姓出行方便了,村容村貌也得到了極大改善,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交通保障。家住新安鎮碩項村的王老太今年已經74歲了,“四好農村路”的建設給她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以前土路,來回走路也不方便,現在好了,我們出行現在方便了,開車騎車都好。”談起家門口的這條路,市民王老太高興地說。
路通了,百姓的腰包也鼓了。安全便捷的交通環境不僅便利了群眾出行,也帶動了農產品運輸,為服務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重要支撐和保障。家住碩項村的柴中文養殖了多年螃蟹,現在路修好了也大大提高了他的養殖收入。
“現在路修好了,真大不一樣,對我們養殖戶太好了,像鹽城的、蘇州的客商直接就到我們塘口來。剛開始路沒修之前,螃蟹平均是40塊錢到50塊錢一斤,現在蘇州人過來到我們塘口收,能到80、90,最好能到110。”碩項村養殖戶柴中文說道。
從1984年全縣有寬5米以上的鄉村公路122條,總長712千米,其中泥結碎石路面3條,總長17千米,其余皆為泥土路。截至今年,灌南縣農村公路里程為1720公里,實現行政村水泥路(瀝青路)和通客車“兩通”目標,惠及全縣群眾。灌南縣始終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抓手,堅持一體謀劃、一體推進農村公路建設,全力提高道路運輸服務保障能力和管養水平,為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交通運輸保障。
灌南縣交通局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副書記王軍介紹:“縣交通運輸局將始終堅持‘城鄉共富、區域共進’總體目標,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抓手,堅持一體謀劃、一體推進農村公路建設,進一步運營好農村公路,不斷放大交通基礎性、先導性功能,統籌城鄉客貨運發展,努力讓鄉村實現‘行有所乘、貨有所運’。”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