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區民政局:探索“物質+服務”救助模式 滿足低收入人口多樣化需求
走進海州區新海街道常樂社區低保老人魏善忠的家,窗明幾凈,整整齊齊。然而就在不久前,這里還是另一番景象:雜物堆積,水池里浸滿未洗的鍋碗,老人常常獨自守著冷灶發呆。如今這一改變,源于海州區民政局探索實施的“物質+服務”綜合救助模式。如今,第三方服務人員定期上門,幫助魏大爺收拾屋子、清洗衣物、理發修腳,還陪他嘮家常。“感謝政府關心,感謝你們的幫助。”魏大爺樸實的話語里,承載著對社會救助新政策的由衷感激。
今年以來,海州區民政局秉持“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理念,創新開展低收入人口服務類救助試點,通過動態監測、需求評估、資源鏈接、強化監管等系列舉措,將物質保障與服務供給深度融合,構建起“物質救助保基礎、服務救助提質量”的綜合救助模式,精準回應困難群眾多樣化、個性化的救助需求。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海州區已有1850余名低收入人口被納入服務類社會救助范圍,在風險防范、生活照料、殘疾康復、精神關愛等多個方面獲得了專業化、個性化的幫扶。
圍繞省、市部署要求,海州區民政局制定了《海州區服務類救助試點工作方案》,并將“低收入人口照料服務項目”成功申報為2025年區級民生實事,大力度推動服務類救助工作落地見效。為確保服務精準對接需求,海州區民政局牽頭建立了完善的服務需求主動發現機制,組織力量對全區3400余名低收入人口進行了拉網式摸排。此次摸排工作重點聚焦重大疾病、重殘、老人、兒童等重點群體,深入了解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況和日常生活照料存在的實際困難,科學評估其剛性服務需求,為后續精準實施服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有效盤活和整合各類服務資源,海州區民政局主動對接區衛健、殘聯、婦聯等部門,全面梳理整合各部門當前可提供的服務項目資源,詳細掌握服務對象類型、服務內容及申請流程等信息,并據此編制發布了《海州區2025年服務類社會救助清單》。同時,以鎮街綜合救助服務窗口為平臺,常態化開展資源鏈接與服務對象的轉介工作,努力實現服務需求與服務資源的精準匹配,推動各部門服務資源得以統籌調配和高效利用。
在摸排過程中發現,部分低收入人口的特殊服務需求超出了現有部門服務資源的覆蓋范圍。針對這一情況,海州區民政局制定了專門的采購方案,通過購買第三方上門服務的形式,為這些有特殊需求的對象量身提供照料護理、陪同就醫等上門服務,有效補齊了服務供給的短板,確保剛性服務需求能夠“不落一人、服務到位”。
為確保服務項目的規范運行和服務質量,海州區民政局著力強化了全過程監管。該局建立了部門間的服務數據共享機制,常態化開展信息交叉比對工作,有效規避救助遺漏或重復救助的情況發生。同時,加強對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的監督管理,預先制定了明確的服務標準和考核評估細則,并定期跟蹤、抽查服務的實際開展情況,有力保障了服務質量和項目實施過程的規范性。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