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開發區大浦工業社區鄰里中心餐廳飯菜飄香,周邊企業前來就餐的員工們有序排隊用餐;午后的大浦湖畔,人們三五成群、談笑風生,健身區不時傳來器械運轉的輕響;社區的沙龍一角,企業經常性地在這里開展“頭腦風暴”……這是市開發區工業社區治理模式逐步成熟帶來的新景象——變園區管理為社區治理,像服務居民一樣服務企業。
據悉,大浦工業社區面積約10.8平方公里,涵蓋了733家企業(含商戶),擁有16100余名職工。這一龐大體系高效運作的背后,得益于一張無形的社區服務網絡,它運用社區化管理理念,為企業發展提供全周期服務,為員工成長提供全方位支持,促進產業社區“產城人”融合發展。
企業訴求“即報即應、閉環清零”。日前,江蘇豪森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反映廠區外圍雜草、藤蔓瘋長致圍欄倒塌,枯枝侵入生產區域易形成安全隱患一事。“每年都是如此,這些雜草呈季節性繁衍,難以清理。”豪森藥業工作人員說。接到這一訴求后,大浦工業社區工作人員經實地核查發現,沿線的宇田醫藥、德源藥業也同樣面臨冬季枯草堆積的火災風險。該事項反饋到市開發區“立即解決、問題清零”指揮平臺,新海連市政公司組織專業隊伍在3日內對雜草、藤蔓進行了全面清理,并建立起“巡查—上報—處置”全周期防控機制。
以工業社區為圓心,5分鐘車程即可觸達所有企業。大浦工業社區工作人員滕潤澤介紹,社區以黨建為引領,構建“資源+服務”雙清單機制,系統推進治理體系創新,搭建起園區發展與企業成長的共生平臺。成立服務聯盟,匯聚30余家服務主體和各類專業企業服務機構,通過規范服務流程、提升服務能力、創新改革、樹立標桿和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這種變化企業最有感受。市開發區某智能裝備企業負責人表示:“上周交辦的事項,當天匹配到了社區的專業顧問,這樣貼心的服務讓我們在這里工作得更加舒心。”截至目前,大浦工業社區累計走訪企業5輪共1381家次,收集項目審批、道路綠化、雨污管網、安全環保等相關企業反饋訴求189個,解決率達95%,滿意度達99%。
當前,該工業社區正加快新材料產業黨建聯盟、經新驛站、淋浴間等場地裝修。隨著這些新元素“上線”,工業社區將成為政務服務的智慧基站和技術供需對接的共享平臺。大浦工業社區黨委書記姜振華表示:“我們將結合產業動態和企業特性,優化服務網格,精準配置專業服務團隊,形成高效的問題響應閉環機制,既要當好企業的‘成長管家’,也要做好職工的‘生活伙伴’,真正構建起產、城、人深度融合的良性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