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參加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的全體政協委員,分組討論了市長邢正軍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委員們一致認為,報告全面客觀總結過去一年的工作,高屋建瓴地提出今后的總體思路,講工作求真務實、說成績鼓舞人心、繪藍圖催人奮進,體現了新形勢新要求,展現了新氣象新作為。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市錨定“十四五”目標任務的攻堅突破之年。討論中,委員們圍繞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就打造現代產業新高地、激發市場主體新活力、構建鄉村振興新格局、書寫美好生活新答卷等方面展開熱烈討論,提出真知灼見,表示要齊心協力,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港城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務實擔當 創新引領
打造經濟產業發展新高地
總投資677億元的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全面投產,30萬噸級深水航道全面建成,11項自貿試驗區新一輪改革創新案例在全國全省推廣……去年,面對疫情影響和經濟下行壓力,我市全面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穩住了經濟基本盤。2023年,我市將務實擔當,創新引領,不斷打造現代經濟產業發展新高地。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這離不開市場監管力量的保駕護航?!笔姓f委員、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王波坦言:“我們將堅決貫徹執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落實穩企強鏈、穩基惠民政策措施,幫助企業紓困解難,推動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p>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推進工程機械、智慧礦山成套裝備等項目建設,打造高端裝備制造業基地。這對于市政協委員、江蘇天明機械集團副總經理曹華而言,頗有共鳴,“去年,我們堅持創新驅動發展,錨定了企業穩健發展壓艙石?!彼寡裕航窈笪覀儗⒚闇手攸c產業精準發力、強鏈補鏈,堅決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同時計劃通過招商引資合作建設“能源裝備產業鏈工業園”,切實發揮“強鏈、補鏈、固鏈”作用。
“構建高能級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努力打造從太平洋揚帆起航的出海口……”對于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表述,吳治明印象深刻。作為一名從事港口產業開發的市政協委員,他深感“向海圖強”的要義所在。“要推進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高質量發展,必須推動從國家層面著手,完善制度設計,加大要素保障?!彼岢?,要推動國家發改委盡早印發《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發展區建設方案》,牽頭搭建國家部委、沿線省份共同參加的議事協調機制;新一輪合作發展區建設方案要在我市選擇合適區域設立“飛地功能區”等。
立足特色 突出重點
構建鄉村振興發展新格局
新建高標準農田42.8萬畝,新增省級特色田園鄉村8個,東??h、灌南縣創成省農村公路示范縣……去年以來,我市持續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取得顯著成效。2023年,我市也將立足特色,突出重點,一體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加快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構建鄉村振興發展事業新格局。
作為來自“三農”條線的市政協委員,市農業農村局辦公室二級主任科員、贛榆區塔山鎮副鎮長(掛職)李博感慨頗深,“未來,我將按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九個堅持’,建諍言獻良策。同時立足本職,重點圍繞做強‘東海大米’等特色優勢產業,推進農業農村重大項目投資建設,爭取實現兩個‘雙過百’,即‘項目數量過百’和‘項目投資過百’。”
近年來,數字化發展理念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作為一名市政協委員,灌云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曲春南十分關注“數字鄉村”建設,她坦言: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堅持城鄉融合共同富裕,著力構建鄉村振興新格局,而“數字鄉村”建設正是重要一環,為此,我加強調研,建議加大扶持資金力度,加強市縣一體化大數據平臺建設,大力研發預警功能,為農業生產和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美麗鄉村建設離不開良好的生態環境,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市政協委員張勇是連云區林業和海洋局林業站站長。他說:“我市深入實施了鄉村綠化美化行動,極大增強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未來,我將立足本職工作,在歷年開展村莊綠化基礎上,按照群眾意愿和‘一村一特色’原則,助推實施綠美村莊提升工程,構建完整的村莊森林防護屏障,讓綠美村莊成為鄉村振興的靚麗風景線。”
扣準實際 緊貼民心
書寫社會民生保障新答卷
839個民生實事項目完成投資286億元,新增城鎮就業5.7萬人,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4.9%,醫保服務實現鄉鎮全覆蓋……去年以來,我市傾力辦好民生實事,幸福港城更有質感。2023年,我市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增強均衡性可及性,不斷書寫社會民生保障新答卷。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著力建設健康樣板城市。這既是對醫衛工作者的動員令,又是沖鋒號?!笔姓f委員、贛榆區人民醫院超聲科主任李玉芹坦言,“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在今后工作中,我將帶動并影響身邊人不斷助推深化綜合醫改工作,推進醫聯體、醫共體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均衡布局等,在‘建設健康連云港行動’中作出應有貢獻。”
“政府工作報告為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弊鳛橐幻姓f委員、教育工作者,劉波深感責任重大。“我將始終秉持教育優先原則,關愛學生身心健康,推進校際融合,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蓖瑫r他也時刻關注“雙減”政策的落地結果,并以實際行動助推教育綜合改革的深化。市政協委員仲委特別關注“民生七有”里的幼有所育,并從構建多元化的管理制度、服務供給等方面,提出建議,“希望通過我的努力,為群眾提供更優質、更高效、更便捷的普惠托育服務。”
文藝作品是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食糧,彰顯著城市文化軟實力。作為一名地方戲曲工作者,市政協委員閆玲玲充滿期許:“2023年,我將帶領同仁通過創排優秀劇目、開展進校園活動等帶動淮海戲的保護傳承,切實增強學生創新傳承非遺文化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同時還將依托文旅融合態勢,打造公益小劇場,推進傳統文化創新轉化,服務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