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泱泱,大潮滂滂。
聽,這是從黃浦江到海州灣的澎湃潮音——在上海“五個中心”等溢出效應的影響下,我市去年累計新簽約百億元項目11個、十億元項目96個、億元以上項目726個,總投資達4860億元。
看,這是向東前行的如虹氣勢——我市全面融入長三角產業分工,培育壯大石化、生物醫藥、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等10條重點產業鏈,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和能級躍升。
如今,長三角古老而年輕的土地上正匯聚起磅礴的力量,把握時與勢的連云港,正乘長三角一體化之風,激流勇進向未來。
先手 集聚趕超優勢
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下好“先手棋”尤為重要。
以上海為龍頭的27個城市,各有優勢。如何在一眾高手中快步前行?連云港選擇從產業出發,接連“落子”。
4月4日,連云港華海誠科登陸科創板。這意味著我市“芯”產業加快融入長三角資本市場,為新一輪的發展集聚“資金池”。
資金聯通,是連云港先手布局長三角一體化的第一步。從2000年恒瑞醫藥登陸上海交易所開始,我市企業借助從長三角集聚的資金,加速集聚創新要素、疏通物流通道、開辟貿易市場、搭建產業合作平臺。
這一路,連云港邁出長三角一體化的鏗鏘步伐。
——我市醫藥企業通過借智上海,打造了一個在全國有競爭力的創新產業集群。其中,恒瑞醫藥已經成為全球知名創新藥企,康緣藥業智能化水平位居全國中藥企業前列,并成就了翰森制藥、德源藥業等上市企業。
——鷹游紡機、天明機械、中復連眾等一批龍頭企業借助長三角大市場,成長為國家單打冠軍企業、行業翹楚、產業龍頭。
市委黨校教育長盧山認為,如今,隨著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的加速實施,連云港需要進一步抓好機遇,向東南主動承接浙江、上海等經濟中心的優勢資源,向西發揮輻射力量,為連云港高質量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拓展更加寬闊的空間。
融入 擴大開放半徑
當前,連云港港和上海港的合作開展得如火如荼。
作為上海港的北翼,連云港港正借助上海港資源稟賦和行業影響,加快培育市場、拓寬通道、新開航線,共建共用共享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隨著雙方互連集裝箱公司的建設,連云港港的開放半徑不斷拓展。
應該說,物流產業融入長三角是連云港推進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的重要載體,打造更強港口物流載體是重中之重。
港口集團董事長楊龍介紹,為更好地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港口集團在做好同上海港合資公司建設的同時推出“連申快航”并實現“天天班”,與無錫合作開行中歐班列“江蘇號”接續班列,積極推動與安徽省港航集團合作,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進一步暢通。
物流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同時,我市以園區載體為抓手,吸引優勢資源集聚產業。正如市發改委區域處處長陳振華所說,長三角一體化彰顯加速互動、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格局。圍繞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目標,我市揮毫潑墨寫下加速互動、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精彩之筆,“朋友圈”越來越大。
立夏時節的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鼓點激昂,催人奮進,處處涌動著高質量發展的氣息。在項目建設一線,來自長三角的眾多投資商在這里落地,變為引領我市石化產業崛起的新“種子”。衛星化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來自浙江嘉興的衛星化學,在我市投資了連云港石化等一系列企業,推動企業從化工企業向新材料企業轉型。在長三角合作伙伴的支持下,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今年有望向2000億元的新目標挺進。
近年來,我市實施產業鏈“鏈長制”機制,聚焦石化、生物醫藥、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等十大特色產業,推進與長三角各城市產業融合發展,在長三角區域實現產業鏈補鏈延鏈。
借勢 汲取更強力量
以約4%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全國近1/4的經濟總量,長三角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
于山巔之上,方可極目遠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為長三角城市群帶來了空前的挑戰和機遇。
借勢而起。近年來,我市積極對標長三角先發地區產業發展經驗,為新一輪發展集聚力量。
——天明機械在南京成立天明(南京)智能裝備科技有限公司,攻堅自動化控制設備、機械設備、礦山設備研發;
——諾泰生物在杭州建立研發中心,加快布局創新藥領域;
——日出東方收購了寧波余姚的帥康廚電,持續延伸企業產業鏈。
大江大河奔騰不息,合作共贏大潮涌動。市工信局三級調研員趙永生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港城企業布局長三角,港城發展的后勁更足,力量更強。”
過去,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讓我們收獲滿滿。
如今,在融合協同中打造長三角北翼強市的圖景日益清晰:
東向,深度接軌上海,探索上海港和連云港港兩地合作共享機制,深化上海港北翼港口建設,加快推進港城物流產業對接全球航線的步伐;
南向,主動參與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建設,一批來自連云港的企業紛紛在其中尋找項目、人才和創新資源,謀劃推進創新融合。
潮至千帆勁,獵獵駕長風。接下來,我市將扎實推進規劃協同、產業對接、設施互通、文化融通、民生共享,在推動長三角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中展現更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