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筆50多萬元的獎補資金,對于我們企業而言也是一種鼓勵和肯定,我們將在服務企業提升效益等軟件開發上持續發力。”近日,位于高新區的一家科技企業在開發工業APP上獲得財政資金支持,其負責人趙先生如是說。
企業是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體,為筑牢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硬支撐”,引導企業通過改革創新、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發展質量,今年以來,我市通過專項資金投入、政府采購等政策工具,支持實施“智改數轉”,更大力度推動“專精特新”企業發展。
服務企業發展,做好“加法”。“過去3年,我市共計安排科技專項資金和新材料政策兌現獎勵1.4億元。今年,已安排第一批資金2400萬元用于支持市區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農業新品種獎勵、省產學研計劃等項目。”昨日,市財政局教科文處負責人介紹。此外,為持續提升“連云港制造”核心競爭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連日來,各級財政部門對5G+工業互聯網、兩化融合貫標、工業APP等56個“智改數轉”項目下達獎補資金1500萬元,有力支持工業企業進行智能化技術改造,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不斷提升企業獲得感。
減輕企業負擔,做好“減法”。為切實減輕市場主體負擔,推動降費減負政策落到實處,市財政局還聯合發改委等有關部門,在交通物流、水電氣、金融等領域建立管長遠、見實效的收費“降緩免”政策公開與監管制度,切實降低實體經濟運行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減輕企業負擔。據統計,2020至2022年,市財政連續3年累計降免7.6億元。“近期,我們配合市自然資源部門,結合我市實際,讓不動產統繳系統對接非稅收入系統進行數據共享,并開出對接后的第一張電子票據,全面推動不動產登記稅費繳納‘一次支付、后臺分賬’平臺建設。”市財政局綜合處負責人說,此舉切實為企業群眾繳納稅費“一門、一次、一網、一窗”提供了方便。
以金融賦能企業發展,做好“乘法”。“我們一方面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在局網站上介紹產品政策,會同市金融局開展‘普惠金融縣區行’業務推介會,擴大政策知曉面。”市財政局金融處負責人介紹,通過發揮財政資金池作用,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今年,市財政部門圍繞普惠金融政策落實,擴大“小微貸”“富民創業貸”“蘇科貸”“助企成長貸”業務規模,為中小微企業發展提供源頭活水。截至6月末,金融機構單戶授信1000萬元(含)以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897.7億元,同比增長22.3%,增速位居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