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蘆蒿“長”成鄉村振興大產業
近日,一陣淅淅瀝瀝的秋雨過后,灌云的天空丹霞漫染。走進全國規模最大的灌云縣南崗鎮蘆蒿產業基地,千畝連片的蘆蒿溫室大棚錯落有致,掀開大棚的塑料布一角,一根根10厘米高的蘆蒿莖稈已經長出鮮嫩的綠葉,在紅彤彤的霞光映襯下綠意盎然、分外喜人。
“今年秋天雨水多、光照少,露天種植的蘆蒿根系不發達,新長出來的蒿子老得快,而且會發紅,只有頂端的一小截蒿子能吃,所以前段時間剛采的第一批毛蒿收購價很便宜,每斤只有1元錢左右,而往年的收購價至少每斤3元錢。”王范村種植大戶單為林告訴記者,今年的露天蘆蒿不僅減產虧損,而且比往年晚上市半個月,導致長三角農貿市場蘆蒿緊缺,有的城市蘆蒿批發價已經到了每斤9元錢。
雖然露天蘆蒿注定減產虧損,但單為林對今年的蘆蒿收成仍然滿懷憧憬,因為他家承包的20畝蘆蒿全是溫室大棚種植。“大棚既能防水,又能調節溫度,為了躲避今秋的天氣影響,我們這些大戶都是在10月下旬才開始大棚種植,這樣就可以保證50天過后蘆蒿采收上市,收獲期從12月份一直持續到明年3月份,中間可以采收兩到三茬?!眴螢榱纸o筆者算了一筆賬:如果按兩茬計算,10個大棚可以收獲16萬斤蘆蒿,按照往年最低收購價每斤3元錢標準,毛收入可達48萬元,扣除大棚租金和農資投入,凈收益24萬元,再加上蘆蒿下市后,種植西紅柿、蕓豆等其他蔬菜,每年純收入30萬元絕對不成問題。何況今秋蘆蒿行情這么緊俏,大棚蘆蒿一旦上市,肯定能賣個好價錢。
幸運的是,不僅單為林家承包的是溫室大棚,整個南崗鎮的蘆蒿也是以大棚種植為主。分管農業的副鎮長胡恒兵自豪地介紹說南崗鎮是全國最大的蘆蒿產業基地,目前全鎮蘆蒿種植戶5300戶,占全鎮戶數1/4,種植面積1.36萬畝,其中溫室大棚種植面積7600畝、露天和冷棚種植面積6000畝,年產蘆蒿8萬噸,年產值8億元。
而4年前,南崗鎮還是全縣經濟薄弱的革命老區,正是蘆蒿這一富民產業讓這片崗嶺地變成了聚寶盆。
南崗鎮地處灌云西部崗嶺地區,是省政府確定的全省29個革命老區相對薄弱鄉鎮之一,在抗日戰爭至抗美援朝戰爭中,全鎮犧牲烈士270余人,位居全縣革命烈士人數之首。
說起南崗鎮蘆蒿產業發展歷程,原南崗鄉主管農業的副鄉長、現縣文廣旅局副局長吳曉青最有發言權,當年就是他提出要將“小蘆蒿”做成“大文章”。吳曉青回憶說,2000年前后,在南京八卦洲種地打工的南崗鎮百姓因看到當地盛產的蘆蒿產量穩、需求旺、價格高,于是便將蘆蒿帶回老家種植,到2004年,全鎮蘆蒿種植面積共計173畝,但是均為零散種植。在他的鼓勵下,董王、許相等村莊開始規?;N植蘆蒿,2005年全鎮蘆蒿種植面積達到3000多畝。為了破解蘆蒿產供銷銜接不緊密的難題,他還組織了一支20多人的農民銷售經紀人團隊,專門負責對接長三角地區。
但從實際成效來看,南崗鎮因地處崗嶺地區,土質較差且供水不足,加上多為露天和冷棚種植,管護技術又不成熟,導致蘆蒿產量低、產期長、破損率高,增收效果不夠明顯,更無法大幅帶動周邊農民就業。因此,南崗鎮的蘆蒿產業一直沒法做大做強。
轉機發生在2021年。這一年6月份,國家鄉村振興局、財政部聯合發文,對2021年安排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補助支持欠發達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工作進行專題部署。灌云縣依托南崗鎮蘆蒿產業申報的“西部崗嶺地區鄉村振興示范區”項目經過逐級遴選,成功進入全國40個鄉村振興示范區大名單,并于當年7月順利獲得了5000萬元項目資金。
拿到這筆改變命運的“創投”資金,由王范、馬蹄、張興、許相4個村構成的南崗鎮示范區緊緊抓住灌云縣打造全國蘆蒿生產基地核心區的重大機遇,陸續投資建設了蘆蒿擴繁基地、蔬菜分揀中心、保鮮庫房及配套設施、智慧農業管理中心等項目,形成了“培育—種植—儲存—銷售”全流程管理體系,有效提高了蘆蒿產量、縮短了種植周期,大幅增加了種植戶收入。
如今,示范區除了南崗鎮4個村子外,周邊的龍苴鎮石門村也被吸引帶動起來,兩鎮五村抱團發力,通過村集體流轉土地、大戶承包引領、千畝連片打造等模式,形成了總占地面積3.2萬畝的全國種植規模最大蘆蒿產業基地,一舉將蘆蒿發展成當地頂流產業,并探索出“蘆蒿+番茄”“蘆蒿+蕓豆”等高效農業輪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經濟效益。據統計,2024年南崗鎮33個村實現集體經營性收入超3626萬元,村均集體經營性收入110萬元,帶動周邊7500戶農民就業,實現年人均增收7000余元,當地干群干事創業熱情全面迸發。2025年,預計全鎮村均集體經營性收入將突破115萬元。
“全省85%的蘆蒿都來自我們南崗示范區,特別是江南一帶,當地人一天不吃我們的蘆蒿就沒有精神?!眳菚郧喟腴_玩笑地說。很顯然,南崗鎮,這個曾經全省掛號的貧弱革命老區已經實現逆襲,它用深耕一方產業的久久為功成功書寫了賡續先烈精神、實現精彩蝶變的“綠色發展傳奇”,一棵小蘆蒿也在不經意間成就了鄉村振興的大產業。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