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k12498411/2010-00464 | ||
發布機構 |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 | 發文日期 | 2010-04-06 |
標 題 |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連云港市機電產品出口基地和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 | ||
文 號 | 連政辦發〔2010〕39號 | 主 題 詞 | |
內容概述 | 市商務局擬訂的《連云港市機電產品出口基地和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發展指導意見》已經市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 ||
時 效 | 根據《市政府關于廢止部分行政規范性文件的通知》(連政發〔2022〕68號),本文件已廢止。 | 文件下載 |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連云港市機電產品出口基地和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市商務局擬訂的《連云港市機電產品出口基地和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發展指導意見》已經市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二○一○年四月六日
連云港市機電產品出口基地和科技興貿
出口創新基地發展指導意見
為了貫徹落實《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加快發展機電和高新技術產業,調整出口產品結構,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提高我市機電及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份額,全面推進我市機電產品出口基地和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以下簡稱基地)培育、建設工作,保證基地有序、健康發展,根據國家、省、市有關基地建設的相關政策和要求,制定本指導意見。
一、加快推進基地建設的總體要求
(一)重要意義。基地是指產業特色鮮明,具備一定出口規模和競爭優勢,有較強示范、帶動和輻射能力,產業鏈和配套體系較為完善的產業聚集區。全面推進我市基地建設,是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提升出口產品國際競爭力、加強出口生產體系建設的重要措施。我市將以重點發展具有明顯特色、一定國際競爭力的機電和高新技術產業領域為目標,逐步培育建設面對國際市場,上中下游相關產業配套、互動發展、具備較大規模出口能力和較高水平研發能力的基地。
(二)發展原則。以“行業領先、自主創新、示范帶動、國際化發展”為原則,加強基地培育、建設,使其成為自主創新的集中區、自主品牌的孵化區、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的示范區、地方經濟和產業經濟的增長極。
(三)發展重點。包括復合材料、電子信息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材料在內的新材料產業;包括化學新藥、中藥和天然藥物、醫療器械和藥品包裝、生物制藥、海洋醫藥在內的新醫藥產業;包括太陽能光伏、太陽能光熱、風力發電、核電、生物質能、清潔能源等可再生能源裝備在內的新能源裝備產業;包括電力設備、船舶修造、工程機械、新型紡織機械、汽車及其零部件、電子裝備、節能環保設備、物流裝備、金屬加工機械、光機電一體化在內的裝備制造產業;包括石油化工、生物化工、農用化工、硅化工、海洋化工、精細化工等在內的化工產業。
二、出口產業重點發展七大基地
(四)加快培育發展5個機電產品出口基地及2個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
1. 新能源裝備產業出口基地。以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主體,主要發展光伏、光熱、風電設備、清潔能源設備等產品。
2. 高新電子產品出口基地。以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主體,主要發展集成電路封裝材料、集成電路芯片、計算機網絡設備、消費電子、新型光電子器件、汽車及船舶電子等產品。
3. 機械加工裝備出口基地。以海州經濟開發區為主體,主要發展紡織機械、礦山機械、石油機械、工業機床、港口機械等產品。
4.灌河口船舶及配套產業出口基地。以灌南縣船舶工業園、灌云臨港產業區為主體,主要發展中小型運輸船舶和特種船舶修造、拆船及船用動力、船用輔機、船用儀器儀表和船舶關鍵配件等產品。
5. 汽車及其零部件出口基地。以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主體,主要發展大型客車、專用車、叉車、起重車及車身系統、轉向系統、制動系統、傳動系統、懸掛系統、汽車總線控制系統中的關鍵零部件等產品。
6.硅材料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以東海縣為主體,主要發展石英原料加工、硅微粉生產、石英玻璃制造、電光源產品開發及人造壓電石英晶體和切片、高品質石英玻璃管、半導體材料、太陽能硅片等高端產品研發為主體的特色產品。
7. 新醫藥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以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主體,主要發展中西藥制劑、化學原料藥、醫療器械、藥用包裝材料等醫藥產品及其配套產品。
(五)積極拓展基地。其他縣區也要結合產業實際,重點培育1-2個基地,加快技術進步和加速壯大規模,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促進其發展成為具有一定規模、產業鏈和配套體系較為完善的出口產業集群。
(六)積極爭創各級基地。全市未來三年內爭取認定2家省級機電和科貿出口基地、10家市級出口基地,力爭基地產品年出口額達到10億美元以上,進一步提高我市制造業發展水平和國際市場競爭力,發揮基地的示范、帶動和輻射作用。
三、推動基地發展的主要措施
(七)強化科學規劃,引領基地發展。各縣區要做好基地的規劃工作,切實提高規劃的引領作用,保證基地的科學發展。一是制定相關產業的發展規劃,提出發展的重點方向、重點領域、重點企業、重點目標產品以及中長期(5—10年)發展目標、發展戰略和實施方案;二是制定技術創新規劃,確定新品開發和技術攻關的重點,引導企業加快技術開發和創新;三是制定招商引資規劃,提出產業招商的目標方向、主攻區域和重點項目,以基地為載體,鼓勵政策為條件,積極吸納企業入駐,發展產業集群,完善產業鏈;四是制定產業布局規劃,建設承載園區,完善配套條件,建設出口公共服務平臺,形成基地產業發展的優勢條件。
(八)壯大優強企業,帶動基地發展。注重培育基地龍頭企業快速發展,扶持骨干企業做大做強。引導骨干企業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加大面向國際市場的研發與技改投入,形成和集聚一批一般貿易年出口額500萬美元以上企業,重點發展一般貿易年出口額1000萬美元以上龍頭企業。著力引進帶動性強的出口型集成企業,鼓勵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企業的重組兼并,促進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建立基地重點企業聯系制度,保持與重點企業的密切溝通,在爭取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方面給予重點支持。推進產業配套,鼓勵中小企業和配套企業做專、做精、做優。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和配套企業實現差別化、專業化發展戰略,不斷提高產業配套能力。
(九)增強創新能力,支撐基地發展。建立國際技術交流機制,重點推進新能源、新材料、新型裝備業技術交流。推進基地企業建立、完善自主創新及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推進國際技術研發和引進工作。推動重點出口產品在主要出口國和地區的相關認證工作。加強基地的公共技術平臺建設,以基地企業為服務對象,為新技術、新設計、新材料、新工藝、新標準的制訂、交易、推廣、咨詢、培訓或出口產品自檢、預檢等提供服務。推動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建立公共服務平臺,為基地企業提供優惠性公共信息服務項目和公共教育培訓項目。創造條件在基地發起設立相關產業的創業投資機構,依托基地建設開發性投融資平臺。
(十)加大市場開拓,助推基地發展。全力推動更多企業“走出去”,重點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產品開拓國際市場。積極幫助基地企業參加國內外重點展會,與國內外重點行業組織建立聯系。推進電子商務,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加強市場信息宣傳,企業國際戰略培訓,建立信用保險體系,引導基地企業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加大基地企業與國內外相關產業組織交流的力度,促進技術和資本的對接。鼓勵企業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和相關國別政策,推進新型貿易方式,以國際貿易促進對外投資,以對外投資、工程承包項目帶動產品出口。
(十一)建立責任體制,促進基地發展。研究出臺市基地培育建設考核辦法,重點對基地培育、產業規劃、政策支持、品牌建設、總投入、總產值、出口總額、研發投入、利稅、就業人數等方面進行考核。各縣區要建立基地工作責任體系,強化各項任務的分解落實,實行目標管理,層層落實責任,加強考核監督,確保按期完成基地培育、建設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七個重點基地所在縣區要進一步健全工作體系,盡快建立基地管理的責任機構,負責基地的組織領導、產業規劃、引導培育、政策扶持和促進體系建設等相關工作,不斷擴大基地規模,形成帶動力,爭創國家級、省級基地。
四、加快推進基地建設的保障政策
(十二)加快產業發展。優先推薦相關產業項目申報國家和省各類項目計劃,積極為企業爭取政策和資金。現有各級商務發展資金政策重點向基地企業傾斜。基地企業優先申請優化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結構資金、省級外經外貿發展專項引導資金、市級外經貿發展資金等各項資金。積極爭取國家及省基地公共技術平臺建設資助資金、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資助資金、“先建后補”資金等專項扶持政策,保證各級獲批基地政策到位。對基地的重點骨干企業在技改立項、技改資金、科技發展資金等方面實行傾斜,切實推進企業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提高出口競爭力。
(十三)推進重大項目。對在基地投資的高技術、高回報、高投入的重點出口型項目,優先給予用地指標,強化配套服務,優先電力供應和信貸支持,保證項目順利開工建設。加大人才保障,重點項目所需高端人才,優先納入市人才引進計劃,給予各項配套政策支持。
(十四)鼓勵開拓國際市場。鼓勵基地企業參加境外展覽會、境外投(議)標項目,開展管理體系認證、產品認證、商標注冊,擴大國際市場宣傳,并優先給予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資金及其他專項資金支持。
(十五)推進基地基礎建設。出臺市級基地的認定辦法及扶持辦法,對經認定的市級基地給予資金支持。認定條件主要包框組織體系、規劃編制、產業規模、知識產權保護、出口規模、規模企業數量、出口龍頭企業數、地方配套政策措施等內容。支持資金主要用于基地前期建設、公共平臺建設、宣傳推廣等,積極推進技術平臺、檢測平臺和信息系統建設。鼓勵基地開展公共技術交流工作,對相關活動給予支持。
(十六)建立部門協調機制。加強各職能部門協作,建立基地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對基地建設及其企業進出口業務,開展重點指導幫助,加大政策法規宣傳,針對基地進出口特點做好制度設計,擬定服務措施,確保在通關、檢驗檢疫、外管、稅務、港務等方面落實各類便利化政策。
(十七)各縣區、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要結合實際,制定相應配套政策和科技興貿扶持政策。
附件:全市重點培育的基地及骨干企業
附件
全市重點培育的基地及骨干企業
序號 |
重點培育基地名稱 |
重點骨干企業名稱 |
1 |
新能源裝備產業出口基地 |
1.國電聯合動力技術(連云港)有限公司 2.連云港中復連眾復合材料(集團)有限公司 3.江蘇陽光晶源科技有限公司 4.重山風力設備(連云港)有限公司 5.天順(連云港)金屬制品有限公司 6.連云港中彩科技有限公司 |
2 |
高新電子產品出口基地 |
1.漢高華威電子有限公司 2.福泰克(連云港)電線有限公司 3、華磁商用電器制造(連云港)有限公司 4.連云港伍江數碼科技有限公司 5.珩星電子(連云港)有限公司 6.連云港尚明半導體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
3 |
機械加工裝備出口基地 |
1.連云港鷹游紡機有限責任公司 2.江蘇天明機械有限公司 3.連云港黃海機械廠有限公司 4.連云港遠洋流體裝卸設備有限公司 5.連云港機床廠有限公司 6.連云港力龍紡織機械有限公司 |
4 |
灌河口船舶及配套產業出口基地 |
1.連云港恒成船業有限公司 2.江蘇宏冠船業有限公司 3.江蘇海中洲船業有限公司 4.連云港紅旗船業有限公司 5.連云港江勝船業有限公司 6.連云港名洋船業有限公司 7.連云港東方船業有限公司 8.連云港五洲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9.連云港和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10.連云港灌河船業集成有限公司 |
5 |
汽車零部件出口基地 |
1.連云港啟創鋁制品有限公司 2.連云港青年汽車有限公司 3.升德升電子(連云港)有限公司 4.連云港五洲專用車有限公司 5.連云港北方變速器有限責任公司 6.連云港倚天科技有限公司 |
6 |
硅材料科技興貿出口基地 |
1.東海縣太平洋石英制品有限公司 2.連云港福東正佑照明電器有限公司 3.臺玻東海玻璃有限公司 4.連云港桃盛熔融石英有限公司 5.中材高新江蘇硅材料有限公司 6.晶海洋半導體材料(東海)有限公司 |
7 |
新醫藥科技興貿出口基地 |
1.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2.江蘇豪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3.江蘇康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4.江蘇蘇云醫療器材有限公司 5.江蘇中金瑪泰醫藥包裝有限公司 6.連云港艾業無紡布制品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