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k12498411/2009-00180 | ||
發布機構 |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 | 發文日期 | 2009-09-13 |
標 題 | 市政府關于印發連云港市新醫藥產業振興規劃綱要的通知 | ||
文 號 | 連政發〔2009〕130號 | 主 題 詞 | |
內容概述 | 《連云港市新醫藥產業振興規劃綱要》已經市十二屆政府第十五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印發,請認真遵照執行。 | ||
時 效 | 有效 | 文件下載 |
市政府關于印發連云港市新醫藥產業振興規劃綱要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連云港市新醫藥產業振興規劃綱要》已經市十二屆政府第十五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印發,請認真遵照執行。
二○○九年九月十三日
連云港市新醫藥產業振興規劃綱要
醫藥產業是當今世界極富活力的戰略性產業,也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我市醫藥產業基礎良好,特色優勢明顯,發展不斷提速,已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在省內乃至全國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為進一步推動我市醫藥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特制定本規劃綱要。
一、發展現狀
(一)產業概況。改革開放以來,我市醫藥產業抓住發展機遇,圍繞市場需求,加強科技創新,加大技改投入,取得了長足發展。一是支柱地位確立。我市醫藥產業已具備研究、開發和生產化學原料藥及制劑、中成藥、醫療器械、醫藥包裝材料等多種門類產品的能力。2008年全市規模以上醫藥企業共實現銷售收入74.9億元、利稅24億元、利潤14.9億元,分別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利稅、利潤的7.9%、18.3%、18.4%,醫藥產業已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二是特色優勢明顯。我市醫藥產業已初步發展成為國內抗腫瘤藥物、抗肝炎藥物、麻醉鎮痛藥物、新型中成藥、新型藥用包裝材料、醫用消毒滅菌設備6大生產基地,在省內乃至全國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三是創新能力增強。目前,全市醫藥行業共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由恒瑞、康緣、豪森和正大天晴4家企業構成的醫藥板塊,創新能力位居全國前列。四是發展勢頭強勁。企業發展資金相對充裕,管理體制先進,適應市場能力強,發展潛力較大。
(二)存在問題。一是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突出。部分企業產品仍以仿制藥為主,如繼續仿制,將面臨被停止注冊或被訴侵權的危險。同時,我市藥企自有知識產權也不時遭受國內外同行的侵犯,造成了一定的經濟和聲譽損失。二是中藥現代化和國際化進展較慢。在中藥現代化方面,中藥復方基礎研究、中藥提取和分離技術及相關儀器設備的研制開發等亟待進一步加強。在中藥國際化方面,由于東西方文化差異和中西醫理論的不同,中藥在歐美國家仍停留在保健食品的層次上,國際市場難以拓展。三是企業發展缺乏戰略規劃。企業在形象戰略、品牌戰略、廣告戰略、營銷戰略和售后服務等方面的規劃與投入不足,尚未樹立起成熟的企業形象和品牌形象。四是企業間協作有待提高。醫藥企業間的協作配合較少,資源不能有效共享,難以形成較強的行業競爭力。
(三)發展環境。當前,全球醫藥產業快速擴張,化學制藥繼續保持主導地位,生物制藥快速崛起,天然藥物發展勢頭強勁,國際醫藥市場競爭加劇,發展中國家醫藥生產和流通企業面臨較大沖擊。隨著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以及經濟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醫藥市場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江蘇醫藥產業總量一直位居全國前列,新藥研發全國領先,中藥新品開發進展迅速,正在加快由“醫藥大省”向“醫藥強省”轉變。面對醫藥產業發展的新形勢,加快推進連云港醫藥產業發展,是推動我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舉措,對實現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發展思路和主要目標
(一)發展思路
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優化產業結構為切入點,以自主創新為核心,以培育特色優勢為目標,加快創新體系建設,推動新藥研發從仿制為主向原始創新轉化,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關鍵技術的名牌產品。重點發展新型化學合成藥、現代中藥、新型醫療器械和藥用包裝材料,加快發展生物制藥、海洋醫藥和新型化學藥品制劑,進一步凸顯抗腫瘤藥物、抗肝炎藥物、麻醉鎮痛藥物、新型中成藥、新型藥用包裝材料、醫用消毒滅菌設備六大領域的技術優勢和產業優勢,把我市打造成引領國內創新藥物研發及產業化示范基地,建設國內著名的“藥港”。
(二)主要目標
經濟總量迅速壯大。到2010年全市規模以上醫藥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50億元;到2012年,全市規模以上醫藥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
企業規模加快擴張。到2012年,爭取上市公司達3家,規模以上醫藥工業企業達50家,其中年銷售收入10-20億元的企業4-5家、20-50億元的企業3-4家、50-100的億元企業1家。
產業布局更趨合理。加快“一地兩片”布局。“一地”即國家火炬計劃連云港新醫藥產業基地,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新藥開發為重點,突出特色優勢產品開發及產業化。“兩片”即灌云灌南片和贛榆片,突出醫藥中間體和原料藥開發及產業化,形成較大規模。
產品結構明顯優化。到2012年,爭取獲得國家一類新藥證書10張,新劑型在化學藥品中比重明顯提高,中藥現代化不斷推進,1個中成藥完成美國FDA三期臨床研究,爭取進入國際市場,生物和海洋醫藥產品形成系列。
產業競爭力明顯提高。把恒瑞醫藥初步建設成國內重點的原料藥、制劑、基因藥物生產基地;康緣藥業建成全國排名前列的中藥現代化研發、生產基地及中藥國際化領軍企業;正大天晴建成國內規模最大、品種最全、質量最優的肝健康藥物研發生產基地;中金瑪泰繼續保持亞洲醫藥包裝業的“龍頭”地位,建成國內醫藥包裝行業規模最大、市場占有率最高、設施最先進的生產企業,并為多種行業提供新型高檔包裝材料。
三、重點任務
(一)推進“一地兩片”建設
加快“一地”——國家火炬計劃連云港新醫藥產業基地建設步伐。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物為重點,發揮現有優勢,加強抗腫瘤、抗肝病、抗病毒、手術用藥、創新復方中藥、生物制藥等特色創新藥物開發及產業化,形成不同劑型與品種的品牌創新藥物產業鏈。積極推進“兩片”——灌云、灌南片和贛榆片建設。灌云、灌南片現有醫藥規模企業16家,重點發展原料藥、醫藥中間體、化學藥品制劑、中藥飲片加工、衛生材料及醫藥用品制造等,將其建設成為在省內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原料藥和醫藥中間體生產和出口基地。贛榆片現有醫藥規模企業15家,重點發展原料藥和中藥材種植、加工,將其建設成為既能與我市化學藥、中藥生產企業配套,滿足當地企業需要,又能為國內其它企業提供產品的在省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基地。
(二)發展五大產品群
化學新藥:加快研制創新藥物。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加強產學研聯合,積極開發技術新、療效高、毒副作用小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市場競爭力的創新藥物,不斷開發和改進新制劑和新劑型。重點開發抗腫瘤藥物、抗肝炎藥物、心血管系統藥物、抗病毒感染藥物、神經精神系統藥物、降血糖藥物、老年病藥物、手術麻醉類藥物、消化道類藥物等。
擴大優勢原料藥。加大特色原料藥的研發力度,著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國內緊缺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重點推進和完成以下產品的研發及產業化:新型合成藥重點開發抗腫瘤藥甲磺酸阿帕替尼、法米替尼、非洛他賽等產品。抗肝病新藥重點開發抗乙肝病毒藥物阿德福韋、泰諾福韋、恩替卡韋、聚乙二醇胸腺素a1等,保肝降酶藥物異甘草酸二銨及其腸溶膠囊等產品。抗麻醉、消炎、鎮痛、關節炎藥重點開發艾瑞昔布、頭孢地尼、布托啡諾、七氟烷羅哌卡因等。糖尿病用藥重點開發瑞格列汀等原料及制劑。骨質疏松癥用藥重點開發雷洛昔芬。精神系統疾病用藥重點開發黃皮酰胺、奧氮平、唑吡坦等。關節炎用藥重點開發塞利克西原料及膠囊等。治療心臟病用藥重點開發瑞匹諾德原料藥及針劑等。
中藥和天然藥物:加強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的生產工藝、技術和質量控制研究。加強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和中藥飲片炮制規范研究,加強指紋圖譜的研究與應用,提高中藥質量控制水平。
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制藥手段,積極開發中藥新產品。優先開發用于治療腫瘤、肝病、心腦血管、病毒性疾病、糖尿病、老年性疾病和婦科疾病等療效確切的中藥及民族藥新產品;加快發展作用機理明確、技術含量高、具有顯著中藥特色和臨床優勢的現代復方中藥。
面向國際市場,積極開發天然藥物。加快超臨界萃取技術、連續逆流、大孔樹脂吸附等高效活性物質提取分離技術在研發高效活性物質中的推廣應用,按照國際標準和規范,借鑒國際天然藥物先進發展經驗,開發天然藥物,進軍國際藥品市場。
醫療器械和藥品包裝:在醫療器械上:開發安全、可靠、經濟、高效且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醫療器械、關鍵部件及一次性耗材。推進以千櫻公司為中心的消毒滅菌設備、供應室設備、制藥設備的生產基地建設,以蘇云公司為中心的醫療器材生產基地和以艾業無紡布為中心的衛生材料生產基地建設。重點開發新型消毒滅菌器械;介入性、微創性、無創性的診治醫療裝備、材料及相關器具;安全可靠、家用小型化的檢測、監測、救護、康復、保健等醫療設備和相關技術。
在藥品包裝上:重點開展藥品包裝設計及新型環保包裝材料研究,提高藥品包裝、加工工藝和生產設備水平,研究開發符合藥用的新型塑料和合成橡膠原材料。
生物制藥:緊跟世界生物醫藥技術發展潮流,運用基因重組、原生質融合等高新生物技術,發展單克隆抗體、細胞因子等重組藥物和預防疾病的基因工程疫苗,以及疾病診斷防疫用的PCR、生物芯片等體外生物診斷檢測新產品;重點開發長效、口服、靶向給藥等新一代生物技術藥物,推動我市醫藥產業優化升級。
海洋醫藥:以淮海工學院、江蘇省海洋資源開發研究院、江蘇省海洋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為依托,利用黃海生物資源,加強超臨界、膜分離、多肽固向合成和納米等高新技術在海洋醫藥方面的應用,大力發展海洋藥物,篩選海洋活性物質及海洋醫用材料,重點研究和開發抗腫瘤、抗心血管疾病、抗感染、抗老年癡呆癥、抗真菌、免疫調節等領域的海洋新藥物,使海洋醫藥成為我市醫藥產業新增長點。
(三)建設六大創新支撐平臺。
1.抗腫瘤及糖尿病等藥物研究與開發平臺。以江蘇恒瑞豪森藥物研究院為基礎,結合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和中國藥科大學的科研優勢,按國際新藥評價要求,建立以企業為主體、與國際接軌的創新藥物研發體系,開展和完成多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物臨床研究。
2.新型肝病藥物篩選、研發平臺。依托正大天晴企業技術中心和新型肝病藥物研發工程中心,加強緩釋、控釋等新制劑研制開發。采取自主創新和產學研結合的方式,對有特殊療效的中藥新的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化學一類新藥以及肝病生物工程藥物進行研發和篩選,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肝病新藥。
3.藥物微量雜質的檢測和分離技術平臺。以現有的較完備雜質分離和檢測技術體系為基礎,通過產學研合作,以研發的藥物產品符合ICH和FDA標準為目標,建成一個國內領先、與國際接軌、符合國際新藥研究規范、具有先進代表性的藥物微量雜質的檢測和分離技術平臺,完成4-6個1.1類創新藥物中微量雜質的檢測和分離研究工作,制訂相應的質量標準。
4.婦科血瘀癥研究平臺。依托江蘇省中藥現代化行業共性技術中心,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婦科血瘀癥主要疾病的診療標準,開展主要疾病的發病機理研究和動物模型研究,篩選確有療效的婦科中藥復方;完成桂枝茯苓膠囊、散結鎮痛膠囊等婦科血瘀癥主要治療藥物的作用機理研究與二次開發;在對婦科血瘀癥治療復方中藥中主要有效成分組或有效成分的制備和篩選的基礎上,爭取完成婦科血瘀癥治療藥物臨床前研究4個,獲得相關創新中藥臨床批件3個,獲得新藥證書3個。
5.海洋生物技術研究開發平臺。重點依托江蘇省海洋資源開發研究院、江蘇省海洋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建設海洋微生物及活性物質研究與利用平臺、海洋動植物活性物質研究與利用平臺、海洋經濟動物的疫病防治技術研究平臺和重要海洋生物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平臺。開展運用生物技術方法從海洋生物體中制備新型抗血栓藥物的研究,治療胃炎、胃潰瘍、痛風癥海洋新藥的研究,加強海洋中藥的二次開發研究,開展新型海洋生物材料的研究及其在組織工程領域的應用,加快海洋醫藥在我市制藥行業的發展。
6.醫療器械研究開發平臺。以千櫻公司的醫藥裝備研究所為依托,加強產學研聯合,在強化消毒滅菌設備、供應室設備、制藥設備、食品設備研發的基礎上,拓展新領域,開發無菌器械、有源醫療器械等新產品。在國家藥監局和國標委的指導下,加快醫療器械領域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的制定和發布,搶占醫療器械產業的制高點。
四、推進措施
(一)加大扶持力度。市財政設立重點產業扶持專項引導資金,積極扶持醫藥產業發展。優先推薦醫藥產業項目申報省和國家各類項目計劃,努力為企業爭取政策和資金。全面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醫藥企業的研究開發費用按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計扣除;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醫藥企業,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提供融資支持,推進銀企合作,組織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參加年度“省工商企業融資洽談活動”,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推動企業通過上市、發行債券等方式募集資金。打造“藥港”品牌。整合全市醫藥產業資源,以“藥港”形式在國內外宣傳、推介,擴大產業知名度和影響力,拓展發展空間。
(二)完善創新體系。強化激勵機制,加強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提高企業技術中心數量和質量,積極打造技術創新核心載體。以具備一定基礎和技術實力的公司和研究機構為核心,聯合相關部門,建立若干個醫藥技術創新基地,以點帶面,推動醫藥產業技術創新發展。加強與國內外同行間的學術交流與技術合作,通過共建實驗室、共建人才培養基地、開展產學研聯合等形式,聘請國內外優秀科研人員,在國內重要的空白領域或關鍵技術方面開展合作研究。建立醫藥技術創新組織網絡,逐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制藥企業、科研院所、醫療機構、金融機構、政府主管部門緊密結合的網絡結構,互通信息,共同為企業技術創新服務。
(三)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強醫藥知識產權戰略研究,掌握國際醫藥領域知識產權的現狀和趨勢,不斷提高知識產權維權意識。加快完善相應的管理制度,落實具體措施,加強在藥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各個環節知識產權的保護與管理,充分運用知識產權制度的保護功能,保護自有知識產權不受侵犯。強化中藥知識產權保護手段和力度,加快中藥專利申請,鼓勵和支持在國外申請中藥專利,獲得專利保護。
(四)加快結構調整。加強化學藥物的研制。圍繞臨床急需,加強創新藥物的研制,不斷開發和改進新制劑和新劑型。重點開發抗腫瘤、心血管系統、抗病毒感染、神經精神系統、降血糖、老年病等藥物。積極發展生物制藥技術。重點是研發新型生物藥物、疫苗和生物治療方案等。強化中藥創新研究。積極研發針對亞健康狀態、重大疾病、老年疾病、慢性疾病、難治疾病等的保健、預防和治療的現代中藥。大力發展非處方藥品。以開發列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與公費醫療用藥報銷范圍之內的藥品為目標,以發展傳統中藥和西藥結合的OTC系列產品為重點,積極發展有利于消費者自我保健、使用方便的OTC藥物。
(五)推進國際化進程。加快中藥國際化。加強中藥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利用先進工藝和技術,提升中藥制劑質量,確保產品療效穩定,對中藥的化學成分、活性成分、有效成分提供科學數據,積極申報有關認證,盡快使中藥打入國際市場。重點做好康緣藥業桂枝茯苓膠囊美國FDA認證,爭取在5年內成為中國首個以藥品形式進入美國市場的中藥。加快投資國際化。鼓勵競爭能力突出的企業直接到國外投資,并購國外企業,建立分公司或合資公司,拓展營銷網絡,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加快產品國際化。發揮原料藥競爭優勢,推動原料藥生產企業加大出口力度,擴大市場份額;加快開發高技術含量的化學制劑和高端醫療器械產品,替代進口,并出口國外,搶占國際市場。
(六)拉長醫藥產業鏈。推動醫藥中間體與精細化工產業對接,通過發展精細化工產業,深入到醫藥中間體行業,為醫藥企業提供原材料。鼓勵、支持中藥企業建立符合GAP要求的中藥材基地,保障企業重要原料供應穩定。推動醫藥包裝企業加快開發新型包裝材料,增加新業務,拓展新的包裝市場,進一步擴大規模。
(七)培育大型醫藥集團。加快醫藥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推動現有產業資源整合,鼓勵優勢企業加強資本運作,采用聯合、兼并、參股、控股等手段,按照產業化、集聚化、國際化的發展方向,培育在國內乃至國際具有一定競爭力的大型醫藥集團。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以參股控股、并購、租賃、境外上市、設立研發中心或在外設廠等方式,利用國外先進的生產設備、研發能力和優秀人才,生產在國際上適銷對路的產品,主動參與國際競爭,做大做強。
(八)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引進領軍人才,落實吸引人才的優惠政策,吸引醫藥產業領軍人才來連創新創業。做好本土人才培養工作,加強校企合作,有計劃地組織重點企業的骨干人才到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和跨國公司培養深造,培養一批醫藥產業創新人才。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對在技術創新過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給予獎勵。
五、規劃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市新醫藥產業振興聯席會議制度,由市政府分管領導牽頭,市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按照責任分工,加大產業組織力度,加強指導和監督檢查,確保振興規劃目標實現。各地應建立相應的組織領導體制。
(二)注重規劃引導。加強醫藥產業重點領域專項規劃編制實施工作,強化對產業發展的具體指導。進一步明確創新產業基地的發展定位,引導醫藥企業向基地集中,促進產業集聚和規模發展。科學規劃創新支撐平臺的功能布局,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成立連云港市醫藥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為產業發展提供戰略咨詢,加強對規劃綱要實施的動態監測和分析評估。
(三)嚴格目標考核。各地、各部門要按照規劃綱要確定的目標任務,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年度工作目標,強化各項任務的分解落實,實行目標管理,層層落實責任,加強考核監督,確保按期完成規劃綱要確定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
(四)優化服務環境。強化部門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在企業開辦、新藥報批、項目審查、GMP認證、藥品定價等方面積極服務和引導。推動建立專利代理、成果轉化、信息服務等產業中介機構。積極組織開展醫藥產業國內外技術交流與合作等活動。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大力宣傳政策規劃,加強行業自律,推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
(五)發揮產業技術聯盟作用。對醫藥產業的國際規范與標準實施進行分析和指導,加強與國際有關同行業組織或技術機構的交流合作,加快我市企業國際化進程;大力推行行業技術標準,開展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的推廣應用,組織行業專利或標準戰略的實施;積極組織企業參加“江蘇省醫藥及生物技術骨干企業與創業成長企業CEO年會”,促進企業之間的戰略合作。
附件:1. 關鍵技術
2. 重點項目
3. 工作分工
附件1:
關鍵技術
鼓勵通過科技攻關,掌握重大戰略產品的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鼓勵企業早期介入產業前沿、前瞻性技術研究與開發,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力爭到2012年突破14項制約醫藥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
1.基因工程藥物制劑技術
2.面向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基因治療技術
3.抗腫瘤、心腦血管、神經系統等疾病的蛋白質藥物設計技術
4.多肽類藥物制備工藝技術平臺技術
5.核酸類藥物關鍵中間體開發技術
6.生物信息學在分子設計、藥物篩選中的應用
7.生物催化與轉化工藝技術在合成藥物中應用技術
8.生物拆分和不對稱合成制備手性藥物技術
9.藥物釋放速度緩、控、速釋制劑技術
10.現代中藥提取、分離與純化技術
11.治療腫瘤、心腦血管、肝病等重大疾病的創新藥物制備技術
12.醫藥滅菌關鍵設備技術
13.中藥現代化和標準化技術
14.海洋生物源酶及醫藥原料提取工藝
附件2:
重點項目
一、國家一類新藥產業化項目
甲磺酸阿帕替尼、度洛西丁、艾瑞昔布原料藥及制劑、卡曲沙星、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法米替尼、非洛他賽、瑞格列汀、嗎啉硝唑原料及其注射液、甲磺酸氟馬替尼、鹽酸帕洛諾司瓊原料及其注射液、阿德福韋酯、異甘草酸鎂
二、中藥現代化項目
注射用THS、注射用芪紅通脈、YXNZ注射液、JTN注射液、龍血通膠囊、復方GD片、KXA軟膠囊、羌黃祛痹顆粒、三子止咳膠囊、赤苷脈通膠囊
三、生物制藥產業化項目
長效干擾素α2b、聚乙二醇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聚乙二醇胸腺素α1原料及注射液、聚乙二醇洛塞那肽、聚乙二醇修飾的促紅細胞生長素模擬肽、胸肽胺原料及注射液
四、醫療器械和醫療器材項目
自動輸送裝卸袋裝置滅菌器、TM高壓檢漏機、飽和蒸汽發生裝置、液體軟包裝自動裝盤裝置、液體軟包裝自動理袋裝置、自發蒸汽滅菌器、智能型運動訓練與生物反饋儀、出口型呼吸道(食道)醫用管、胸腹腔穿刺引流器、精密過濾輸液器、傷口負壓引流裝置
五、藥用包裝及輔料項目
純水性涂層、純水性油墨、大輸液膜用組合蓋、熱帶成型鋁項目的國產化、PTP鋁箔柔印技術、兒童保護泡罩膜、雙組份底涂劑、聚甲丙烯酸銨酯、胃腸溶
六、海洋醫藥項目
海水養殖魚類脂肪肝分子機理及中草藥調控、海洋軟體動物活性物質——片螺素L的全合成、具有生物活性葡胺聚糖衍生產品的開發、藻類多糖產品的開發、水解膠原蛋白提取和生物材料性質研究、系列手性龍腦基-1,3,4-噻芳酰基脲的合成、海洋真菌HGQ6抗腫瘤活性成分研究、中草藥對魚類鰻弧菌的抑菌效果及抑菌機理研究
附件3:
工作分工
序號 |
工作任務 |
牽頭單位 |
參與單位 |
1 |
強化布局指導,發布產業發展動態,推動醫藥產業創新基地建設 |
市發改委 |
市經貿委、科技局、衛生局、食品藥品監管局 |
2 |
支持重點企業兼并重組,構建產業鏈,培育規模企業和基地 |
市經貿委 |
市科技局、國資委 |
3 |
建立產業技術聯盟、突破重大關鍵技術,開發重大目標產品,組織實施重大產業化項目,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 |
市科技局 |
市經貿委、發改委、衛生局、食品藥品監管局 |
4 |
加強“一站兩中心”建設,推進企業信息化,強化產學研合作,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
市經貿委 |
市科技局、人事局、信息產業局、教育局 |
5 |
制定醫藥產業發展的財稅支持、金融支持、政府采購支持辦法和相關細則 |
市財政局 |
市金融辦、經貿委、科技局、國稅局、地稅局、發改委、衛生局、食品藥品監管局、環保局 |
6 |
加強人才工作,支持企業引進科技人才,實施“科技專家團隊進企業”工程 |
市人事局 |
市經貿委、科技局 |
7 |
構建多層次融資體系,拓展融資渠道,推進企業上市 |
市金融辦 |
市經貿委、財政局、人行連云港中心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