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府文件> 失效文件
            索 引 號 k12498411/2017-00323
            發布機構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 發文日期 2017-05-05
            標 題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推進全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
            文 號 連政辦發〔2017〕72號 主 題 詞
            內容概述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全市農業工作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切實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著力提升農產品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現優化供給、提質增效、農民增收。
            時 效 根據《市政府關于廢止部分規范性文件的通知》(連政發〔2020〕95號),此文件已廢止。 文件下載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推進全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全市農業工作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切實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著力提升農產品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現優化供給、提質增效、農民增收。

              一、總體思路、目標及路徑

              (一)總體思路。認真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總體要求,把持續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中心任務,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核心,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原則,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面提升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市場競爭力,加快構建更加協調、更加高效、更可持續的新型農業產業體系。

              (二)主要目標。總體目標是一促兩保,即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2017年全市農民可支配收入增長9.2%左右;保質量底線,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保生態環境,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三)主要路徑。重點是五個推進,即推進糧食產業提升,對水稻、小麥等大宗糧食作物,從品種、品質、品牌入手,在提升產業水平和層次上下功夫,增強競爭力和比較優勢,向高端化發展;推進特色產業擴面,設施蔬菜、食用菌、特色瓜果、特糧特經等,要做大做強,形成競爭優勢,提高綜合效益,向規模化發展;推進畜禽、漁業標準化健康生態養殖,穩豬禽、擴牛羊、強特色,優化海洋捕撈空間布局,控捕撈、還近岸、精養殖,開拓外海,發展遠洋;推進多元復合經營,推廣農牧結合、稻田綜合種養、農田立體種植、林下經濟、糧經間套作等高效復合經營模式;推進產業融合發展,打破產業界限,把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引入農業,以加工業帶動接二連三、以旅游業帶動隔二連三、以互聯網帶動加二連三。

              二、重點工作

              (一)加快轉變種植業發展方式。一是加快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著力培育100-300畝規模的糧食規模經營,引導支持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和種養模式。二是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步伐,推進耕地質量提升行動,建設耕地質量提升綜合示范區。三是組織實施糧食綠色高產增效示范片創建和綠色增產模式攻關,開展清潔生產技術示范,集成推廣節肥節藥節膜、節水節能節地的綠色生產技術,推進化肥、農藥減量替代、減量控害。四是鼓勵開展耕地輪作休耕,推行輪作換茬、冬耕曬垡和增施有機肥并機械深翻等保護性措施,倡導糧豆輪作、糧油輪作、糧飼輪作、水旱輪作。

              (二)加快提升園藝業發展水平。大力推進設施蔬菜、食用菌、花卉苗木、特色林果等主導產業區域化、特色化、專業化生產,加快推進設施蔬菜升級擴面、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應時鮮果產業培育壯大、花木產品多元化轉化。2017年全面建成7個省級菜籃子基地、5個市級高效農業集聚區,新增千畝連片高效設施農業基地10個、高效設施農業3萬畝。加強老舊棚室改造,鼓勵發展日光溫室,加快發展適于水旱輪作與農機耕作的標準鋼架大棚。突出抓好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集成應用,引導發展工廠化育苗,推廣防霧滴耐老化功能棚膜,遮陽網、防蟲(鳥)網等新型覆蓋材料,引進、示范設施園藝新機具,探索應用設施環境自動化調控設備及物聯網技術。

              (三)加快構建現代畜牧業產業體系。以生態健康養殖示范創建為抓手,著力提升標準化健康養殖水平,積極培育畜牧業新型經營主體,提高規模養殖比重。2017年,全市生豬規模養殖比重達92%以上,其中大中型生豬規模養殖比重達到75%;加快發展肉牛、奶牛、肉羊產業,鼓勵建設自繁自養、封閉運行的規模羊場;因地制宜發展水貂、藍狐、兔、鴿、鵪鶉等特色養殖,加強老淮豬、徐海雞、蘇北毛驢等區域性品牌保護;強化優勢主產區生產能力建設,創建部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2家、省級畜牧生態健康養殖示范場20家。

              (四)加快水產養殖產業轉型升級。以控捕撈、還近岸、精養殖為方向,調整水產養殖業空間布局,調整優化淡水養殖,合理確定水庫、河溝等公共水域內養殖規模,調減近海過密的網箱養殖和紫菜養殖,控制紫菜近海養殖面積,拓展外海養殖空間。逐步壓減海洋捕撈漁船數量和功率總量。積極發展大水面生態增養殖、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種養結合稻田養殖、海洋牧場立體養殖、外海深水網箱養殖等健康養殖模式。以立體生態養殖技術提升淺海養殖,以標準化池塘養殖技術提升淡水養殖,以工廠化循環水技術提升工廠化養殖,以離岸型智能化網箱技術開拓遠海養殖。實施淺海綜合利用開發工程,拓展淺海漁業發展空間,年內淺海域增養殖面積達到58萬畝,擴大深水網箱和紫菜玻璃鋼插桿養殖規模,做強做大陸海接力基地。積極推進海洋牧場建設,加大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增強淺海域養殖區水域生態調控能力,實現漁業資源養護和生態環境修復相結合。

              (五)加快發展生態循環農業。一是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嚴格落實禁養區養殖場關停搬遷政策,在非禁養區配套畜禽養殖場糞污消納用地,建設完善畜禽排泄物無害化處理設施,大力推廣農牧結合、農林結合、農漁結合新模式,發展標準化生態健康養殖。加快推進稻田養殖、稻魚(蝦蟹)共生、林下套養(套種)復合生產,倡導發展立體混養、工廠化養殖、循環水養殖等生態漁業,著力構建功能互補、能量循環、高效生態的新型生產體系。積極開展生態農業示范園和生態養殖示范場建設,開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試點縣建設,探索整縣域推進生態循環農業。二是推廣農業清潔化生產。貫徹落實263行動,加強化肥、農藥、農膜、餌料、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監管,實現農產品產地源頭清潔化。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新型肥料應用以及病蟲害綠色防控、統防統治等措施,實現農業生產過程清潔化。深入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農作物秸稈等資源化利用,及時回收和科學處置農業投入品包裝物,實現農業產后廢棄物處理、利用清潔化。三是提升農業標準化程度。根據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一村一品農產品和名特優新農產品的需要,重點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按農業標準化組織生產,積極開展國家級、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創建。

              (六)加快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一是以加工業帶動接二連三。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加大對真正姓農為農的農業龍頭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促進其做大做強。鼓勵支持龍頭企業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探索建立與結構調整要求相適應的土地承包經營方式和利益分配辦法,讓農業龍頭企業在農業結構調整中發揮龍頭作用。二是以互聯網帶動加二連三。開展互聯網+行動,加快一帶一路連云港信息平臺建設,運作現代農業互聯網+經營、互聯網+生產、互聯網+服務、互聯網+管理應用系統。利用手機APP等平臺,推進網絡營銷,加大與淘寶、京東等電商合作,更大力度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繼續加強對農民電子商務技能的培訓,加大一村一品一店經驗的推廣力度,依托優勢產業,打造特色網店。三是以旅游業帶動隔二連三。爭取年監測和新認定20個集特色產業、田園觀光、農家美食、休閑娛樂、康體養生等多功能交集的休閑觀光農業示范點(村),推薦認定一批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星級示范企業和省級休閑觀光農業示范村,建設一批以漁村漁港、漁業園區、海洋牧場、海島為載體的休閑漁業業態,新增創意農業休閑點80個,新培育主題創意農業園6個。四是以品牌提升產業競爭力。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和調整產品結構,積極培育農產品品牌,加大國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大力宣傳、推介、唱響連天下品牌,借力全市優質農產品連天下公用商標,創響我市優質稻米、專用小麥、特用旱雜糧、蔬菜瓜果、食用菌、特色林果、水產品、畜禽產品品牌,以品牌擴大影響力,提升競爭力。五是以開放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大力推進一帶一路農業國際合作示范區建設,重點培育建立出口果品、蔬菜、水產品產業集聚區,建設一批外向型出口基地,扶持一批農產品出口企業,培育一批出口拳頭產品,保持開放型農業全省領先。

              (七)加快建設一批示范帶動載體平臺。一是堅持全產業鏈發展理念,推動園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10家省級現代農業(漁業)產業園區做大做強,爭創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1家。二是按照經營面積5000畝以上,以企業為龍頭、以種糧大戶和家庭農場為主體、以社會化服務為紐帶,創建一批糧食產業園區(家庭農場集群),打造省級糧食產業園1家。三是推廣稻漁共作、稻鴨共作、高效糧經輪作和特糧特經多元多熟技術模式,打造省級復合經營示范基地2個。四是依托菜籃子工程蔬菜基地,打造要素集聚、綠色轉型、模式創新、品牌引領的省級蔬菜產業示范區1家。五是按照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的五化標準,創建部、省園藝作物標準園8個。六是以主導產業特、農耕文化深、生態環境美、農業功能新、富民效應大為標準,打造省級農業特色鄉(小)鎮1個。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責任落實。各縣區、市各有關部門要全面貫徹中央、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將農業結構調整擺上中心位置,按照市場需求導向,結合區域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和重點任務。建立績效管理目標,制定工作計劃,細化責任分解,推進部門聯動,加強督查考核,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加強人員配備,調整機構配置,滿足互聯網+農業、開放型農業、創意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新經濟的發展需要,確保重點工作有機構、有隊伍、有經費、有成效。

              (二)強化政策保障。進一步落實并完善農業支持保護政策,強化功能區規劃剛性約束,抓好永久基本農田和菜籃子工程蔬菜基地保護,增加農田基礎設施、耕地質量建設投入,夯實種植業發展基礎。以農業綠色發展、區域特色產業培育、良種更新替代、全產業鏈示范建設、生產全程服務、產業創意及業態創新等為重點,整合涉農資金,優化支持方向,促進全產業鏈提升、一二三產融合,進一步釋放農業發展活力。對國家新出臺的農業信貸、擔保、基金等有關政策的落實要加強研究,確保政策精準有效地強農惠農。

              (三)強化服務引導。各縣區、市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強化服務手段,提高服務能力,切實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充分利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平臺,及時發布市場供求、市場價格等信息,促進供給側調整。抓好技術指導服務,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深入田頭、基地、企業,開展現場指導服務,建立掛鉤聯系點制度,推廣單位和技術人員領種示范田,并發揮產業園區、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等載體功能,示范推廣農業結構調整的成功模式。

              (四)強化典型帶動。各縣區要積極試點、培植、總結、推廣農業結構調整典型模式,擴大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應用,形成一批可復制、易推廣的先進經驗,推動農業結構調整科學實施。要抓好典型推薦服務,注重挖掘典型、推廣典型,以點帶面、示范推廣。建立農業結構調整通報制度,定期通報各地在結構調整中出臺的好政策、推廣的好模式、涌現的好典型、總結的好經驗等。對新涌現的農業結構調整典型、新上的農業項目組織現場觀摩,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要積極走出去,學習外地先進理念、成功做法、成熟經驗,為我所用。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年5月4日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免下载|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少妇无码?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日韩欧美成人免费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 无码专区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少妇人妻88久久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久久|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性色| 熟妇人妻中文av无码| 天堂在线资源中文在线8|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免费视频蜜桃| 国产在线观看无码免费视频 | 无码人妻少妇色欲AV一区二区 | 色AV永久无码影院AV|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中文成人网| 国产精品99无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人妻在线视频不卡乱码 |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爆乳无码精品AAA片蜜桃|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一本| 无码免费又爽又高潮喷水的视频| 在人线AV无码免费高潮喷水 | 88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中文娱乐网| 亚洲毛片av日韩av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熟妇无码乱子成人精品| 制服在线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无码|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