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k12498411/2012-00016 | ||
發布機構 |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 | 發文日期 | 2012-03-22 |
標 題 | 關于開展安全生產基層基礎提升年活動的實施意見 | ||
文 號 | 連政發〔2012〕36號 | 主 題 詞 | |
內容概述 | 為進一步推動全市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市政府決定開展安全生產“基層基礎提升年”活動。明確了基層基礎提升年的總體要求、目標任務、主要措施。 | ||
時 效 | 根據《連云港市人民政府關于宣布廢止失效一批市政府文件的決定》(連政發〔2018〕11號),此文件已宣布失效。 | 文件下載 |
關于開展安全生產基層基礎提升年活動的實施意見
市政府關于開展安全生產
基層基礎提升年活動的實施意見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推動全市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市政府決定開展安全生產基層基礎提升年活動?,F結合工作實際,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按照關口前移、重心下沉、加強機構、提升能力、管理規范、保障有力的要求,建立健全體制機制,加強基層基礎工作,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扎實推進基層安全監管規范化和企業安全管理標準化建設,推動安全文化繁榮,創建安全保障型城市,有效防止各類事故發生,促進全市安全生產狀況持續穩定好轉,為推進沿海開發,加快轉型升級創造安全和諧的社會環境。
二、目標任務
--事故防控成效明顯。全市各類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持續實現雙下降,遏制較大事故,杜絕重特大事故。
--基層安全生產監管能力明顯增強。全市各級政府及部門監管責任和屬地管理責任全面落實,安全監管規范化建設全面開展,安全監管人員專業水平和執法能力明顯提升。
--安全生產基礎工作全面加強。企業主體責任有效落實,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安全管理;班組安全建設切實加強,企業安全標準化有序推進;各級政府監管部門的職責進一步明晰,監管措施更有效,監管手段更先進,監管行為更規范。
--安全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進一步完善安全投入、安全法制、安全科技、安全文化、應急救援等五大體系,為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建設提供堅實的支撐保障。
三、主要措施
?。ㄒ唬┘訌娖髽I安全生產基礎管理
1.扎實推進企業安全標準化建設。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要嚴格按照國務院安委會《關于深入開展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指導意見》(安委發〔2011〕4號)要求,全面推進企業安全生產達標創建工作,建立企業自我約束、持續改進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要根據年度行業分類推進目標,迅速制定達標計劃,到2012年底,完成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交通運輸、煙花爆竹行業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冶金等工貿行業(領域)90%以上的規模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并帶動規模以下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創建工作。其他行業(領域)根據本行業實際,積極穩妥地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嚴格按照《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和相關標準、考評辦法進行評審驗收。對未在規定時間內實現達標的企業,依法暫扣其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責令停產整頓;逾期未達標的,縣區人民政府要依法關閉。要將職業危害防治納入達標創建工作,加強監督檢查。建立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獎懲機制,把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與行政許可、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等結合起來,通過開展安全合格班組和專業單元達標等多種形式,推進崗位達標、專業達標和企業達標。
2.堅持完善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各生產經營單位要嚴格按照國家安監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規范化建設,嚴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指導意見》(安監總辦〔2010〕139號)精神,建立健全安全生產例會、安全生產例檢、崗位安全生產責任、領導干部和管理人員現場帶班、安全技術操作規程、作業場所職業安全衛生健康管理、隱患排查治理、安全生產責任考核、高危行業(領域)員工風險抵押金、民主管理監督、安全生產承諾等制度。建立完善各類安全生產基礎臺帳。
3.切實抓好企業現場管理。深入開展安全設施標準化、現場定置管理標準化、文明生產管理標準化、要害部位管理標準化、安全標志標準化、安全操作標準化等系列活動,實行科學化、規范化、程序化的現場安全管理。嚴格生產現場安全管理和執法,及時發現和消除設備、操作、管理等各個環節存在的安全隱患;加強特種設備規范管理,確保安全運行;加強勞動防護用品的使用管理,維護從業人員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全面開展零傷亡事故活動,自主組織實施風險識別、安全檢查、隱患整治、事故搶險工作,促進全體員工積極、主動、自主參與安全預知和預防行動。
(二)加強事故預防控制能力建設
4.強化隱患排查治理。繼續開展百名專家進千企安全體檢活動,完善?;飞a企業專家檢查制度。堅持每年三月集中開展隱患排查整改月活動,繼續推行1+3監控法,逐級建立從企業主要負責人、車間班組長到每個員工的隱患排查治理和監控責任制度,開展隱患拉網式排查、掛牌整改、檔案管理、跟蹤督辦,建立常態化工作機制。重大安全隱患實行省、市、縣區政府掛牌督辦。建立隱患登記、銷號和查詢管理機制、重大隱患治理和重大危險源監控機制。各行業安全監管部門要制定本行業(領域)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和評估制度,加大隱患排查治理監管力度,落實監管措施,提高隱患整治率。對無視法律法規、治理安全隱患不力的,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5.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加大事前預防性執法力度,深入開展打三非(非法生產、非法經營、非法建設)、反三違(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治三超(工礦企業超能力、超強度、超定員生產和交通運輸超載、超限、超負荷運輸)活動。全市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始終保持高壓態勢,重點打擊無證無照或證照不全生產、已關閉小礦小廠死灰復燃、拒不執行監察執法指令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強地方、部門、區域間日常執法、重點執法和跟蹤執法,依法強化停產整頓、關閉取締、從重處罰和厲行問責的四個一律打非措施。按照 四不放過和科學嚴謹、依法依規、實事求是、注重實效的原則,嚴格安全生產事故責任追究,嚴厲查處違法違紀和失職瀆職行為。繼續利用網絡、舉報電話等途徑,鼓勵媒體和群眾監督舉報安全生產非法違法行為。
6.深化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深化客運車輛、高速公路、危險路段和事故多發點專項整治,嚴厲整治超速、超載、超限、酒后和疲勞駕駛等違法行為;全面實行道路客運企業安全告知制度;結合貫徹即將出臺《校車安全條例》,建立校車安全管理體系,強化校車安全監管,保證學生交通安全。強化海洋、庫區及支流水域安全監管和通航保障,確保海洋漁業和水上安全。進一步加強建筑工程招投標、資質審批、施工許可、現場作業等環節安全監管,嚴密排查治理起重機、吊罐、腳手架等設備設施安全隱患。嚴厲打擊超越資質范圍承攬工程、違法分包轉包等非法行為。實施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聯動管理。切實抓好非煤礦山、尾礦庫、排土場等安全監管;加快推進錦屏磷礦尾礦庫隱患綜合治理工程,按時實現安全閉庫;加快推進地下礦山六大系統建設、加大采空區監測監控,露天礦山重點推廣高陡邊坡監測監控技術;加強冶金、修造船等危險性高的行業企業安全監管力度;加強石油天然氣及其輸送管網的隱患整治,重點防范占壓、爆裂、中毒等事故。嚴格安全許可,對低于最小開采規模和最低服務年限標準的非煤礦山企業,不予延期換發安全生產許可證,對新建項目不予審批發證;對未采用機械通風、沒有為從業人員配備自救器、未按規定配備便攜式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儀的地下礦山,未采用中深孔爆破、機械鏟裝、機械二次破碎技術和裝備的露天礦山,要責令停產整改,情節嚴重的,依法吊銷安全生產許可證。全面開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現狀普查評估,組織開展地下危險化學品輸送管道設施安全整治,繼續推進化工裝置自動控制系統改造;按照全省第三輪化工生產企業專項整治要求,加強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經營、運輸、使用及廢棄物處置全過程動態管控。開展以高層建筑、人員密集場所、三合一、多合一場所等為重點的消防安全整治,集中清查治理火災隱患和消防違法違章行為;大力實施社會消防防火墻工程。落實人員密集場所、大型集會活動等安全責任制,嚴防擁擠踩踏事故。要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市政橋梁等結構設施隱患排查治理;嚴格鍋爐、壓力管道(容器)、電梯、起重機械、大型游樂設施等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抓好熔融金屬吊運作業、煤氣區域作業、受限空間作業、檢維修作業和粉塵爆炸危險場所等安全管理;深入開展民航、機械、有色、農機、漁船、電力等行業(領域)安全專項整治。
7.加強職業危害防治。認真貫徹落實新修訂的《職業病防治法》,加強職業危害防治,把職業衛生工作納入依法監管的軌道。加快職業危害申報進度,強化從業人員體檢、作業場所危害因素檢測檢驗,推動職業衛生監管制度建設,做好職業衛生三同時審查,推行職業衛生安全許可證制度。加強重點領域職業危害整治,對石英砂、電子產品制造、船舶修造以及使用有機溶劑等職業危害嚴重、接觸人員多、職業病發病率高的行業進行重點整治,全力遏制重特大職業危害事故和群體性事件的發生。到2012年底,全市創建10個職業健康規范化管理企業。
?。ㄈ┘訌娀鶎影踩a監管能力建設
8.健全基層監管網絡。開展安全生產星級示范鄉鎮創建活動,按照鞏固縣區、強化鄉鎮(街道)、延伸村(居)的要求,進一步強化基層安全監管機構和隊伍建設。各鄉鎮(街道)要按照市編辦《關于強化鄉鎮政府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通知》(連編辦〔2010〕61號)文件精神,確保1名行政編制、2名事業編制專職安全生產監管人員配備到位;各村居(社區)要建立安全監管網絡,配備安全專(兼)職干部,健全管理制度和臺帳,接受鄉鎮(街道)安監所的指導。各鄉鎮安監所配備必需的辦公、執法、檢測檢驗、應急救援等裝備。制訂專項考核細則,年底通過嚴格考核評出三星級(合格)、四星級(良好)、五星級(優秀)安全生產鄉鎮。
9.提升安監隊伍監管能力。開展安全生產監管執法先進隊伍 創建活動,建立安全監管人員資格準入制度,積極推進崗位認證和專業化、職業化改革試點。強化基層安全監管能力建設,開展委托鄉鎮執法試點,加強委托執法的指導、檢查和監督,加大基層安全生產現場執法力度,實現責權統一、上下配合、監管有力。建立完善的安監人員工作激勵機制,切實穩定安全監管隊伍,鄉鎮專職安監人員原則上工作3年后方可調整,確因工作需要調整的,必須報經縣安委會辦公室同意。全面實施安監人員素質提升工程,安排專項培訓經費,加強鄉鎮(街道)、村(居)安監人員的素質培訓,未經培訓或經培訓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從事安全監管工作。
?。ㄋ模┘訌姲踩a保障能力建設
10.健全安全投入保障體系。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經濟政策,進一步健全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使用、主要負責人風險抵押金和責任保險制度,引導企業依法依規加大安全生產投入。嚴格按照企業提取、政府監管、確保需要、規范管理的要求,嚴格財務管理。加大財政資金對安全生產的預防性投入,各縣區、鄉鎮(街道)應設立安全生產專項資金,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并保持逐年增長。
11.健全安全科技保障體系。大力推進安全科技與技術推廣工程建設,積極實施國家金安二期工程,繼續推進企業危險工藝自動化控制改造,確保已完成改造的危險工藝自動化控制系統正常運行。新上項目危險工藝設計時必須做到安全自動化控制,加快物聯網感知安全等安全生產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推進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自查自報系統建設,發揮市、縣監管和應急救援平臺作用,強化危險源點監測監控、預報預警。建設電子政務平臺,實現市、縣區安監部門信息聯網共享。充分發揮安全技術中介組織和安全生產協會、專家組的智力支持作用,為政府安全監管和企業安全生產的決策咨詢、安全標準制訂、安全評價評估、安全檢測檢驗、安全檢查、事故搶險、事故調查、項目審查、安全標準化建設、隱患治理、安全培訓等提供技術支撐。
12.健全安全文化保障體系。按照政府推動、部門負責、社會參與、企業落實的要求,各級政府和部門、各企事業單位要通過多種宣傳形式,加強安全法制、安全道德教育。開展安全社區創建活動,年底考核認證市級安全社區50個。推進安全書籍進鄉鎮文化站、安全讀本進村(居)文化室、安全手冊進農家書屋。豐富安康杯、安全生產月宣傳活動,積極推進實施安全文化五個一工作,即舉辦一次有獎征文大賽、創作一首歌曲、拍攝一部專題片、出版一冊書、舉辦一臺安全文藝晚會。充分發揮輿論宣傳作用,采取制作專題片、開辟安全專欄等形式,宣傳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工作成效,曝光安全事故、安全隱患和安全生產違法行為。
13.健全應急救援保障體系。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切實加強鄉鎮、村(居)以及企事業單位和重點部位、重大活動等方面的應急預案編制和發布,推進應急預案進社區、進村組、進企業、進學校。加強應急預案的培訓和演練,在應急管理和處置的實踐中不斷完善預案。各縣區、高危行業、重點企業每年至少開展1次應急救援演練。進一步整合現有應急裝備和隊伍資源,加強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提高應急救援能力,加強鄉鎮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推進村(居)義務互助救援隊伍建設,建立健全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應急救援體系,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
?。ㄎ澹┘訌姲踩a責任體系建設
14.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企業法人代表和實際控制人是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23號)精神,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規范化建設。在全市組織開展主體責任人談安全主題論壇活動,參加對象以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為主,擴展到分管安全生產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車間主任、班組長、一線員工。促進企業負責人增強主體責任意識,完善責任體系和管理體系,強化教育培訓,增強企業事故預防和應急救援能力。
15.落實政府安全生產監管責任。全面推行政府一把手任安委會主任制度,各縣區、工業園區、鄉鎮(街道)由行政正職擔任安委會主任,強化一崗雙責,充分發揮各級安委會在安全生產中的決策、協調和指導作用。實行安全生產例會會辦制度,定期分析安全生產形勢,組織和監督有關部門落實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研究協調和解決安全生產的重大問題。堅持重心下移,推行網格化管理,對網格內的所有單位都要逐一明確和落實單位主管責任及政府監管責任,形成全覆蓋、無縫隙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體系。
16.落實部門安全生產監管職責。認真落實部門安全監管職責,加強日常監管,切實把監管工作落實到生產經營每一個領域和環節。堅持關口前移,加強對事故多發、易發的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領域和重點企業的安全監管,治理整頓企業生產建設過程中違法分包、層層轉包、以包代管問題。安全綜合監管部門要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指導協調和監督檢查,督促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各級行業管理部門要切實承擔起安全生產管理的職責,嚴格行業準入條件,提高行業安全生產監管水平。
17.強化安全生產目標責任考核。把安全生產控制指標細化分解落實到各個行業、部門和企業,嚴格考核獎懲制度,對事故多發區域和單位加大工作督導力度。健全落實安全生產一票否決制度,加大領導干部政績考核中安全生產的權重和考核力度。把安全生產工作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黨風廉政建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系之中,對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嚴格安全生產問責制度,對違法違規、失職瀆職的,嚴格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