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k12498411/2012-00112
            發布機構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 發文日期 2012-05-29
            標 題 關于印發連云港市地質災害防治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文 號 連政辦發〔2012〕83號 主 題 詞
            內容概述 《連云港市地質災害防治重點工作分工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貫徹落實。
            時 效 有效 文件下載

            連政辦發〔2012〕83號

            關于印發連云港市地質災害防治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連云港市地質災害

            防治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連云港市地質災害防治重點工作分工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九日

               

               

             

            連云港市地質災害防治重點工作分工方案

               

              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國發〔2011〕20號)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決定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國辦函〔2011〕94號)和《江蘇省地質災害防治重點工作分工方案》(蘇政辦發〔2011〕163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全面開展隱患調查和動態巡查

                (一)加強調查評價。在全市范圍內全面開展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工作,重點抓好連云區、海州區、云臺山景區、市開發區、贛榆縣、東海縣、灌云縣等低山丘陵地區的調查工作,加大對人口密集區、重要軍民設施、大中型水庫周邊地質災害危險性的評價力度。(市國土資源局具體負責地質災害隱患點調查評價,市水利局牽頭會同市國土資源局等相關部門做好各類水庫地質災害隱患點調查評價)

                (二)強化重點勘查。對可能威脅城鎮、學校、醫院、集市和村莊、部隊營區等人口密集區域及飲用水水源地,隱蔽性強、地質條件復雜的重大隱患點,要組織力量進行詳細勘查,查明災害成因、危害程度,掌握其發展變化規律,并逐點制定落實監測防治措施。(市國土資源局負責組織重大隱患點勘查,指導督促市各有關部門和各縣區人民政府<含相關園區管委會,下同>制定落實重大隱患點監測防治措施)

                (三)開展動態巡查。地質災害易發縣區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隱患排查制度,組織對本地區地質災害隱患點開展經常性巡回檢查,對重點防治區域每年開展汛前排查、汛中檢查和汛后核查,及時消除災害隱患,并將排查結果及防災責任單位及時向社會公布。市各相關部門要加強對縣區人民政府隱患排查工作的督促指導,對基層難以確定的隱患,要及時組織專業部門進行現場核查確認。(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市國土資源局、水利局等部門負責監督指導)

              二、加強監測預報預警

              (四)完善監測預報網絡。加快構建國土資源、氣象、水利等部門聯合的監測預警信息共享平臺,將災害監測預警信息接入市應急指揮系統,各部門之間建立預報會商和預警聯動機制。對城鎮、鄉村、學校、醫院及其他企事業單位等人口密集區易發生滑坡、崩塌地質災害的地帶,要加密部署氣象、水文、地質災害等專業監測設備,加強監測預報,確保及時發現險情、及時發出預警。(市國土資源局牽頭,會同市氣象局、水利局、民防局等部門負責建立監測預報會商、信息共享和預警聯動機制,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

              (五)加強預警信息發布。進一步完善市突發地質災害預報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充分利用市應急指揮平臺信息網絡、防空警報網、廣播、電視、互聯網、手機短信、電話、宣傳車和電子顯示屏等媒體和手段,及時發布地質災害預警信息。重點加強低山、丘陵山區等偏遠地區緊急預警信息發布,因地制宜利用應急指揮網、有線廣播、高音喇叭、鳴鑼、吹哨、逐戶通知等方式,將災害預警信息及時傳遞給受威脅群眾。(市文廣新局、民防局、國土資源局、水利局、氣象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

              (六)提高群測群防水平。地質災害易發區的縣(區)、鄉(鎮)兩級人民政府要加強群測群防的組織領導,健全以村干部和骨干群眾為主體的群測群防隊伍。地質災害隱患易發區城市社區民防工作站應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作為防災重要內容之一,引導、鼓勵基層社區、村組成立地質災害聯防聯控互助組織。對群測群防員給予適當經費補貼,并配備簡便實用的監測預警設備。組織相關部門和專業技術人員加強對群測群防員等的防災知識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其識災報災、監測預警和臨災避險應急能力。(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市國土資源局、民防局、水利局、民政局、氣象局等部門協助各縣區人民政府完善地質災害防治群測群防體系,組織開展群測群防員防災技能培訓)

              三、有效規避災害風險

              (七)嚴格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工程建設,要嚴格按規定開展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嚴防人為活動誘發地質災害。(市國土資源局、發改委、規劃局、水利局、交通運輸局、氣象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強化資源開發中的生態保護與監管,開展易災地區生態環境監測評估。(市環保局、林業局、水利局、農委、氣象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基礎設施專項規劃時,要加強對規劃區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合理確定項目選址、布局,切實避開危險區域。(各縣區人民政府和市城鄉建設局、住房局、規劃局、發改委、國土資源局、環保局、交通運輸局、水利局、農委、氣象局、民防局、林業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快速有序組織臨災避險。對出現災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的區域及地段,縣區人民政府要及時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向社會公告并設立明顯的警示標志;要組織制定防災避險方案,明確防災責任人、預警信號、疏散路線及臨時安置場所等,并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組織人員疏散。遇臺風、強降雨等惡劣天氣及地震災害發生時,要組織力量嚴密監測隱患發展變化,緊急情況下,當地人民政府、基層群測群防組織要迅速啟動防災避險方案,及時有序組織群眾安全轉移,并在原址設立警示標志,避免人員進入造成傷亡。在安排臨時轉移群眾返回原址居住前,要對災害隱患開展安全評估、落實監測預警等防范措施。(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市國土資源局、城鄉建設局、住房、水利局、民政局、民防局、氣象局等部門加強指導)

              (九)加快實施搬遷避讓。各縣區人民政府要把地質災害防治與扶貧開發、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土地整治等有機結合起來,統籌安排資金,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快地質災害危險區內群眾搬遷避讓,優先搬遷危害程度高、治理難度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周邊群眾。加強對搬遷安置點的選址評估,確保新址不受地質災害威脅,并為搬遷群眾提供長遠生產、生活條件。(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市國土資源局、發改委、財政局、規劃局、城鄉建設局、水利局、氣象局、林業局等部門加強支持與指導)

              四、綜合采取防治措施

              (十)科學開展工程治理。對一時難以實施搬遷避讓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加快開展工程治理,充分發揮專家和專業隊伍作用,科學設計,精心施工,保證工程質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各級國土資源、發展改革、財政等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工程治理項目的支持和指導監督。(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市國土資源局、發改委、財政局、旅游局、林業局等部門加強支持、指導和監督)

              (十一)加強重要設施周邊地質災害防治。對交通干線、水利樞紐、輸供電輸油(氣)等重要設施及軍事設施周邊重大地質災害隱患,有關部門和企業要及時采取防治措施,確保安全。(市交通運輸局、水利局、國資委、供電公司等部門、單位和各縣區人民政府組織實施,市國土資源局加強指導監督)

              (十二)積極開展綜合治理。各地要組織國土資源、發展改革、財政、環保、水利、農業、安監、林業、氣象等相關部門,統籌各方資源抓好地質災害防治、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尾礦庫隱患治理、易災地區生態環境治理等各項工作,切實提高地質災害綜合治理水平。要編制實施相關規劃,合理安排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市國土資源局、發改委、財政局、環保局、水利局、農委、安監局、林業局、氣象局等部門加強支持與指導)

              (十三)建立健全地面沉降、塌陷及地裂縫防控機制。建立相關部門、當地政府地面沉降防控共同責任制,建立完善重點地區地面沉降監測網絡。(灌云縣、灌南縣、新浦區、海州區人民政府、徐圩新區管委會負責,市國土資源局、水利局等部門加強指導監督)

              實行地面沉降與地下水開采聯防聯控,重點加強對沿海地區地下水開采的管理,合理實施地下水禁采、限采措施,遏制地面沉降進一步加劇。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劃定地面沉降易發區、危險區,強化防護措施。(灌云縣、灌南縣、新浦區、海州區人民政府、徐圩新區管委會負責,市國土資源局、水利局等部門加強指導監督)

              制訂地下工程活動和地下空間管理辦法,嚴格審批程序,防止礦產開采、地下水抽采和其他地下工程建設以及地下空間使用不當等引發地面沉降、塌陷及地裂縫等災害。(市發改委、規劃局、國土資源局、環保局、城鄉建設局、住房、水利局、民防局、林業局等部門負責完善相關審批程序,根據有關規范標準和技術規程進行操作;市城鄉建設局、民防局等部門和單位根據地下空間管理辦法進行管理)

              五、加強應急救援工作

              (十四)提高地質災害應急能力。各縣區人民政府要結合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際,依托各級應急指揮平臺,加強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加快組建專群結合的應急救援隊伍,配備必要的交通、通信和專業設備,形成高效的應急機制。進一步完善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制定嚴密、科學的應急工作流程。建設完善應急避難場所,加強必要的生活物資和醫療用品儲備,定期組織應急預案演練,提高有關各方協調聯動和應急處置能力。(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市財政局、國土資源局、城鄉建設局、水利局、衛生局、民政局、氣象局、民防局等部門加強支持與指導)

              (十五)強化基層地質災害防范。地質災害易發區要充分發揮基層群眾熟悉情況的優勢,大力支持和推進鄉、村地質災害監測、巡查、預警、轉移避險等應急能力建設。在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內,鄉鎮人民政府、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要加強對地質災害隱患的巡查,對威脅學校、醫院、村莊、社區、集市、企事業單位等人員密集場所的重大隱患點,要安排專人盯守巡查,并于每年汛期前至少組織1次應急避險演練。(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市國土資源局、財政局、水利局、民防局等部門加強支持與指導)

              (十六)做好突發地質災害的搶險救援。各縣區人民政府要切實做好突發地質災害的搶險救援工作,加強綜合協調,快速高效做好人員搜救、災情調查、險情分析、次生災害防范等應急處置工作。要妥善安排受災群眾生產、生活、醫療和心理救助,全力維護災區社會穩定。(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市衛生局加強支持與指導)

              六、健全保障機制

              (十七)加強地質災害防治隊伍建設。地質災害易發區縣級人民政府要依靠駐地地勘單位和有關專業單位的力量,建立健全與本地區地質災害防治需要相適應的專業監測、應急管理和技術保障隊伍,加大資源整合和經費保障力度,確保各項工作正常開展。(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市財政局、國土資源局等部門加強支持與指導)

              對長期在基層一線從事地質災害調查、監測的專業技術人員,在職務、職稱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國土資源局負責)

              進一步修訂完善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配備必要的交通、通信和專業設備,形成高效的應急工作機制。(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市財政局、國土資源局等部門加強支持與指導)

              (十八)加大資金投入和管理。各縣區人民政府要將地質災害防治費用和群測群防員補助資金納入本級財政保障范圍,根據本地實際,增加安排用于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財政投入。要嚴格資金管理,確保地質災害防治資金專款專用。各地要探索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市財政局、國土資源局等部門加強支持與指導)

              (十九)深入開展科普宣傳和培訓教育。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廣泛開展地質災害識災防災、災情報告、避險自救等知識的宣傳普及,增強全社會預防地質災害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地質災害易發區要定期組織機關干部、基層組織負責人和骨干群眾參加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加強對中小學學生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教育和技能演練;縣(區)、鄉(鎮)人民政府負責人要全面掌握本地區地質災害情況,切實增強災害防治及搶險救援指揮能力。(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加強宣傳普及和培訓;市國土資源局負責指導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市教育局負責將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組織開展中小學生防災演練)

                七、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

               (二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區人民政府要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各縣區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對本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建立完善逐級負責制,確保防治責任和措施層層落到實處。要把地質災害防治作為縣(區)、鄉(鎮)人民政府分管領導及主管部門負責人任職等談話的重要內容,督促檢查防災責任落實情況。對在地質災害防范和處置中玩忽職守,致使工作不到位,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追究行政領導和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

            AA区一区二区三无码精片| 无码超乳爆乳中文字幕久久|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4| 国产色综合久久无码有码|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自拍中文精品无码| 精品国产aⅴ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WEB |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网站| 国产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国产|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动漫| 亚洲av无码不卡|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区|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色欲| 中文午夜乱理片无码|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不卡无码av |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蜜| (愛妃視頻)国产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免费蜜桃| 日本高清免费中文在线看| 4444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99 | 国产高清无码二区 | 免费无码专区毛片高潮喷水|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妖|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98| 中文字幕 亚洲 有码 在线|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红樱桃|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天堂资源中文最新版在线一区 | 亚洲?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 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 东京热av人妻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99久久国产热无码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