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k12498411/2022-00047
            發布機構 市政府辦 發文日期 2022-04-02
            標 題 市政府關于印發連云港市“十四五”開發區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的通知
            文 號 連政發〔2022〕32號 主 題 詞
            內容概述 《連云港市“十四五”開發區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已經市十四屆政府第81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時 效 有效 文件下載 連政發〔2022〕32號.pdf

            市政府關于印發連云港市“十四五”開發區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有關單位:

            《連云港市“十四五”開發區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已經市十四屆政府第81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

            202242

            (此件公開發布)


            連云港市“十四五”開發區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


            為貫徹落實省市黨代會精神和省政府主要領導來連調研指示精神,以大格局、高標準、新思路推進“十四五”期間全市省級以上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根據《省政府關于推進全省經濟開發區創新提升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實施意見》(蘇政發〔2020〕79號)、《省政府關于促進全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蘇政發〔2020〕101號)、《連云港市“十四五”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劃》等文件,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十九大及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驅動、投資帶動、內外聯動和綠色發展,優化體制機制,突出分類指導,加快轉型升級,把開發區打造成為引領全市后發先至的首要引擎、各種優質要素爭相集聚的投資熱土、產業特色鮮明的創新發展高地、體制機制改革的先行區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交匯融合發展的載體平臺。

            (二)發展目標

            十四五末,市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800億元,徐圩新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其他開發區至少翻一番,全市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力爭達到3500億元,占全市比重達到50%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外貿進出口總額、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實現翻番;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占全市比重50%以上,制造業增加值、實際利用外資、外貿進出口總額占全市比重達80%以上。各開發區主要指標領先其他縣區或所在縣區增幅,在省級層面開發區綜合考評中每年至少進1位。

            二、主要任務

            (一)體制機制優化工程

            1.規范職能定位,理順職責關系。按照權責一致原則,20229月底前理順開發區區內區外”“條塊之間職責關系,明確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與開發區管委會的職責邊界。對處于起步階段、區域范圍相對獨立的開發區,社會事務管理職能原則上由屬地政府承擔;對代管鄉鎮(街道)的開發區,進一步理順關系,合理配置開發區與所轄鄉鎮(街道)職能,科學劃定邊界;對產城融合度較高的開發區,積極推動向城市綜合功能區轉型,具備條件的可與所在行政區實行一體化管理。(責任單位:各縣區、功能板塊,市委編辦)

            2.規范內部架構,實行機構精干和扁平化管理。按照優化、協同、高效的原則,2022年6月底前各開發區完成內設機構的進一步優化,構建大規劃建設、大經濟發展、大社會事業、大行政執法、大市場監管等大部門制工作格局,承擔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和營商環境優化等職責的機構比例不低于60%。實行扁平化管理,職能機構以下原則上不再設管理層級,推動崗位向招商引資一線和服務企業一線傾斜。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實行垂直領導的,市縣級管理部門原則上不向開發區派駐機構。(責任單位:市委編辦,各縣區、功能板塊,各省級開發區)

            3.優化開發區管理運行機制。推動各開發區按照“黨工委(管委會)+公司”的模式優化開發區管理架構,黨工委、管委會主要承擔落實發展規劃、推動政策落地、協調服務企業、促進產業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等職能,依法依規行使賦予的經濟管理權限;開發區國有公司實現實體化運作,承擔起探索開發區市場化開發、建設、運營和服務的職能。鼓勵有條件的開發區“十四五”期間突破行政區劃,采取股份合作、委托招商、“飛地”經濟和“園中園”等多種方式,與長三角地區開發區合作共建,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責任單位:各縣區、功能板塊,各省級開發區,市委編辦、市商務局、市發改委)

            4.推進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規范各開發區人事和薪酬管理,注重“事業為上、人崗相適、人事相宜”原則,對各類編制資源和人員進行統籌使用,實現人員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推行開發區薪酬總額管理,完善績效考核,合理拉開收入差距,發揮薪酬和考核機制引領與保障作用。(責任單位:各縣區、功能板塊,市委組織部、市委編辦、市財政局)

            5.加大財政政策支持力度。提高開發區財政自主權,支持有條件的開發區實行“一級財政”管理體制,“十四五”期間實現省級開發區財政預算管理和獨立核算。鼓勵縣區按照共同發展、激勵發展原則,結合實際情況建立開發區和地方政府合理的投入和收益分配制度,支持開發區建設和運營管理。積極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開發區建設。鼓勵開發區國有公司在做好論證評估和風險防范基礎上,規范履行決策程序,投資區內優質企業,實現雙贏。(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國資委,各縣區、功能板塊) 

            (二)產業集聚集約發展工程

            6.打造特色產業園區。根據產業發展需要,穩妥推進開發區四至調整。落實“工業立市、產業強市”相關舉措,重點圍繞連云港10條重點培育的產業鏈,國家級開發區確定3—4個主導產業方向,省級開發區確定1—2個主導產業方向,打造特色產業園中園,集聚優質要素資源,出臺促進產業發展舉措,構建產業發展支撐體系,建設“主導產業引領、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生態支撐”的特色產業園區,推動特色產業集群發展。(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商務局,各縣區、功能板塊,各省級開發區)

            7.提升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發揮石化產業基地、“中華藥港”載體優勢,依托龍頭企業和重大產業項目,引導開發區間建立合作和利益共享機制,推動產業、企業耦合協同發展,培育優勢產業集群,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2022年6月底前各開發區建立區內智能車間、工廠、“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庫,加快培育一批領軍企業,提升在相關產業鏈體系中的地位,到“十四五”末全市開發區智能車間、工廠、“專精特新”小巨人數量突破160家。2022年12月底前贛榆海洋經濟開發區、連云港化工園區、灌云臨港產業區力爭完成省級化工園區達標創建,提高產業承載能力。“十四五”末全市上市公司總數達到16家。(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地方金融局,各縣區、功能板塊,各省級開發區)

            8.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縣域范圍產業用地規劃布局,強化開發區用地空間保障。堅持“畝產論英雄”導向,各開發區在2022年12月底前按照《江蘇省建設用地指標》(2018版)要求和產業發展定位,建立綜合評價機制,對區內企業按單位用地稅收、單位能耗銷售收入、單位污染物排放銷售收入、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等指標進行分級分類管理,差別化配置資源,提高資源和土地利用效率。做好土地供后監督,綜合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法治辦法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騰退、盤活僵尸企業、散亂污企業和本質安全度較低企業的存量用地;通過追加投資、轉型改造、合作經營等方式提高低效閑置用地利用強度和產出效益。(責任單位:各縣區、功能板塊,各省級開發區,市自然資源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市商務局)

            (三)創新體系建設工程

            9.加快創新平臺建設。依托市高新區引進、培育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公共服務平臺等載體,集聚資源服務全市產業創新發展。支持各開發區與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和深化實質性戰略合作,引進、共建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和產業創新平臺。各縣區、功能板塊將“十四五”期間新建重大產業創新平臺目標任務根據產業定位分解至省級以上開發區,并納入市、縣考核體系。市開發區、徐圩新區加快“中華藥港”、石化研究中心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各開發區新建成一批產業特色鮮明的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十四五”末全市開發區省級以上研發機構數量達300個。(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各縣區、功能板塊,各省級開發區)

            10.建設全面人才支撐體系。深入推進開發區人才“十個一工程”和花果山英才計劃,推動開發區建立以優勢產業為依托,以企業為主體,管委會引導、市場化運作的高端人才引進機制。市開發區、高新區、徐圩新區“十四五”期間實現國家級人才工程入選零的突破,省級開發區在省級人才工程入選方面實現全覆蓋。推行人才“雙落戶”制度,2022年12月底前各開發區建立與高校院所聯合引進、培養產業發展急需各類人才的合作機制。在省級以上開發區建立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中心,打造“順心創業、安心工作、舒心生活”的人才友好型開發區。鼓勵市開發區、市高新區和條件好的省級開發區設立人才創業引導基金,解決人才項目“首投”問題。(責任單位:市人才辦、市人社局,各縣區、功能板塊,各省級開發區) 

            11.加強創新主體培育。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類企業引進力度。2022年6月底前各開發區制定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機制,以科技型中小企業、優勢傳統企業為重點建立后備培育企業庫,促進更多企業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十四五”末全市開發區凈增高新技術企業數超400家。鼓勵企業購買專利技術,加快成果轉化,培育壯大一批擁有核心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企業。(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各縣區、功能板塊,各省級開發區)

            12.強化創新環境建設。加強開發區知識產權信息化、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市開發區、徐圩新區等園區圍繞石化、新醫藥、新材料等主導產業開展專利導航分析研究,提高開發區知識產權服務能力和區內企業知識產權運用水平。完善科技金融服務,推動市開發區、市高新區構建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資體系、機制。在條件較好的開發區啟動企業創新積分制試點,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地方金融局、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各縣區、功能板塊,各省級開發區) 

            (四)招大引強突破工程

            13.聚焦招商主責主業。強化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定位,堅持項目為王,建立重大招商項目分級快速反應機制,明確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由縣區、功能板塊主要領導直接掛鉤,集中統籌調度各級資源協同推進,變招商部門單兵突進為各級領導和部門提前介入、全員參與、共同推進的項目推進機制。突破重大項目招引,市開發區、徐圩新區每年各引進百億元以上項目2個,連云經濟開發區、贛榆海洋經濟開發區每年各引進百億元以上項目1個以上,其他開發區每年各引進50億元以上項目1個以上。(責任單位:各縣區、功能板塊,各省級開發區,市商務局)

            14.堅定不移推進產業招商。加強產業鏈招商整體方案的頂層設計,開展開發區產業鏈現狀評估和相關行業研究,搶抓產業發展風口機遇,把握藍海,規避風險,形成以“建鏈、補鏈、強鏈”為指導的產業招商指導目錄,明確招商靶向企業,提高招商的精準性和有效性。2022年12月底前各開發區完成主導產業產業鏈招商規劃的制定。(責任單位:各縣區、功能板塊,市商務局,各省級開發區)

            15.加強招商工作組織統籌。2022年12月底前各開發區建立覆蓋產業招商規劃、產業政策制定、營商環境建設、開發區形象推介、招商人員選拔培訓、信息渠道培育、項目落地服務、績效考核的全流程招商工作體系,形成對招商工作的系統性支撐,全面提升專業化水平。(責任單位:各縣區、功能板塊,市商務局,各省級開發區) 

            16.創新招商工作模式。深入挖掘駐點招商、以商引商等行之有效的招商模式潛力,支持開發區通過購買服務、項目委托、委派等方式與國內外優秀招商中介、行業協會、商會等機構合作,開展市場化招商。鼓勵市開發區、市高新區、徐圩新區等條件較好的開發區設立主導產業發展基金,探索基金招商模式。推動各開發區制定配套激勵措施,對成功引進優質產業項目的社會專業機構和個人進行激勵。(責任單位:各縣區、功能板塊,市商務局,各省級開發區)

            (五)開放水平提升工程

            17.提升外資利用質量水平。堅持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并舉,優化開發區實際使用外資考核指標設置,推動制造業外資引進,提高引資層次和水平。深度挖掘開發區現有產業鏈及重點企業合作項目,開展“以內引外”“以外引外”,拓展利用外資渠道,豐富外資利用形式。支持開發區引進、培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功能性機構和研發中心。“十四五”期間開發區累計實際利用外資超40億美元。(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縣區、功能板塊,各省級開發區)

            18.促進外貿穩增長。支持開發區培育、招引外貿龍頭企業、生產型外貿企業。支持以開發區為載體申報跨境電商產業園、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幫助企業通過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等新業態拓展市場。支持市開發區發揮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優勢,發展分撥配送、市場采購、離岸貿易、保稅維修、保稅研發等業務,優化貿易結構。(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稅務局,連云港海關,各縣區、功能板塊,各省級開發區) 

            19.完善開發區開放功能。2022年9月底前市開發區、市高新區、徐圩新區、上合組織(連云港)國際物流園和東海經濟開發區、灌云經濟開發區(空港片區產業園)、灌南經濟開發區、贛榆經濟開發區制定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發展區平臺建設方案,主動承接自貿試驗區連云港片區和“一帶一路”標桿示范項目建設的溢出帶動效應,圍繞產業加強制度創新和先進經驗復制推廣,出臺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措施,更好地集聚境內外優質要素資源,打造特色開放優勢。(責任單位:市商務局(自貿辦),自貿試驗區連云港片區管委會,各縣區、功能板塊,相關省級開發區)

            20.推進國際園區合作。擦亮連云港上合組織“出海基地”招牌,引導市開發區依托“一帶一路”供應鏈基地項目加強與哈薩克斯坦里海物流基地、東門特區等境外開發區的合作;推動上合組織國際物流園發揮省級國際合作園區平臺作用,進一步豐富建設內涵,編制發展規劃,“十四五”末建成服務“一帶一路”經貿、產能合作的重要平臺。指導各開發區加強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研究和利用,深化與日韓產業合作,培育中日韓(江蘇)產業合作示范園區。(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縣區、功能板塊,各省級開發區)

            (六)綠色安全園區建設工程

            21.加強綠色發展路徑指導。指導各開發區開展落實“雙碳”戰略的現狀研究,增強對能源領域政策調整的預見性和敏銳性,提高政策把握和執行能力,將低碳理念融入開發區的規劃、建設、運營管理和項目招引過程中,形成綠色發展和生態保護有機融合、相互支撐、相得益彰的局面。(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各縣區、功能板塊,各省級開發區)

            22.推進園區、企業綠色升級改造。2022年9月底前各開發區完成區內能源消費與經濟結構分析研究,推進區內能源系統改造,推動企業開展余熱余氣余壓利用、綠色照明、節能技術與裝備產業化、合同能源管理等工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碳資產管理能力,“十四五”末建成低碳、綠色、高效的能源消費體系。全面加強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推動產業循環式組合發展,建設廢物管理、交換平臺,促進資源跨企業、跨行業、跨產業循環利用。(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各縣區、功能板塊,各省級開發區) 

            23.推動產業優化調整。2022年6月底前各開發區細化園區產業準入要求并報市、縣發改部門備案,明確投資、能耗、環境、安全、畝均稅收等控制性指標,嚴格執行產業項目投資預審制度,堅持源頭把關、聯審預審。加快招引、培育綠色低碳新興產業,推動開發區產業結構優化調整。(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市商務局,各縣區、功能板塊,各省級開發區)

            24.提升開發區本質安全水平。壓實經濟開發區區域安全主體責任,推動開發區從根本上完善和落實消除事故隱患的責任體系、制度成果、管理辦法、重點工程和預防控制體系,堅持將安全生產工作與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等工作整體謀劃、系統推進,實現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效提升本質安全水平。2022年12月底前市開發區創建成為省級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全市開發區安全風險評估完成率100%,集約化可視化安全監管信息共享平臺建成率100%。(責任單位:市應急管理局、市商務局、市科技局,各縣區、功能板塊,各省級開發區)

            (七)營商環境提升工程

            25.提升投資服務水平。全面落實連云港市優化營商環境相關文件要求,2022年6月底前各開發區制定本區域標準化、菜單化的投資服務清單,建立重大產業項目開發區班子領導領辦、項目服務專員代辦及準入項目前期服務聯動機制,提升服務效能。在開發區內設立投資投訴熱線,拓展企業訴求渠道,著力化解歷史遺留問題,保障合理、合法訴求得到及時受理,實現問題動態清零。2022年9月底前市營商環境主管部門出臺監管與企業信用分級分類結合辦法,減少對守法誠信企業檢查頻次,打造“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開發區服務品牌。(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各縣區、功能板塊,各省級開發區)

            26.深化全鏈賦權。按照“權責一致、職能匹配、精準賦權、依法下放”原則,聚焦工業項目全生命周期,圍繞開發區發展實際需求,精準賦予省級以上開發區更多有關項目投資、建設管理、準營準入等方面相對獨立、完整的經濟管理權限,提高開發區服務效能。實行向開發區移交職責準入制度,部門不得借“屬地管理”等名義,擅自將自身職責事項下放或變相下放給開發區承擔;確需下放的,嚴格履行部門申請、征求開發區意見、黨委政府審定程序,并同步落實好相關保障措施。(責任單位:市政務辦、市委編辦,各縣區,各省級開發區)

            27.推進區域評估工作。各縣區、功能板塊結合本地實際,擴大評估事項及范圍,深化區域評估,推動評估成果應用。已完成區域評估的區域建設項目,可以免于、直接引用或簡化相關事項評估。有條件的縣區、功能板塊,在完成相關區域評估工作基礎上,結合區域實際情況,合理設置行業準入控制指標,推行開發區“標準地”出讓方式改革。(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政務辦、市商務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市文廣旅局、市氣象局,各縣區、功能板塊,各省級開發區)

            (八)基礎設施提升工程

            28.提升公用設施建設水平。推進路網、供水、供電、供氣、供熱、廢水處理、固體廢棄物處理、消防安全設施等公用設施提標改造,“十四五”末各開發區專業化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徐圩新區清潔能源供熱工程2023年開工建設。推進“十四五”期間開發區與城市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的有機銜接,實現一體化布局和聯動發展。(責任單位:各縣區、功能板塊,各省級開發區) 

            29.差別化推進產城融合。各縣區、功能板塊加大對開發區及周邊生活配套區、社區服務中心的民生設施建設投入。鼓勵人社、金融、市場、通訊、交通等部門在開發區內設立便民服務網點,完善開發區公共服務網絡。推動市開發區與主城區服務功能互動發展,打造現代化新港城幾何中心。做好市高新區南部拓展區產業空間和城鎮空間建設的有機銜接,同步推進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設施建設。推進徐圩新區建設具備各項城市服務功能的配套區。其他省級開發區根據區域發展情況和產業定位,差別化推進產城融合。(責任單位:各縣區、功能板塊,各省級開發區)

            30.推進智慧園區建設。推動條件較好的開發區以云計算、物聯網為支撐,在管轄范圍內建成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礎設施網絡,建設集成基礎服務、行業服務和政務聯動的園區服務應用平臺,以及集成基礎設施、安防管理和公共職能的園區管理應用平臺,提升開發區管理、服務精細化水平和區內產業資源的統籌利用水平。(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商務局,各縣區、功能板塊,各省級開發區)

            (九)開發區干部能力提升工程

            31.加強開發區干部能力建設。組織開發區干部到先進園區、大型企業掛職鍛煉、跟班學習,錘煉專業化的服務隊伍。建立開發區與開發區、開發區與機關之間的橫向干部交流機制。有計劃地安排開發區干部培訓,提升產業研究、招商引資、服務發展的能力。充分調動和保護干部隊伍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營造奮發有為、敢于擔當、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商務局,各縣區、功能板塊)

            三、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級層面每年召開一次開發區工作推進會。各縣區、功能板塊每年至少召開一次開發區專題工作會議,按照工作力量向開發區集中、資源要素向開發區傾斜的要求,集聚縣級資源,確保本方案各項舉措的貫徹落實。市商務局要履行好牽頭協調職能,提高統籌協調能力,做好督查和總結。市各有關部門要抓緊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和具體措施,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責任單位:各縣區、功能板塊,市相關部門)

            (二)嚴格考核獎懲。將本方案中明確的發展目標分解至市各相關部門及市開發區、徐圩新區和省級開發區年度高質量發展考核中,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落實。在開發區考核指標設置方面要區別于普通行政區考核,突出體現開發區特點的個性化指標。將開發區在省、市考核中進退位情況作為確定開發區績效薪酬的重要參考依據,與開發區全體工作人員年度薪酬總額掛鉤。對在省考核中持續進位的開發區給予通報表彰;對連續兩年退位的開發區進行約談整改。(責任單位:市考核辦、市商務局,各縣區、功能板塊)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 五月婷婷在线中文字幕观看| 高h纯肉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专区|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99热门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在线中文字幕精品第5页|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一区日韩在线视频|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午夜|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as|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高清大全|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潮喷失禁大喷水无码|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 | 在线观看免费无码专区|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 亚洲av永久无码制服河南实里|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色欲A∨无码蜜臀AV免费播 | 日韩亚洲变态另类中文|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无码久久综合影院 |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专区桃色| 无码精品第一页| 亚洲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第一区| 最近2019年免费中文字幕高清| 国产在线精品无码二区|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98|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 色综合中文综合网|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无码| 国产激情无码视频在线播放性色|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 在线天堂中文新版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