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k12498411/2009-00182 | ||
發布機構 |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 | 發文日期 | 2009-09-13 |
標 題 | 市政府關于印發連云港市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 ||
文 號 | 連政發〔2009〕132號 | 主 題 詞 | |
內容概述 | 《連云港市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方案》已經市十二屆政府第十六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 ||
時 效 | 有效 | 文件下載 |
市政府關于印發連云港市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連云港市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方案》已經市十二屆政府第十六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二○○九年九月十三日
連云港市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方案
為進一步創新城市管理機制,整合城市管理資源,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進我市城市管理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省政府和省建設廳對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連云港市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服務民生為宗旨,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標準規范,廣泛借鑒其它城市的建設經驗,結合我市實際改進創新,綜合應用地理信息、衛星定位、遙感影像、無線通信、視頻監控、計算機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共享現有城市管理資源,建立全市統一的數字化信息平臺,配套改革城市管理體制和機制,再造城市管理新流程,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
二、工作目標
2009年建成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2010年上半年全面運行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成立市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構建大城管格局;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長效監督考評體系,再造城市管理流程;推進監管分離,強化監督考核,實現城市管理的范圍全包容、空間全覆蓋、時間全天候、監控實時化、處置及時化、管理精細化、考核標準化、環境最優化的工作目標,促進城市管理工作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三、基本原則
(一)以人為本、服務民生。以創建優美、潔凈、有序、和諧的城市環境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社會滿意度為衡量標準,切實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為人民群眾提供快捷、優質的公共服務。
(二)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標準,結合市情實際,對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體制、機制、信息系統建設等進行規范設計,科學安排推進時序,分步實施。
(三)統一標準、整合資源。按照統一的技術標準,將各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單位)現有的城市管理資源中不涉密、可兼容的部分,無償與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對接,共享共建;對企業化的城市管理資源,按照互惠互利原則,共享共建。
(四)重心下移、屬地管理。堅持以塊為主,條塊結合,各區政府負責其轄區內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組織實施,市各相關職能部門(單位)負責其數字化城管職責范圍內的專業性城市管理工作。
(五)權責明晰、科學評價。明確界定城市管理工作各類部件、事件的責任主體,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長效監督考評體系,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客觀、準確、及時評價城市管理效果。
(六)科學實用、勤儉節約。突出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的科學性、實用性,既要高標準建設,注重創新,講求實效,又要勤儉節約,降低成本,避免貪大求全、鋪張浪費。
四、工作范圍
(一)對象范圍。數字化城市管理的對象范圍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頒布的《城市市政綜合監管信息系統管理部件和事件分類與編碼》(CJ/T214—2007)所列出的涉及城市管理的全部七大類部件(包括公用設施類、道路交通類、市容環境類、園林綠化類、房屋土地類、其它設施類以及擴展部件類)及六大類事件(包括市容環境類、宣傳廣告類、施工管理類、突發事件類、街面秩序類以及擴展事件類)。
(二)地域范圍。數字化城市管理的地域范圍為新浦區、海州區、連云區和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市開發區)現有建成區共100平方公里范圍,一期工程覆蓋建成區65平方公里,二期工程擴展到全部建成區,并預留有關信息化接口,為建成區的擴大、部件和事件的增加做好擴容準備。
(三)責任部門。數字化城市管理的責任部門為各區政府、市開發區管委會,以及與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相關的市城管局、發改委、公安局、經貿委、民政局、國土資源局、規劃局、建設局、房產局、交通局、水利局、文化局、廣電局、衛生局、體育局、環保局、人防辦、旅游局、拆管辦、連云港日報社、消防支隊、連云港工商局、郵政局、氣象局、海通集團、連云港供電公司、中國電信連云港分公司、中國移動連云港分公司、中國聯通連云港分公司、中石化江蘇連云港石油公司等部門。
五、工作內容
(一)體制建設
1.體制模式。采用“兩級監督、兩級指揮、三級考核、四級聯動”模式,構建大城管格局。成立市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設置市、區兩級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以下簡稱監指中心,機構規格性質由市編委會研究確定),構建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各級平臺。市監指中心監督考核區級政府及市相關職能部門(單位)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情況,區監指中心監督考核街道辦事處(鄉鎮)及區相關部門(單位)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情況,市相關職能部門監督考核所屬部門(單位),街道辦事處(鄉鎮)考核社區。市監指中心、區監指中心及市相關職能部門(單位)、街道辦事處(鄉鎮)、社區四級聯動。
2.市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市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領導工作。組長由市長擔任,副組長由分管副市長擔任,市政府分管秘書長、各區區長、市相關職能部門(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等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城管局,辦公室主任由市城管局副局長兼任。
3.市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市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具體承擔全市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和管理工作,安排城市管理任務并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考核評價。
4.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設立四級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作為各級監指中心、市相關職能部門(單位)指揮、協調、監督、考核、處理信息的工作中樞。市監指中心負責在其內部建設市一級平臺,集成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的主要軟、硬件;協助各區建設二級平臺(軟件、坐席計算機),指導市開發區、市相關職能部門(單位)建設其二級平臺及其以下平臺。各區根據全市統一的設計標準,組織建設街道辦事處(鄉鎮)和區職能部門(單位)的三級平臺、社區四級平臺。二級及其以下平臺作為市一級平臺的終端用戶,不再獨立建設信息系統。
(二)機制建設
1.再造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信息收集、平臺受理、任務派遣、處理反饋、核查結案、綜合評價等六個環節。信息收集環節在原有服務熱線、領導交辦等渠道基礎上,增加監督信息員現場巡查及平臺管理員視頻監控兩種主動發現渠道;平臺管理員對接收的信息進行甄別、立案,并做好咨詢、服務工作;任務派遣員確定具體問題的責任主體并派遣任務;各責任主體按照明確的標準和時限處置具體問題,并向市監指中心反饋處理結果;監督信息員根據市監指中心的指令進行現場核查,并將結果發送到計算機考核評價子系統,系統自動計分評價。
2.建立健全數字化城市管理長效監督考評體系。主要包括權責明晰的兩級監督、規范高效的管理標準、分工明確的責任主體、嚴格精細的考核計分辦法、成熟穩定的計算機考評軟件、高位嚴厲的獎懲措施等內容。主要實行日考網上公布、月考媒介公布、季考會議點評、年考納入全市年度目標考核范圍及優化投資發展軟環境考評范圍,以及實行目標考核保證金、責任追究等措施,強化監督考核。
(三)資源整合
由市數字化城市管理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市城管局、市信息產業局具體負責,整合全市各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單位)已建成的信息系統資源,對接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共享共建。
1.12319服務熱線號碼,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要求,升級為市數字化城市管理各級平臺服務熱線號碼。市建設局原12319服務熱線平臺作為市數字化城管二級平臺,也可另外增加其它服務熱線號碼。
2.市政府電子政務網絡,提供支撐平臺和網絡通道,以實現數字化城管各級平臺之間的互通互連、數據交換。
3.市公安局、環保局、安監局、水利局等部門的視頻監控系統,無償對接市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并加大投入力度,增加視頻監控點,實現城區主要道路、重要節點監控可視化。
4.市國土資源局地理信息系統、市規劃局地理信息系統、市交通局車輛GPS定位系統,市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無償使用上述系統,有償使用補充數據,以實現數字化城市管理問題的區域定位、責任定位、手機及時上報和視頻實時傳送。
5.市建設局、民政局、廣電局、海通集團、連云港供電公司、中國電信連云港分公司、中國移動連云港分公司、中國聯通連云港分公司等部門的市政公用基礎設施的網點圖,無償編入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庫。
6.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無償接入市應急指揮中心,及時提供有關的應急事件信息。
(四)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建設
采用市、區兩級集中式一體化系統架構,主要包括數據建設、運行環境建設、應用子系統建設、場地建設四個部分。
1.數據建設。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技術規范,采用“萬米單元網格管理法”、“城市部件和事件管理法”等方法,對建成區劃分單元網格,普查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確定責任主體,獲取基礎地形數據、單元網格數據、部件數據、地理編碼數據等,并繪制多層數據復合的數字化城管電子地形圖。
2.運行環境建設。在市一級平臺建設網絡與通訊系統、工作站、服務器、存儲與備份系統、操作及安全系統、呼叫中心、視頻監控系統、大屏幕顯示系統等。
3.應用子系統建設。建設無線數據采集、基礎數據資源管理、地理編碼、呼叫受理、監督指揮、移動督查、協同工作、綜合評價、應用維護等9個基本應用子系統,并增加移動指揮、現場執法、網上辦案、行政許可、日常辦公等5個拓展應用子系統。
4.場地建設。主要建設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平臺的坐席區域、大屏幕區域、機房及相關辦公場所等。市一級平臺建在市城管局;二級及其以下平臺根據實際需要確定建設規模。
六、投資估算及資金來源
經測算,建設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需投資約1500萬元人民幣。其中,建設市一級平臺軟、硬件設施和協助區建設二級平臺的軟件、坐席計算機共需投資1430萬元,建設資金由市財政承擔;區二級平臺的其它建設資金及其下級平臺的建設資金,由區級財政承擔;市開發區、市相關職能部門(單位)自籌資金,建設其二級平臺及其下級平臺。
七、建設及運行模式
我市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采用“BT加外包”的建設及運行模式,即整體打包招標投資單位和監理單位,投資單位出資集成,分項招標軟硬件,監理單位全程監理,市監指中心全程跟蹤指導;市財政局組織資金審計;市發改委組織申報驗收;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的建成驗收合格后,市監指中心租用五年,市財政逐年支付租金,投資單位負責系統無償維護、升級;租期屆滿后,系統交由市監指中心無償使用,另行簽訂維護升級協議。要努力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廣泛吸引網絡運營商、服務商參與競標,最大限度降低建設成本。
八、建設周期及實施步驟
我市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周期預計為1年。2009年3月至2009年8月,主要完成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市數字化城市管理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設置市監指中心、編制項目建議書、研究項目可行性、論證項目建設技術方案、建立長效管理監督考評體系等前期工作,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主要完成招投標、資源整合、數據普查、硬件采購、軟件開發、場地改造、人員招聘及培訓、指揮手冊編制等平臺建設工作;2010年1月至2010年5月,主要完成系統集成調試、竣工驗收等工作。
九、工作要求
(一)統一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開展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對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城市公共服務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區政府、市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統一思想,加強領導,組建強有力的領導班子和工作機構,配備專門的工作人員,共同推進我市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
(二)明確工作職責,做好各項保障。開展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資金、技術等方面的保障,涉及各區及眾多的專業部門,是一項全局性的系統工作。各區政府、市各有關部門要在市數字化城市管理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一指揮協調下,對照各自職責,主動參與,主動服務,加強協作,密切配合,保質保量完成職責范圍內的數字化城市管理建設和運行任務。
(三)科學規劃建設,強化監督考核。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是數字連云港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高位規劃設計,做好方案論證,安排合理時序,分步推進實施。市數字化城市管理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及市監察部門要對建設全過程進行監督考核,堅決杜絕敷衍塞責現象,堅決禁止違法違紀行為,確保數字化城市管理建設工作科學、健康、快速、有序推進,如期建成并投入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