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脈探源(一):山海相擁處 魅力連云港
連云港市,古稱海州、東海郡,簡稱港城,是中國首批沿海對外開放城市、國際樞紐海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自古為中國的“東大門”和對外港口,是中西部最便捷的出海口岸,是橫跨亞歐大陸的鐵路大動脈——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也是“一帶一路”交匯點戰略節點城市。依托港口、河網和大陸橋,連云港正日益成為國際國內海陸物流鏈的重要節點和東西雙向開放的重要門戶。
作為江蘇省13個設區市之一,連云港下轄海州、連云、贛榆三區和東海、灌云、灌南三縣,設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云臺山風景名勝區和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徐圩新區)。全市陸域面積7626平方公里,海域面積7516平方公里。2023年底,全市常住人口459.4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94萬人,城鎮化率達到64%。
連云港因海而生,向海而興,是一座山海相擁的神奇浪漫之城。這里山環海繞,風景旖旎,山、海、港、城交融于一體,素有“東海名郡”“第七十二福地”“海內靈山”“大圣故里”等美譽。
連云港悠久的人文歷史,滄海桑田的地質變遷,造就了港城神奇的海隅河山;數萬年的文化傳承,賦予了城市厚重的人文魅力。這里有距今20000多年的舊石器遺址,有4000年至10000年前的“東方天書”將軍崖巖畫,有4500年前被稱為“華夏東方第一城”的人類史前城址——藤花落遺址,有1800多年前我國最早的佛道教造像群——孔望山摩崖造像。
女媧補天、精衛填海、羲和浴日、東海神君、少昊鳥國、鯀禹治水、孔子望海、秦皇鞭石等傳說起源于此。秦代著名方士徐福由此東渡扶桑,留下諸多傳說,成為中、日、韓三國文化交流的先驅者。這里誕生了享譽海內外的《西游記》《鏡花緣》等經典名著。蘇軾兩過海州,留下“郁郁蒼梧海上山,蓬萊方丈有無間”的深情詠嘆。
連云港山海相擁,廣闊大地上分布著石刻948處,既有巖畫、摩崖造像,也有題刻、碑刻,還有石雕、民俗石刻,歷史從10000年前至近現代,種類齊全,堪稱“石刻之州”,享譽海內外。作為江蘇省歷史文化名城,連云港擁有東連島漢代界域刻石、海清寺阿育王塔、郁林觀唐隸宋篆等9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海州五大宮調、淮鹽制作技藝、東海水晶雕刻技藝等6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連云港資源豐富,“山、海、港、城、島”相得益彰,“孫猴子的老家”——花果山和“全國十大美麗海島”——連島是國家5A級景區,還有14個4A級景區,200余處景點。綿延起伏的云臺山脈貫穿城區,海州灣鑲嵌著20座基巖島嶼;國家森林公園——宿城海上云臺山素有“世外桃源”的美譽;東海溫泉是優質的康養型溫泉;塔山古道和孔望山游步道入選全國“最受歡迎古道”。這里物產富饒,“世界水晶之都”東海縣成為世界水晶及其制品的集散中心。全國八大漁場之一的海州灣是首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美味海鮮,品種繁多。江蘇四大名茶之一云霧茶,生于濱海高山,香馨醇厚。豆丹、葛粉、湯溝酒、汪恕有滴醋等地方特產和美食讓人回味無窮。
連云港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深厚的文化底蘊、良好的生態環境,推出“連云港禮物”“連云港味道”“連云港腔調”等文旅產品,打造“連云港之夏旅游節”“西游記文化節”等精品文旅活動,創建“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呈現出“春有流蘇芬芳、夏有花果神韻、秋有銀杏呈祥、冬有溫泉潤心”的景象,成為令人向往的“詩和遠方”。
連云港,云卷云舒云臺山,連山連海連天下。讓我們跟隨這輕盈綿密的海風,穿越神奇浪漫之都,零距離感受人間仙境,西游名城。總要來一趟連云港,在山海之巔赴千年之約。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