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崖佛第一尊 道冠古今孔望山
孔望山,位于連云港錦屏山東北麓,海州古城及海州區行政中心東南隅,山體東西長800米、南北寬300米、海拔高123.7米,占地73公頃,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是江蘇省連云港山海絲路文化生態區重點保護區域。孔望山景區內傳統文化底蘊深厚、資源要素富集密布,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民間文學、傳說典故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眾多。孔望山摩崖造像鐫刻于東漢年間,距今近2000年,史學家稱之為“九州崖佛第一尊”;漢代圓雕石象,由整塊花崗巖依自然形狀雕刻而成,為中國體積最大的圓雕石象,被譽為“中華第一象”。此外,還有石蟾蜍、龍洞庵、龍洞題刻、承槎亭、承露盤、杯盤刻石、饅頭石、流蘇和圓柏古樹、東海廟遺址及廟碑、圣諭碑、孔子登山望海“道冠古今”典故等知名景點坐落其中。
孔望山不僅留存著儒教創始人的目光與足跡,還有逾越兩千載的“九州第一佛”摩崖造像,以及道教西王母“俯瞰眾生”的莊嚴雕像,儒釋道文化在此交融共生,形成了獨特而多元的文化景觀。“佛從海上來”,孔望山摩崖造像印證佛教在印度興起后不久,即通過海上絲路傳播到中國,孔望山摩崖造像早于敦煌莫高窟200余年,是研究佛教東傳重要佐證。
孔望山景區秉持“精益”理念,將孔儒文化、文運祈福、康養休閑元素有機融合,致力于打造向學基地、祈福圣山與康養休閑旅游勝地。通過對古城組、東海名郡建筑群等精心改造,對山體節點實施全面提升,研學場所、陳列展館、體驗中心、住宿餐飲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為研學活動與康養項目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空間保障。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景區靈活應變,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游客認同為靶心,適時調整項目進度與方向。創新推出孔望山“五谷體驗田”認領項目,采用自耕自種模式,提供一年起租的體驗田,讓游客在大自然中深度體驗田園勞作的樂趣,感受大自然饋贈的“獲得感”,持續提升景區品牌價值。
供給側、生產端和需求側、客戶端充分對接,進一步解放景區生產力,釋放傳統文化元素動能。孔望山景區不斷推陳出新,精心策劃特色活動,為游客帶來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從春日“糯米花雅集”,到暑期“學霸分享會”,再到七夕與中秋“國風嘉年華”,傳統積淀與現代文化于此激情碰撞。國慶期間,“山水祈福·孔望問道”活動盛大舉行,NPC劇目精彩演繹孔望山歷史故事,讓游客沉浸式感受歷史的魅力。此外,日常的“潮玩·子曰問答”“草坪市集”等活動,也延續著景區的文化脈絡。通過這些沉浸式、交互式、體驗式文旅活動,景區不僅豐富了游客的旅游體驗,更進一步提升了景區的知名度、美譽度與地標文化影響力。
在文旅業態蓬勃發展的當下,孔望山景區積極加強與深圳麟德集團、大連萬融集團及江蘇省旅游發展研究中心等行業翹楚、領軍機構合作,秉持“革新”“聽勸”態度,共同推動景區的規劃發展。精心打造“圣山問道、古城福源”品牌IP,深度挖掘“孔子問官于郯”“王同會友”等歷史典故,生動再現“摩崖造像”“漢代石象”等國寶經典,“黃花秋香”“晨鐘暮鼓”“品茗論道”等美學場景,全力打造區域文化品味高地。同時,主推“孔望向學”文化IP與“國風古韻”演藝IP,通過實景國風音樂、舞蹈、歷史劇、NPC互動演繹等形式,吸引更多市民游客參與其中,提升景區整體核心吸引力。
文創產品作為景區文化的重要載體與可攜帶走的“景區IP”,孔望山景區以獨特的視角和匠心的設計,不斷提升文創產品品質、附帶價值與文化內涵。以“朐茶”為例,景區現場制作養生茶、鮮果茶、咖啡等飲品,使用印有孔望山“抖音號”“小紅書號”的定制紙杯與朐茶杯托,提供茶飲服務并現場銷售。與此同時,景區還推出祈福牌、祈福帶等自助購買祈福產品,以及“走向學路、品狀元糕”“著狀元裝、租賃漢服”等應景業務,讓游客沉浸式體驗“向學祈福”的濃厚文化內涵。與此同時,強化文化特質與文化產業的深度融合,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開展文創產品推廣活動,擴大產品和服務影響力,為景區發展注入新活力。
向管理要效益、向市場要潛力、向機制要活力。在運營管理方面,孔望山景區建立嚴謹的管理制度體系,采取靈活用工形式,優化人員配置,明確崗位職責,建立合理的績效考核機制,激勵員工積極工作擔當意識。加強員工服務意識培訓,提高員工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制定完善的應急預案,確保游客安全。景區內攤位管理嚴格規范,統一服裝,杜絕占道經營,在美陳、選品、食品衛生等方面加強指導與監督,提升服務品質;在人流量過大時及時啟動限流疏通管理,為游客提供優質、貼心的服務。
2025年乙巳新春假期,從“獅來運轉”的喧天鑼鼓,到古樂妙愿音樂會的座無虛席;從如愿市集的熱鬧煙火氣,到雨天里的一件件暖心雨衣;從國風沉浸式互動演繹,到圍爐煮茶游客贊語......“孔望山游會·向學有年味”春節活動圓滿收官,五萬游客共赴祈福之約。
向未來,孔望山景區將以多元融合之態,迎接八方來客,一同探索孔望山的獨特魅力,共同見證這座歷史名山在新時代書寫著的輝煌篇章!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