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名錄公布,江蘇唯一入選!
近日第一批“國保單位·古樹名木”協同保護名錄公布,共有28個,我市“孔望山摩崖造像·古流蘇”成為江蘇省唯一入選的協同保護對象。
古流蘇
一樹瓊花照藍天 雪貌玉肌驚世間
不學群芳弄妖艷 流蘇自是花中仙
每年4月底5月初,位于孔望山風景區龍洞庵內的糯米茶古樹便迎來了盛開季。糯米茶樹有個非常文藝的學名叫“流蘇”,是連云港市云臺山脈的特有樹種,由于其花外形與糯米非常相似,同時又可以直接泡茶,故本地人稱糯米茶樹。
這棵糯米茶古樹屬于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植于南宋時期,歷經了約830個春秋,依舊美麗動人。花期時,遠看似山中祥云,近看如白雪皚皚,清麗宜人。在10天左右的花期里,引來無數游人登山觀賞。
孔望山摩崖造像
海上絲綢路早開 闕文史實證摩崖
可能孔望山頭像 及見流沙白馬來
這是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看到孔望山摩崖石刻所發出的感慨。正是這首詩,讓我們知曉了佛教傳入中國的另一條途徑——佛從海上來。
孔望山是一座文化的山。2000多年前,孔子曾在這里登山觀海。孔望山摩崖造像就位于山西側的一面崖壁上。
石壁上鐫刻著大小不一,“仙”“佛”并存的各類造像105尊,或聚集相擁,或孑然獨立,人物形象逼真,形態迥異,風格古樸。造像有“接引菩薩”“舍身飼虎”等內容,反映了釋迦牟尼的本生故事和佛教典故,史學家稱之為“九州崖佛第一尊”,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佛道教摩崖造像群。據考證為東漢年間的文化遺存,比敦煌莫高窟佛教造像還早200年。
1988年,孔望山摩崖造像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入選《世界古跡叢書》“中國卷”,是我國美術史和宗教史上的奇異瑰寶。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