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挑大梁 沖刺決勝”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九場)市開發區專場
時間:2025年11月5日(星期三)14:30
地點:連云港發布新聞發布廳
主持人: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劉成文
發布人:市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玉祥,市開發區經濟發展局局長、黨組書記王鋼,市開發區科學技術局局長、黨組書記楊東文,市開發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黨組書記陳敬陽,市開發區行政審批局局長、黨組書記林建萍

劉成文: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舉行“勇挑大梁 沖刺決勝”系列新聞發布暨集中采訪活動市開發區專場新聞發布會,邀請市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玉祥介紹相關情況,一同出席發布會的還有:市開發區經濟發展局局長、黨組書記王鋼;市開發區科學技術局局長、黨組書記楊東文;市開發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黨組書記陳敬陽;市開發區行政審批局局長、黨組書記林建萍。我是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劉成文,本場新聞發布會由我主持。
首先請市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玉祥為大家介紹市開發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王玉祥:尊敬的各位媒體朋友,各位來賓,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和大家見面,今天主要向大家介紹市開發區“十四五”時期發展成績,以及“十五五”時期的規劃打算。首先,我代表市開發區,對大家長期以來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十四五”以來,市開發區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歷次全會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錨定“產業創新夯實聚合優勢、幾何中心建設宜居家園”目標定位,堅持“產業+城市”雙輪驅動,全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呈現出穩中快進、全面向好的發展態勢,較好地完成“十四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產業轉型升級,經濟質效持續躍升。面對錯綜復雜的外部環境和經濟下行壓力,我們接連推進產業提升、招商引資專項行動,全區經濟邁上新臺階。“十四五”期間,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8%,規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5.3%,工業應稅銷售收入年均增長9.1%。產業載體更加完備。我們一直堅持“4+N”主導產業不動搖,全力打造區域產業發展新高地。中華藥港、市海洋裝備產業園、花果山總部經濟產業園等高端載體陸續建成,集聚效益越來越明顯,在全國生物醫藥園區產業高質量發展百強榜排第5位;大宗商品貿易、汽車進出口等新興業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年貿易額分別走到全國、全省前列,跨境電商交易額占了全市70%以上。企業綜合實力更加突出。恒瑞、豪森、康緣、正大天晴這“四大藥企”的創新能力和產品競爭力不斷提升,全國創新能力排前10,30多個產品市場占有率全國領先,50多個產品獲得境外質量認證。恒瑞醫藥連續7年登上全球制藥企業TOP50榜單,今年5月又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實現了“A+H”兩地布局。這五年,我們先后培育上市企業5家,諾泰制藥、德源藥業、旺山旺水、宇田藥業、貝美藥業等一批后起之秀也成長起來了。項目招引更加精準。“十四五”以來,新增簽約項目534個、總投資2755.2億元,先導稀材、富馳智造、聯瑞新材、一道新材等一批龍頭企業先后落地,不少項目實現“當年開工、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產業鏈條越來越完善。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改革創新驅動,發展活力全面釋放。充分用好國家級經開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綜合保稅區“三區”疊加的優勢,全力打造創新發展“策源地”。改革探索持續深化。自貿片區累計推出224項制度創新舉措,其中3項在全國推廣、50項在全省推廣,像“船載危險貨物源頭監管一箱直達”是全國首創,“進境黃大豆智慧安檢”模式也拿到了海關總署的備案認可。開放能級持續加碼。綜保區建成省級跨境電商產業園,逐步打造成“買全球、賣全球”的開放樞紐。2024年,綜保區外貿進出口總額第一次沖進全省前十、增幅排全省第2。創新服務持續優化。我們出臺了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配套政策,承擔了100多項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拿到28個Ⅰ類新藥批文,獲得9個國家科技進步獎、2個中國專利金獎,還培養出1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全市七成以上,研發投入比例、萬人發明專利數量在國家級開發區里都靠前,還創成了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港產城深度融合,城市形象愈發靚麗。堅持內外兼修,既扮靚“面子”也做實“里子”,把港、產、城、人融合的文章做深做透。幾何中心加快成型。我們推進城鄉“一更新兩整治三提升”三年行動,路網改造全部完成,出行更順暢了;市一院開發區院區、蒼梧小學、新海初中、新海高中開發區校區等建成投用,質子中心也在調試設備;淮鹽文化博物館開館了,先鋒生活廣場、大浦工業社區開業運營,錦江都城酒店、希爾頓酒店、君瀾大飯店也快開業了,城市功能和配套設施都提了一個大檔次。民生福祉不斷改善。全區自來水、污水收集、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實現全覆蓋,村級集體收入平均達到239萬元,每年新增就業7000人以上,“保交樓”任務全部完成,全省首家區級“安薪無憂”農民工工資支付信息化監管平臺穩健運行。城市環境越發靚麗。我們投入5000余萬元整治街村公共空間,完成230多個項目;推進城市管理和物業管理服務水平提升三年行動,讓環境更干凈、更美觀、管理更精細。我們還設立了全省首個企業“環境保護質量獎”,現在全區綠化覆蓋率達40%,PM2.5平均濃度逐年下降,國家清潔生產審核創新試點成績排全國第四。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環境是金”理念,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指數排進了全國開發區前30強。政務環境更加高效。深化改革,推出“經心辦·開工一件事”服務,在全市率先試點工業領域AEO(經認證的經營者)分級監管,開設“辦不成事”窗口,“拿地即開工”成了常態,“建筑工程施工許可分階段辦理”還成了省級改革先進經驗。產業環境更加完善。成立了“獲得電力”等20個指標攻堅小組,拿出82條優化舉措,優惠政策不用申請就能享受到。我們的難題會辦機制、大宗商品貿易服務中心兩個案例,還入選了《中國開發區營商環境百佳案例》。市場環境更加寬松。堅決落實“非禁即入”,對企業實行包容監管,輕微違規可以免罰,執法更柔性,而且檢查實行“綜合查一次”,不給企業添負擔。
“十五五”時期,是市開發區建成現代化新港城幾何中心的攻堅期、收獲期。我們會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對連云港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緊扣“產業創新夯實聚合優勢、幾何中心建設宜居家園”總體思路,繼續靠“產業+城市”雙輪驅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化改革創新,為全市高質量發展多挑重擔、多作貢獻。重點打造“五大優勢”:
一是打造現代產業競爭優勢。加快建強“4+N”現代化產業體系,新醫藥產業以中華藥港為引領,做大生物藥、化學藥、現代中藥,培育海洋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細胞基因治療等特色產業;新材料產業釋放碳纖維、聚酰亞胺纖維、電子封裝材料等優勢,拓展高性能膜材料、光學新材料、半導體材料等領域;新能源產業聚焦風電、光伏,往海洋風電發力,做大光伏組件、儲能產業鏈;高端裝備制造產業依托海洋裝備產業園,發展海洋、礦山、石化裝備等特色產業。同時提升大宗商品貿易、跨境電商、汽車進出口等產業能級,“十五五”期間要完成大宗商品貿易總額1萬億元、跨境電商進出口100億元、汽車進出口15億美元。到2030年,國家級開發區綜合排名前進10位以上,躋身全省前15強。
二是打造重大項目支撐優勢。瞄準央企國企、世界500強等企業,用以商引商、基金招商、場景招商等新方式抓項目。“十五五”期間,每年開工建設重點項目100個、投產50個、新增規上工業企業30個;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00億元以上,工業投資700億元以上,技改投資200億元以上,產業投資1000億元以上。
三是打造改革創新引領優勢。充分激發創新活力,支持恒瑞醫藥、中復神鷹等龍頭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推動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發揮科研作用,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為“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到2030年,創新平臺超過100個,研發投入占GDP比重保持9%以上,五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數200家。
四是打造對外開放賦能優勢。落實自貿試驗區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開放創新方案,推出100項以上原創性制度創新成果。綜保區重點發展跨境電商、保稅研發、離岸貿易等新業態,支持企業做全球采購、國際分撥,讓“一帶一路”供應鏈基地全面運營起來,全國排名前進10位,全省排名前進5位。
五是打造幾何中心城市優勢。推進城鄉“一更新四提升”建設,高標準推進朝陽、中云街道城市更新,建一批民生和城建配套項目,推動開發區與海州、連云、贛榆更好地聯通。持續提升綠化、美化、亮化、凈化水平,壯大城市經濟,讓城市功能更完善、“煙火氣”更濃,打造成宜居宜業宜商的好地方。
我的發布就到這里,謝謝!
劉成文:下面歡迎各位記者提問,提問之前請通報自己所在的新聞機構。
記者:我是新華網記者。產業是經濟發展命脈,高質量產業發展是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請介紹一下“十四五”以來,連云港開發區在壯大產業實力、完善產業鏈條上取得了哪些顯著成效?
劉成文:這個問題請市開發區經濟發展局局長、黨組書記王鋼回答。

王鋼:感謝媒體的關心關注。“十四五”以來,市開發區堅持“工業立區、產業強區”發展導向,堅定不移走項目強基、產業強區之路,推動產業實力持續壯大、產業鏈條日益完善。預計“十四五”末,市開發區主導產業產值較“十三五”末增長30.5%,產業實現蝶變躍升,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聚焦集群發展,產業規模能級實現新跨越。“十四五”期間,我們實施精準扶持與服務創新,推動“4+N”主導產業能級躍升。醫藥產業構建“三大核心+特色產業”格局,形成四大藥企持續引領,高成長型企業集群崛起,新興主體快速集聚的梯度發展格局。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實現指數式發展,核心技術加速產業化。預計“十四五”末,新醫藥產值較“十三五”末增長26.7%;新材料產值增長296%;高端裝備產值增長94.5%,形成“一業引領、多業競發”新格局。
二是完善產業鏈條,產業協同水平實現新提升。“十四五”期間,我們全面推進“中華藥港”建設,鞏固三大核心產業優勢,培育醫療器械、細胞基因治療等新業態,吸引新業細胞、華銀康等40余家鏈上企業入駐。園區位列2025年生物醫藥園區百強榜第5位;連續三年被評為國家五星級示范基地;“泰連錫生物醫藥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中復神鷹碳纖維打破國外壟斷,成功應用于C919大飛機;高效低碳燃氣輪機大科學裝置建成調試,海洋裝備產業園加速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日趨完善。
三是堅持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新突破。“十四五”期間,我們全力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和數字經濟賦能。支持恒瑞醫藥、康緣藥業等龍頭企業建設國家級研發平臺,企業1類新藥獲批數量居全國前列,中復神鷹實現高性能碳纖維產業化突破。“十四五”期間,我們建成先進級智能工廠14個、卓越級3個,數量均居全市第一。培育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2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5家,在新醫藥、新材料等領域形成一批“補短板”“鍛長板”核心產品,產業鏈韌性與競爭力顯著提升。
下一步,我們將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動力,不斷壯大產業集群,提升主導產業能級,全面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我的介紹就到這里,謝謝。
記者:我是江蘇廣電總臺記者。科技創新是驅動發展的核心力量。請介紹一下“十四五”以來,連云港開發區在科技創新領域采取了哪些舉措,收獲了怎樣的成果?
劉成文:這個問題請市開發區科學技術局局長、黨組書記楊東文回答。

楊東文:感謝您的提問!非常榮幸能借此機會介紹我區科技創新工作的進展情況。近年來,我區始終秉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構建全域創新生態為核心,推動區域科創能力實現跨越式提升。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作簡要介紹:
一是構建梯度培育體系,全面激活企業創新動能。我區著力構建“科小—高企—瞪羚—獨角獸”的梯度培育機制,截至目前,獲批1家省潛在獨角獸企業,6家省瞪羚企業;138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較“十三五”末期增長70%;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實現五年翻番;培育形成了1個長三角創新聯合體、3個省級創新聯合體;全區累計獲得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以上11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8項。
二是打造高端創新平臺,持續夯實創新發展根基。在創新平臺建設方面,我區堅持“筑巢引鳳”與“本土培育”雙輪驅動,不斷提升創新平臺發展能級。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即將驗收并投入運營,必將為相關產業升級注入強勁動力。全區共建有省級以上創新平臺52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3家。其中,擁有全國重點實驗室和院士工作站各1家、省重點實驗室4家。截至目前,我區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10.2%,遠超全國平均水平,充分體現了我區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和持續投入。
三是優化創新生態系統,充分釋放政策疊加效應。我區率先出臺針對瞪羚、獨角獸企業的專項扶持政策——“創新十條”,年均兌現科技獎勵資金超過5000萬元。同時,我區首創“科技大使”牽線搭橋機制,已成功推動9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達成實質性產學研合作;通過實施“科技副總”計劃,已有百余人次專家深入企業提供服務,帶動相關科技項目申報資金規模突破2億元。這一系列政策“組合拳”,有效激發了各類市場主體的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
展望未來,我區將進一步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產學研深度合作,加快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全力打造資源配置合理、信息溝通順暢、服務保障高效的一流科技生態,力爭到“十五五”末,全面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創新中心,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強勁引擎!謝謝大家!
記者:我是新華日報記者。連云港開發區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建設,并提出全力打造“優化營商環境示范區”目標。請問“十四五”以來,你們在優化政務服務方面,有哪些突破性的創新實踐?
劉成文:這個問題請市開發區行政審批局局長、黨組書記林建萍回答。

林建萍:感謝您的提問。我們始終秉持“項目為王、環境是金”的工作導向。“十四五”以來,依托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優勢,我們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開發區辨識度的改革創新舉措,具體可概括為三個維度的“重塑”:
一是重塑“空間邊界”,實現“園區事園內辦”。我們精準承接省、市級管理權限271項,構建了全生命周期服務閉環,企業“只進一扇門,辦成所有事”,同時引入出入境等涉外服務,讓服務更多元。此外,我們推動服務下沉,通過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全科窗口”及統一平臺,實現高頻事項基層“全覆蓋”,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我們還建立了“審管聯動”閉環機制,確保審批與監管無縫銜接,實現“放得下”且“接得住”。
二是重塑“時間軸線”,推動項目建設“加速度”。我們聚焦項目審批堵點,實施流程再造。一是推行“分階段施工許可”改革,允許樁基工程單獨申領許可,為項目搶出1-3個月時間,此經驗已在全省推廣。二是全市首創“拿地即開工”模式,實現用地規劃、施工許可等“四證齊發”,審批效率提升70%以上。三是推行“施工許可豁免”清單,對8類低風險小型項目免辦施工許可,平均提前10個工作日開工,助力小微企業“輕裝上陣”。
三是重塑“服務模式”,營造企業辦事“新體驗”。一方面,我們致力于讓“監管無感”。在全市率先試點工業領域AEO分級分類監管,依據信用等級實現對守法企業“無事不擾”,首批納入24個事項、48家達標企業,檢查頻次減少50%以上。另一方面,致力于讓“服務有感”,打造“經心辦·開工一件事”服務品牌,開發線上小程序,辦理事項、辦理方式一目了然,附件材料一鍵下載;組建“1+9”幫代辦團隊,做到疑問隨時解答、難題快速破解。同時,全面落實“一件事一次辦”,通過數據共享與電子證照互認,推出31個高頻場景,辦結1.5萬件,切實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
下一步,開發區將繼續以企業和群眾體驗為導向,推動更多“創新”積厚成勢,用政務服務的“創新指數”兌換企業“發展指數”,讓一流政務服務成為驅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我就介紹這些。謝謝!
記者:我是連云港日報記者。2021年,連云港市第十三次黨代會賦予了市開發區“蘇北最高、沿海一流,建設現代化新港城幾何中心”的目標定位,請簡要介紹“十四五”以來,開發區在園區整體規劃、城市配套建設、城市管理及物業服務提升等方面的具體舉措與成效。
劉成文:這個問題請市開發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黨組書記陳敬陽回答。

陳敬陽:感謝您的提問。“十四五”期間,我們始終踐行“港產城人”融合發展理念,持續補齊短板,深化精細管理,為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新港城幾何中心奠定堅實基礎。
一、強規劃優布局,科學擘畫城市發展藍圖。圍繞“區域協同、生態先行、交通引領、景觀注活、產業驅動、公服賦能”六位一體策略,構建現代化新港城幾何中心空間格局。一是謀劃產業布局。聚焦“4+N”主導產業,規劃“一主兩副、四園多區”產業結構,推動資源高效配置與產業集群發展。二是營造生態空間。依托“山、河、海”生態本底,繪就“一帶、雙廊、三軸”畫卷,串聯城市綠園與開放空間。三是編織服務網絡。健全“一個區級核心圈、兩大次級服務圈、兩大特色街道服務圈”公服體系,助力建設宜居宜業城市。
二、強基礎優功能,著力夯實城市運行根基。以補齊功能短板為重點,建成一批基礎設施項目。一是完善路網體系。新改建通園路、躍湖路等33條道路,總里程32.1公里,構建“五橫八縱”主干路網框架。二是拓展綠色版圖。系統推進區域綠化,建成昌圩湖公園、大浦公園等園林項目32個,新增及改造綠化面積150余萬平方米。三是強化民生保障。蒼梧小學、新海初中、新海高中開發區校區順利開學,市一院開發區院區、朝陽、猴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投用,“學有優教、病有良醫”愿景已然實現。
三、強管理優服務,全面激活城市治理效能。開展城市管理暨物業管理水平提升三年行動,厘清區、街權限與社區、物業職責。一是堅持以查促改。堅持“日常巡查+專項整治”雙向發力,累計摸排市政設施損壞、物業服務缺位等問題2584條,已整改2384條,化解率92.26%。二是堅持示范引領。開展住宅小區綜合評估,實施ABC分類管理,明確“A類樹標桿、B類促提升、C類抓轉化”梯次推進策略。三是堅持需求導向。落實“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機制,推動城管執法下沉社區,一線議事解題,將“急難愁盼”轉為“真招實效”。
下一步,我們將緊扣時代使命,以城市更新為契機,奮力打造集約高效、宜居適度、山清水秀的現代化開發區!
劉成文:謝謝王主任,也謝謝其他四位發布人。今天的提問就到這里,如果記者朋友還有其他問題,會后可以和市開發區相關部門聯系進行深入采訪。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記者朋友,我們下次再見。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