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于實施2023年促進就業八大工程的通知
各縣區(功能板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相關處室、直屬單位: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支撐。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國家、省市關于穩就業保就業工作決策部署,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全力確保各項就業目標任務完成和全市就業局勢總體穩定,現就實施2023年促進就業八大工程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代表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黨委政府決策部署,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為引領,以高質量充分就業為目標,以“就在港城”智慧就業服務平臺為基礎,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為路徑,以健全促進就業機制為方法,以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為抓手,重點實施“促進就業八大工程”,奮力譜寫高質量充分就業嶄新篇章,確保全市就業局勢總體穩定,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二、工程內容
(一)“連心為企”用工保障工程
責任單位:就管處、就促處、人力資源處,各縣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以下各項就業工程責任單位均包含各縣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不再列出)
工程目標:市縣區聯動組織各類招聘活動500場次,新建勞務基地20個。
推進舉措:
1.加密招聘活動頻次。依托“就在江蘇”智慧就業服務平臺和線下各級人力資源市場,常態化舉辦“直播帶崗”“云端送崗”“云聘大會”等線上招聘活動,高頻次組織“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民營企業招聘月”“金秋招聘月”等線下專場活動,分行業、分專場舉辦“重點產業”“重大項目”招聘會,密集開展“招聘夜市”“招聘進企業、進鄉鎮、進商圈”等特色對接活動,促進供需精準匹配,保障企業用工需求。建立招聘求職流向統計機制,動態掌握招聘服務成效。
2.建強勞務協作基地。加強勞動力資源無錫連云港南北對接,深化東中西勞務協作,以山東、河南、安徽、陜西、云南、貴州等地為重點,進一步建設勞務基地,拓展勞務協作合作范圍,組建“人社赴外招聘團”,開展勞務對接招聘活動,引導更多優質勞動力來連就業。
3.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強化與我市職業院校的聯合聯動,舉辦“校企直通車”活動,組織職業院校學生進園區、進企業、進廠區參觀體驗,體會企業生產生活環境,為保障企業用工做好意向儲備。
4.鼓勵市場化就業服務。探索通過購買公共服務模式,實現公共就業服務與民營人力資源機構資源互通共享,支持民營人力資源機構參與公共就業服務,解決企業用工需求,推動公共就業服務與市場化服務同頻共振、優勢互補。
(二)“就在身邊”就業服務工程
責任單位:就管處、就促處、人力資源處
工程目標:新建標準化“家門口”就業服務站10個,就業服務站兜底幫扶困難群體就業1500人;新建省市級規范化零工市場9個;新培育省市級精品勞務品牌7個。
推進舉措:
1.建設“家門口”就業服務站。整合各類資源,鼓勵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在人口集聚區建設“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將就業服務觸角延伸到園區廠區、樓宇商圈、鎮街村社。依托“就在港城”服務平臺,指揮調度各級就業服務部門,為就業困難群體及時提供政策咨詢、困難認定、崗位推介、技能培訓、創業指導等“家門口”就業幫扶,滿足群眾“就近辦”需求。
2.推進零工市場建設。統籌推進市場選址、功能性開發、信息化引入等工作,加快建設推進力度,實現縣區全覆蓋,形成多層次多元化供需對接格局。進一步擴大零工市場業務覆蓋面,將水電、木工、瓦工、建筑工等工種,納入市場范圍,及時發布靈活就業用工信息。繼續加快“線上零工市場”建設,全面完成個人端、企業端小程序開發,滿足零工供需兩端線上服務需求。
3.打造精品勞務品牌。堅持市場化運作、規范化培育,健全勞務品牌挖掘培育、發展提升、推介展示長效機制,推動勞務品牌產業化發展,實現與我市經濟轉型升級同頻共振。建立勞務品牌資源庫,舉辦勞務品牌展示活動,搭建勞務品牌交流合作平臺,加強宣傳推廣,形成集聚效應。
4.加強基層平臺建設。出臺加強就業基層平臺建設文件,提升就業服務規范化水平和服務效能,督導各地在人員配備、資源整合、管理機制、服務模式等方面大膽創新。采取政府購買服務、公益性崗位開發、社會工作者招聘、人員調劑等多種方式,及時充實基層平臺力量。
(三)“職等你來”高校畢業生集聚工程
責任單位:人才中心、就管處、就促處、事管處、專技處
工程目標:征集發布高校畢業生需求崗位3萬個,開發就業見習崗位7000個,評選連云港籍優秀學子500人以上,新增就業高校畢業生等青年人才3萬人。
推進舉措:
1.廣泛開發就業崗位。動態歸集發布高校畢業生需求崗位,主要涵蓋重點企業、重大項目和“專精特新”小微企業招聘信息,機關事業單位、基層服務、重大專項人員調配等公共部門崗位,以及科研助理、實習見習等崗位。用足用好崗位補貼政策,積極開發大學生公益性崗位,著力強化青年見習崗位開發,實現崗位募集規模穩中有升。抓好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招募工作。
2.打響招引港城品牌。分析研究來連就業創業的大學生分布情況,包括所在高校、所屬城市、所學專業以及現就職的產業等,科學實施高校畢業生招引行動。圍繞石化、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我市特色優勢產業,深耕重點高校引才主陣地,舉辦赴外引才活動不少于20場次,向重點高校推送引才信息不少于400家次。堅持市縣區聯動,舉辦春、夏季人才交流大會暨高校畢業生就業專場招聘會,綜合運用直播帶崗、探企直播等模式,深入打造云端引才品牌。以高端人才獵頭服務聯盟為依托,推進高端人才洽談合作,拓展高端人才引進渠道。
3.造濃吸引集聚氛圍。大力開展就業服務進校園,組織“人社局長校園行”“市情大講堂”“雙邀雙進”“優秀學子看港城”等系列活動,開通“校企直通車”。持續打造“才到港城、價值連城”城市引才品牌,組織連云港籍優秀學子獎學金評選活動,開展“最美港城人—優秀基層高校畢業生”評選活動,積極落實人才公寓、購房券、生活補貼、社保補貼、求職創業補貼等優惠政策,發揮激勵作用,增強招引效應。
(四)“春風送暖”重點群體兜底保障工程
責任單位:就管處、就促處
工程目標: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3900人,援助城鄉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35萬人,幫扶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5萬人。
推進舉措:
1.掌握重點群體信息。依托基層平臺,全面摸清就業困難人員基本情況和就業服務需求,加強部門間信息共享和數據比對,將有就業能力和就業意愿的長期失業人員、殘疾、低保、就業困難人員納入就業援助范圍,建立實名制需求清單,健全幫扶信息臺賬,實行動態跟蹤管理。
2.援助困難人員就業。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強化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作用,利用公益性崗位資源幫助困難人員兜底就業。深入開展就業援助“暖心行動”,推進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服務攻堅行動,落細落實“131”就業援助舉措,健全完善普遍援助、日常援助、集中援助相結合的就業援助體系,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3.保障失業人員生活。落實失業保險省級統籌,深入實施失業保險“暢通領、安全辦”,積極暢通“線上+線下”受理渠道,及時足額發放失業保險待遇、價格補貼、代繳醫療保險,充分發揮失業保險促就業功能,在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的基礎上,促進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就業。
(五)“創響港城”創業帶動就業工程
責任單位:就管處、就促處
工程目標:扶持自主創業1.04萬人,其中扶持大學生創業1300人、農民創業4550人。創業帶動就業4.4萬人。新建省市級創業示范基地8家。
推進舉措:
1.加大創業扶持力度。全面落實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帶動就業補貼等扶持政策,擴大“富民創業貸”投放規模,實現量的有效提升。實施重點群體創業推進行動,健全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優化提供創業服務,支持更多重點群體投身創業活動。
2.優化創業服務模式。依托“青年創業聯盟”,建強創業專家指導團隊,集聚創業服務資源,積極搭建全方位、多領域、立體化的交流平臺,促進項目、政策、資金有效對接,實現多方參與的良好局面。
3.持續開展創業活動。加強部門聯合,舉辦創業大賽,評選創業明星,認定優秀創業項目和創業示范基地,并持續提供跟蹤服務。多形式開展各類創業主題活動,編排活動計劃,舉辦創業咖啡、創業沙龍、創業講堂等創業活動40場次,做實“創響港城”四季歌。
(六)“港城工匠”職業技能提升工程
責任單位:職建處、就管處、就業訓練中心
工程目標: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5萬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5萬人。
推進舉措:
1.加強培訓政策規劃引領。發布2023年度技能人才需求目錄、緊缺型職業(工種)目錄,大力實施區分職業(工種)、區分技能等級的階梯性補貼標準政策,引導培訓資源向重點產業、緊缺項目傾斜,為產業企業發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撐。
2.提升職業技能培訓質效。支持校企深化合作,發揮技工(職業)院校師資優勢,采取校企雙師帶徒、工學交替模式,聯合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并給予培訓補貼激勵。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充分發揮縣域產業優勢,科學設置特色產業培訓項目,因地制宜開發一批課程體系完備、具備產業特色的合格證培訓工種,促進產業發展和職業技能培訓有機結合。
3.大力推進技能人才評價。健全完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放寬企業評價范圍,加快技術資源開發,拓寬技能人才發展通道,加強督導提升評價質量,助推技能人才評價提質拓量,統籌推動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七)“和諧同行”就業權益保障工程
責任單位:勞動關系處、仲裁處、監察支隊、仲裁院
工程目標:培育省級優秀勞動關系和諧企業13家,培育省級勞動關系和諧工業園區、鄉鎮(街道)1個;建成2家省級金牌調解組織、2家智能仲裁院;規范執法檢查行為,維護勞動就業權益。
推進舉措:
1.維護勞動關系和諧穩定。大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積極培育省級優秀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和省級勞動關系和諧工業園區、鄉鎮(街道)。充分發揮市協調勞動關系三方委員會作用,牽頭開展集體協商集中要約行動,推進集體協商工作提質增效,充分發揮集體協商穩企保崗作用,著力維護我市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2.持續強化勞動維權保障。加強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宣傳,引導高校畢業生運用法律保護合法就業權益。持續深化根治欠薪,堅決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嚴格集體合同審查,指導勞資雙方規范簽訂集體合同,維護勞動者工資、勞動安全衛生和婦女特殊權益。暢通勞動爭議維權渠道,利用“互聯網+調解”“微信+調解”服務平臺,推進“調裁對接”“裁審銜接”,深化勞資矛盾聯調共治,推進勞資矛盾多元調處。
3.全面規范執法檢查行為。做好跨部門聯合抽查,規范“綜合查一次”聯合抽查操作流程,對同一檢查對象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依據《江蘇省勞動保障監察案件法律適用及行政處罰自由裁量基準》,嚴格落實免罰、輕罰清單,探索在更多領域實行“首違不罰”。
(八)“惠企穩崗”人社服務快辦工程
責任單位:就管處、就促處、人才中心、社保中心
工程目標:各類惠企穩崗政策及時落地落實,有效提升企業獲得感、滿意度。
推進舉措:
1.延續專員服務制度。圍繞石化、醫藥等重點產業、重大項目,300名人社專員“點對點”聯系服務全市1100家重點企業,開展企業用工需求調查,幫助企業解決招聘用工、人才引培、技能提升等難題。邀請企業參加座談會,“面對面”交流討論,幫助企業謀思路、促發展,舉辦人社“周末會客廳”12期。
2.精準落實惠企政策。擴大“蘇崗貸”發放規模,年內安排“蘇崗貸”信貸資金5億元以上,貸款額度最高3000萬元。將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延長至2024年底,緩繳社會保險費的用人單位補繳期限延長至2023年底,可采取分期或逐月等方式補繳,補繳期間免收滯納金。對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小微企業招用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等給予社會保險補貼。通過“上門送、網上推、在線答”等多渠道、多途徑,加大人社惠企穩崗留工政策宣傳推送力度,促進企業便捷享受社保補貼、穩崗返還、見習補貼、培訓補貼等各項政策。
3.推動政策免申即享。通過大數據比對,直接向符合條件的企業精準發放穩崗返還資金,返還標準按頂格執行。大力開展“人社服務快辦行動”,經辦流程能優盡優,證明材料能減盡減,辦理時限能壓盡壓,能夠通過系統比對獲取的數據,不再需要企業提供,實現“免填表”“免申報”“免跑腿”,切實提升企業享受人社政策便利度。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人社部門要把實施促進就業“八大工程”作為2023年工作的重要抓手,共同努力、協同推進。各縣區要切實履行屬地責任,主要領導親自部署,分管領導靠前指揮,按照通知要求,奮力推進實施,確保落實見效。局各相關處室單位要牢固樹立“大就業”意識,立足自身職能,形成推進就業工作的強大合力。
(二)加強調度督導。市人社部門將定期對各縣區落實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和調度通報,并納入年終評先評優重要參考依據。各縣區要密切跟蹤本地就業形勢變化,定期總結和報送就業運行情況以及特色亮點做法。
(三)加強宣傳引導。各級人社部門要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和媒介,加大對就業工作政策措施、先進做法、典型人物、示范企業的宣傳力度。及時準確解讀就業形勢和就業政策,主動回應社會關切,營造全社會關注就業、支持就業的良好氛圍。
連云港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23年4月6日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