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昨日從市財政部門獲悉,為積極引導金融活水注入我市實體經濟,自2018年11月江蘇農擔連云港分公司成立以來,我市通過打造“政銀擔”三位一體主動服務農業中小微企業發展新模式,已累計為202個農業中小微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提供擔保金額2.2億元,為鄉村振興切實提供了低門檻、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資支持。
破解農業發展的資金瓶頸
長期以來,由于從事農業的中小微企業及個人缺乏抵押物或抵押物不足,“融資難、融資貴”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瓶頸和共性問題。農業融資擔保領域在一定程度仍存在業務聚焦不夠、擔保能力不強、銀擔合作不暢、風險分擔補償機制不夠健全等問題。
據悉,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有效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基金作用切實支持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系列文件精神,市財政局牽頭江蘇省農業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連云港分公司(經市政府批準成立的我市首家財政支持的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機構,簡稱江蘇農擔連云港分公司)和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圍繞“拓展職能抓服務、打造平臺促發展”主題,按照“政府引導、農擔搭橋、銀行主貸、企業受益”的原則,打造“政銀擔”三位一體主動服務農業中小微企業發展新模式,積極引導金融活水注入我市實體經濟。
服務到位,
全面打造“政銀擔”融資平臺
拓展主動服務機制。建立由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江蘇農擔連云港分公司、駐連商業銀行等單位構成的聯席會議制度,協商解決農業發展中存在的資金問題。積極開展“送政策、送資金”活動,按照市財政局黨組有關部署,由局領導帶隊先后到市開發區、連云區、贛榆區、海州區等地及鄉鎮宣講財政金融支農政策。同時,通過財稅政策宣傳月活動,網站及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加大涉農政策宣傳力度,努力做到“精準對接、全面覆蓋、落地有聲”。
堅持聚焦支小支農融資擔保主業。堅持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準公共定位,服務對象聚焦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中小微農業企業等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確保單戶300萬元以下貸款擔保額不低于總擔保額的70%。同時,健全“政銀擔”風險分擔補償機制。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結成利益共同體,形成“2:2:6”的風險分擔模式。其中地方政府承擔20%,余下部分由銀行和擔保公司承擔。不僅如此,財政部門還引導金融服務向縣域和鄉鎮延伸。牽頭與縣區簽訂協議,設立風險補償金2000萬元,農擔業務范圍擴大到了全市,江蘇農擔連云港分公司將按照20倍進行放大,為我市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提供金融支持。
便利到位,
全力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針對農業投入期長、回報率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缺抵押、弱抵押以及缺乏財務管理意識的實際情況,市財政局積極協調江蘇農擔連云港分公司和商業銀行,采取合理放寬抵質押擔保措施,簡化貸款擔保辦理流程,切實降低融資成本等綜合措施,打通農業經營主體融資的“最后一公里”,實際綜合融資成本(含全部費用)平均不超過6%,遠低于市場融資成本。
據悉,在保費上,江蘇農擔連云港分公司按照不超過1%的低擔保費率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擔保服務。其次,在反擔保措施上,以農業經營主體家庭信用反擔保為主,不強求抵押物。第三,在貸款利率上,與15家金融機構(銀行)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按照基準利率上浮不超過20%給農業經營主體放貸,通過協商在“送政策、送資金”活動期間東方農商行按照基準利率發放貸款。與此同時,在辦理流程上,江蘇農擔連云港分公司和各商業銀行開發了批量化產品,極大節省了農業主體融資時間。在財政政策支持上,嚴格落實符合條件的農業信貸擔保機構享受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免征增值稅和所得稅稅前扣除政策,及省財政對江蘇農擔實施擔保費用補助和擔保業務獎補政策。通過搭建“政銀擔”融資平臺,增強了金融機構發放農業貸款、增加農業投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了“要求金融機構支農”向“金融機構要求支農”的轉變。
跟蹤到位,
全域提供系統性財政金融服務
深度融入區域經濟發展。市財政局協調江蘇農擔連云港分公司和合作的商業銀行,按照“分類指導、全域服務”的原則,支持建立農業中小微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據庫,“一戶一策”制定金融服務方案。加大貸后和保后工作,針對企業發展不同階段,及時提供相應的金融產品和財政產業政策支持,通過推進產業的發展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全面覆蓋“三農”金融需求。協同推動小微貸款、陽光信貸、信用卡分期業務“三駕馬車”齊頭并進,大力支持農業中小微企業生產、加工、銷售等全產業鏈融資需求,支持農民種養殖、消費、醫療等領域信貸需求,形成全方位、立體式的金融網絡服務體系。
支持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加強同政策性銀行協作,著力推動金融創新,為夏秋糧收購、民生水利、美麗鄉村、農民集中住房、農村路網、棚戶區改造、農村土地整治改造、倉儲設施、易地扶貧搬遷、基礎建設等10大領域重點提供信貸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