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專項行動賦能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實施方案》政策解讀
一、起草背景
2024年以來,國務院和省政府出臺多項政策,加快推動人工智能在政務服務領域的應用,探索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優化政務服務流程,提升服務智能化水平。2025年初,按照市政府主要領導要求,市數據局牽頭開展“人工智能+”專項行動賦能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工作,編制有關實施方案。
二、起草過程
2025年2月,市政府組織相關部門赴省內外調研“人工智能+”政務服務增值化工作,結合我市實際,市數據局牽頭起草《“人工智能+”專項行動賦能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實施方案》,擬定10個專項行動,涵蓋行政審批、涉企服務和協同監管三個領域。3月3日至3月25日,多次征求各縣區、市級部門意見,并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三、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共分總體要求、重點任務、保障措施三個部分。
總體目標方面:到2025年底,在市級政務服務領域培育“人工智能+”典型應用場景不少于40個,各縣區、板塊(不含云臺山風景區)不少于5個;縣區(板塊)在推進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創新拓展涉企服務事項場景等方面形成一批示范樣板。到2027年底,全市培育“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不少于200個,覆蓋政務服務全領域、全過程;線上線下涉企服務高效融合,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鏈條精準服務。
重點任務方面:圍繞深化人工智能輔助行政審批、推進人工智能賦能企業服務、創新人工智能助力協同監管3個領域展開工作,明確咨詢導辦智能化、申報受理便捷化、業務審批協同化、評價監督多元化、涉企服務增值化、訴求管理閉環化、公共資源交易質效化及綜合監管精細化、監管實施精準化、效能提升持續化10個專項行動。
保障措施方面:統籌全市算力設施、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平臺等基礎通用能力布局建設,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匯聚條線業務知識和高質量語料,結合全市統一的算力底座基礎,推進“人工智能+政務服務”應用場景落地。各縣區、功能板塊強化組織領導,細化實施方案,確保各項工作任務高效完成。
四、主要特點
一是建立健全人工智能工作推進機制。市數據局定期匯總需市級層面協調推進的事項,對難點問題進行會商推進,確保“人工智能+政務服務”典型應用場景落地見效,不斷提高企業和群眾辦事體驗和滿意度。
二是統建人工智能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基礎設施。按照政務領域人工智能大模型“算力統一、模型統籌、業務共用”原則,推進市政務云智算能力配套建設和統籌使用,統一提供大模型基礎底座,建設統一的知識中心(平臺)、數據知識化工具平臺,避免重復浪費。積極協同推動政務服務大模型數據匯聚供給,提升多樣模型服務能力。
三是打造“人工智能+政務服務”特色服務功能。在輔助審批方面,通過辦事交互引導、數據智能預置、材料自動核驗等,推動政務服務從便捷服務到智能服務升級。在賦能企業服務方面,構建線上線下一體融合的涉企服務新生態。在助力協同監管方面,通過差異化監管、輔助決策等舉措,提升協同監管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