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快推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政策解讀
近期,市政府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堅持創新引領,以創新驅動發展為根本路徑的基本原則,明確了促進全市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和政策舉措,是全市近年來首個專門針對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出臺的政策文件。
一、《實施意見》出臺背景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省政府關于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文件精神,以及關于推進高新區海州區優勢互補、融合發展的決策部署,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將高新區建設成為全市高質發展、后發先至的重要支撐點和新的增長極。2020年7月13日,國務院出臺《關于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20〕7號)。2020年12月18日,省政府出臺《關于促進全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蘇政發〔2020〕101號)。2021年2月20日,省政府出臺《<省政府關于促進全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重點任務分工方案》(蘇政傳發〔2021〕50號)。為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意見精神,在充分研究學習國務院和省政府相關意見后,結合全市高新區實際制定《實施意見》。
二、發展目標
堅持創新引領、高新定位、改革開放、特色發展,努力將高新區建設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到2025年,高新區體制機制持續創新,布局更加優化,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創新創業環境明顯改善,高新技術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成為高質發展先導區、創新聯動引領區、體制機制創新示范區。
——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國家高新區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7%以上,省級高新區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5%以上。主導產業自主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國家高新區排名大幅躍升,建成一批高端人才集聚、特色產業創新高地。
——發展質量顯著提高。綠色發展水平走在全市前列,培育一批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形成一批標識度高的特色主導產業,為打造區域創新中心提供強勁新動能。
——經濟貢獻顯著提高。國家高新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超過80%,省級高新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超過70%。高新區規上企業中的高新技術企業數占比超過45%。
到2035年,建成一批具有地區影響力的高科技園區,主要產業進入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實現園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主要內容
《實施意見》從總體要求、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培育壯大現代產業集群、全面深化開放協同創新、提高創新資源配置效率、強化組織管理七個方面闡述。
(一)總體要求。明確指導思想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推動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引領,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聚力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兩培育”、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和研發投入“兩提升”、高新技術產業和區域經濟“兩貢獻”,將高新區建設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明確堅持創新引領,以創新驅動發展為根本路徑的基本原則。提出創新能力、發展質量、經濟貢獻等三個方面的發展目標。
(二)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建設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支持高新區加快建設集知識創造、技術創新和特色戰略產業培育為一體的創新核心區。加快集聚高層次人才,支持高新區面向全球開展“雙招雙引”,通盤布局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移轉化,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推動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供應鏈貫通,提升創新鏈整體效能。完善技術創新服務體系,強化科技資源開放共享。
(三)全面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建立科技企業梯度培育機制,實現由小到大、由成長型到平臺型和創新領軍型梯次升級。完善中小企業孵化育成體系,圍繞主導產業和優勢領域建設專業眾創空間和孵化器,推動大學科技園建設,形成“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企業孵化育成鏈條。
(四)培育壯大現代產業集群。做大做強特色主導產業,堅持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實施“一鏈一圖、一鏈一制、一鏈一策”,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實現全產業鏈優化升級,鍛造產業鏈供應鏈長板。積極布局前瞻性產業,加強戰略前沿領域部署。優化產業創新空間布局,鼓勵各類社會主體在高新區投資建設信息化等基礎設施。擴大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優先在高新區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攻關與成果轉化項目、重大應用場景應用示范工程等標志性、引領性項目。
(五)全面深化開放協同創新。加快融入全球創新體系,支持高新區構建科技和產業、金融、貿易有效對接的聯動平臺。促進區域協同創新發展,鼓勵高新區深度參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積極參與共建跨境經濟合作園等海外園區。強化高新區引領作用,鼓勵高新區跨區域配置創新要素。
(六)提高創新資源配置效率。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授權事項清單制度,依法賦予高新區相應的科技創新、產業促進、人才引進、市場準入、項目審批、財政金融等有關經濟管理權限。完善土地利用政策,探索推進全域空間治理;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通過統籌市級財政專項擴大資金規模,加大對高新區獎補力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發揮各類政府產業基金導向作用,鼓勵引進國內外知名天使基金、創投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加大對高新區企業的投入。
(七)強化組織管理。加強組織領導,堅持黨對高新區工作的統一領導。優化完善管理制度,堅持去行政化和市場化的改革方向,推行大部門扁平化管理。鼓勵高新區創新建設運營模式,健全爭先創優機制。加強指導服務,有關部門按照職能分工對高新區予以積極支持。
四、特色亮點
一是層次更為豐富。《實施意見》涵蓋省級以上高新區、農高區以及待培育的園區,覆蓋面更為廣泛,體現了對區域創新發展更為全面明確要求。二是責任更為明確。明確市工信局、財政局等18個市有關部門以及各縣區政府任務分工。強調市級有關部門要根據職能,強化對高新區的指導和服務,共同做好高新區規劃引導、布局優化和統籌協調等相關工作。三是指標更為細化。提出創新能力、發展質量、經濟貢獻等三個方面的發展目標,并提出到2025年,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規上企業中的高新技術企業數占比等細化目標,進一步激發高新區創新發展活力。四是地方特色更為明顯。在推進特色園區建設、探索科技企業積分制、支持與自貿區等板塊聯動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
五、落實措施
下一步,我市將圍繞《實施意見》落實,重點抓好以下四項工作:一是做好宣貫工作。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等多種渠道,做好《實施意見》的宣傳和解讀,讓地方政府、高新區、企業等各個方面了解、理解《實施意見》的實質精神和內容。二是優化高新區布局。在符合條件的縣區選擇產業基礎較好、創新創業氛圍活躍的園區新布局建設一批省級高新區,更好地引領帶動地方創新發展和高質量發展。三是完善考核評價。銜接國家和省有關高新區指標體系等相關工作,結合我市高新區實際,強化考核結果應用,建立動態管理機制,推動全市高新區爭先進位。四是強化安全生產。督促指導全市高新區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全面完成高新區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各項目標任務,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為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安全基礎。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