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密“三資”監督網 守好惠農錢袋子
初夏,東海縣平明鎮漁林村高標準農田示范基地里,一望無際的小麥長勢喜人,種植戶們正在鋤草施肥、噴灑農藥,一派繁忙景象。“整改后的耕地集中連片,更加平整,質量更高,各種配套設施更加齊全,灌溉用水明顯減少,比之前節約了一多半。”漁林村黨支部副書記單興洲說。
近年來,市紀委監委在專項整治中注重運用信息化平臺、大數據手段強化監督,推動強化農村集體“三資”監管;運用監督模型,篩查甄別問題線索,推動惠民資金規范管理;線上線下結合,“室組地”聯合開展專項監督,保障涉農重點項目落地落實、重要資金管好用好,在嚴查腐敗的同時推動整改治理,有力護航鄉村振興。
從后臺登錄連云港市農村集體“三資”可視化監管系統,點擊“一張圖”子欄目,輸入對應編碼,某村(居)集體“三資”信息便呈現在眼前。通過相關操作,還可逐級查找某轄區內村(居)集體“三資”信息。
市紀委監委一名工作人員一邊將分類篩查出的疑點數據點對點推送至有關單位,一邊介紹:“該監管系統內有全市1496個涉農村(居)集體‘三資’管理信息,全程可管可控。通過隨機抽查、在線監測,數據碰撞產生預警,實現智慧監督,推動精準監管。”
該監管系統為全市各涉農村(居)都配置了個性化村(居)務公開二維碼。村民和社會公眾掃描二維碼,便可了解對應村(居)集體“三資”情況,實現“碼上監督”。“我們推動‘一村一碼’與基層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互聯互通,群眾在‘監督一點通’平臺即可選擇查看村(居)集體‘三資’情況,發現問題就地轉為‘碼上信訪’。”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說。
2024年1月至4月,全市農村基層產權進場交易溢價總金額同比增長87.5%。
為推動惠民惠農資金落地落實,關愛農村困難群體,市紀委監委推行“大數據+專項監督”模式,深入開展特殊群體救助資金領域專項監督,將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最低生活保障金、困境兒童生活補助等惠民資金列入監督重點。
“多虧了你們,我姐姐、姐夫的殘疾人‘兩項補貼’已經打到銀行卡了。”灌云縣下車鎮趙跳村村民徐某對前來回訪的縣紀委監委干部說。
在專項監督中,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共發出整改督辦函8份、工作提示函6份、紀檢監察建議3份,推動完善困難群體信息登記核定、資金發放監管等制度10余項。
此外,結合全市正在開展的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市紀委監委積極回應群眾訴求,“室組地”聯動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專項監督,與公安、農業農村、審計等多部門聯動,依托紀委監委智慧一體化協查平臺,用好公安大數據平臺、農村產權交易平臺數據,精準發現并嚴肅查處履行建設管理責任不力、違規干預插手項目、侵占挪用建設資金等問題。
“我們將進一步聚焦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選準切口,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強預警糾治,推動案件查處,壓實各方責任,促進完善機制,深化源頭治理,持續擦亮鄉村振興清廉底色,讓群眾共享鄉村振興發展成果。”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說。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