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用心用情治水護水
“早上在月牙島南湖邊散步,放眼望去,波光粼粼,水生植物在春風里搖曳生姿,水鳥覓食嬉戲,配上海州的藍天白云,絕了。”最近,越來越多的市民在各種社交平臺上曬出月牙島河畔的美景,為其打CALL。
曾幾何時,這里是新海電廠粉煤灰堆放處,堆放粉煤灰100多萬立方米,對城區環境質量造成不良影響,群眾意見大。為解決這一民生問題,海州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科學謀劃,投資1.8億元實施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累計清運粉煤灰55萬立方米用于填充新磷礦化采空區,消除了采空區塌陷風險,原址封閉貯存43萬立方米。在全島種植各類喬木、灌木、水生植物200余個品種,在北島打造870畝水面,放養魚蝦30余種。該地成為港城市民近郊游的不二之選,吸引了無數游客前來休閑、打卡。
碧波蕩漾的湖面,折射出的正是市民實實在在享受“水清岸綠”生態福利的一幅幅幸福畫面。一直以來,海州區把生態宜居作為城市的核心價值來追求,走出一條以環境助力增長、生態倒逼轉型的綠色發展之路。月牙島生態濕地、劉志洲山體育公園等一批生態景觀,瀛洲公園、秦東門廣場等一批公園游園,福隅園、龍尾拾光、星化社區等50多個口袋公園,美麗的城市景觀讓城市“顏值”不斷飆升。
水質是河湖的生命線。在水環境整治中,海州區花大力,建設了污水處理設備。可是有一個原因,讓很多市民思索許久:雖然花了“高價”,但還是常常有群眾反映,家門口的河道臭、河水臟。
究其原因,“罪魁禍首”是污水排放。由于早期管網建設,海州的雨污管網直接排入河道,而這些污水直接污染了河道,為此需要完善城市管網建設,從源頭開展黑臭水體治理。
近日,在鹽河南路的兩側輔路旁,施工人員正在利用水平定向鉆進行污水管道敷設作業。現場負責人劉松告訴筆者,在今年7月汛期來臨前,玉帶河南片區污水管網改造工程將得以投用,該片區的汛期污水管網容量不足問題將得到有力改善。
據了解,近年來,為實現水環境質量的持續提升,海州區扎實推進污水收集處理提升工作,目前,已完成11個片區主支干道雨污分流改造,鋪設雨污分流管網約380公里,完成約300公里雨污水管網及雨水方涵缺陷性檢測,推進296個老舊小區雨污分流改造。并圍繞鹽河橋斷面對鹽河南路、南極南路等道路進行管網節點改造及修復工作,不斷補齊治水短板。
“海州區水網密布,玉帶河、薔薇河等14條骨干河道穿城而過,但部分小支小流常年流動性較差,久而久之,河道面貌與水質也會受到影響。”近年來,海州區以推進幸福河湖建設為主抓手,實現區域內水系貫通循環,讓源頭活水暢流潤城。
泵、閘、河是活水暢流的鼎之三足,協同聯動才能發揮水資源調度最大效益。“海州泵和閘數量較多且分布較廣,我們會同各街鎮共同厘清清水來源、水體流向及排水去處,打破區域界限,并結合我們實際制定水資源調度方案,實現了從‘治差水’向‘保好水’的轉變。”海州區河長辦負責人馬譽仁表示。
經過水生態、水環境的治理,如今,海州區推進美麗河湖建設成效明顯。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考核海州區的15個國省考斷面優III比例達到100%,同比提升26.7個百分點;各斷面月度優III比例達97.8%,同比提升24.4個百分點,兩項數據均創歷史新高。
除了用心“治”水,還要用心“護”水。近年來,海州區環保志愿者隊伍越來越壯大,越來越多的個人、團隊、企業都成為守護一灣碧水的生力軍。生活居住在海州的人們,正用自己的熱情,守護著身邊的綠水,共享美麗的水生態。
“下一步,我們將嚴格落實‘控源、截污、清淤、活水、綠岸、管理’等工作,確保碧水暢流。”海州區相關領導告訴筆者,海州區將不斷健全落實長效管理機制,著力打好碧水攻堅戰,促進全民愛水護水節水,和群眾一起相伴幸福河湖,共享水美海州,書寫出綠色水美、生態發展的幸福篇章,更是海州區全力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區的美麗注腳。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