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因地制宜發展老年助餐服務
“去年做入戶調查的時候就開始盼著了,今天終于開業了。”4月8日,在位于郁洲街道河濱社區的金秋情緣小區物業綜合樓一樓,72歲的楊學才老人正在辦理百穗餐廳的老年優惠卡,他的身后,還有十幾名老人在排隊等待。這意味著海州區東區第一家老年助餐點正式啟用。如今,海州區的助餐版圖正逐步豐富,目前已建成星化、海連、機關、玉帶等9家社區食堂,日均出餐1000余份,服務2.16萬人次。河濱社區百穗餐廳開業,打破了主城區東區無助餐點的局面。
發展老年助餐服務,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內容和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支持居家社區養老、增進老年人福祉的重要舉措。截至2023年底,海州區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約16.4萬,約占戶籍人口的18%,其中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近2.3萬人,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為解決好老年人助餐這件“關鍵小事”,海州區把推動高品質養老服務作為民生大事持續推進。
早在2019年,海州區民政部門就發動各鎮街、統籌社會各方力量,推動老年助餐服務落地,2023年將打造社區食堂作為重要民生實事之一,推出“百穗餐廳”老年助餐品牌,大力推進老年人助餐服務體系建設。“東區的老人同樣不少,我們前期調研,有96%的居民支持建設老年助餐點。項目沒有地方落地,我們就通過社區物業黨建聯建,反復溝通,說服物業騰挪出110平方米的物業用房來改造餐廳。”河濱社區黨委書記宣靜告訴筆者,開業當天,社區已為100多位60歲以上轄區居民開具證明,辦理85折老年優惠卡。針對轄區內一老一小較多的實際情況,社區與第三方運營公司溝通,將早餐點由6點30分開始供應提前到6點,方便送孩子的老人打包或堂食。
今年,像這樣的助餐點,海州區還將打造23個。“根據轄區老人分布、地理環境、社會資源等實際情況,我們將采用新建、改建、合作等模式因地制宜地開展助餐建設。”海州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支持有條件的街道利用現有資源新建、改建滿足轄區需求的社區食堂;支持引進餐飲公司運營,采取統一制作、統一配餐、統一管理的模式,建立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經營的社區食堂;還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助餐點建設,探索“公益性+市場化”的助餐模式,采用“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方式,著力構建多層次的老年人助餐服務體系。而作為東區首家老年助餐點,郁洲街道選擇與已在星化社區、海連社區合作運營的第三方機構合作,同時簽約1000平方米的中心廚房項目,為轄區接下來布局“1+7+X”民生助餐服務項目提供支持;建南社區食堂由新南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聯合第三方專業團隊共同打造,與居家服務深入融合,目前面積達100平方米,設有20余個就餐位,日均出餐150份,服務覆蓋1.5萬人。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