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門街道聚力治理公共空間 刷新城鄉“顏值” 增進民生福祉
環境就是民生,改善環境就是增進民生福祉。今年來,洪門街道將農村公共空間治理作為打開鄉村振興大門的“金鑰匙”,堅持因地制宜、系統謀劃、統籌推進,集中開展公共空間治理和人居環境整治,探索出一條賦能鄉村治理、助力鄉村振興的嶄新路子。
4月的海州,天藍、路美、河暢、水清、岸綠,處處洋溢著人居環境改善帶來的勃勃生機。在薔薇河兩岸,一簇簇金燦燦的油菜花分外惹眼,洪門街道河長辦工作人員正常態化開展巡河。“大爺,河灘上可不能種菜,會對薔薇河沿線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麻煩您這兩天把菜收一下,后續我們將集中清理。”看到有村民在河灘上種菜,工作人員進行耐心勸說,并在沿岸醒目位置張貼通告。
為大力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連日來,洪門街道組織村社部門聯動,開展薔薇河沿線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對轄區薔薇河主干河道沿岸環境衛生和面源污染問題進行拉網式排查,全面清理河道灘面亂搭亂建、建筑垃圾亂堆亂放、違規圈地種植農作物等現象,清理河道及灘面3.4公里,計劃栽植各類綠化景觀植被2.3畝;對薔薇河周邊支流、溝渠黑臭水體進行集中治理,清理河道淤泥、垃圾漂浮物,取締周邊排污小作坊、家禽養殖點,切斷污染源,推動轄區水環境持續改善。
洪門街道被譽為海州西大門,也是高鐵旅客看海州的“第一眼”。為推進人居環境質量提檔升級,營造暢安舒美的路域環境,連日來,洪門街道加強長效管理,并聯動城管、農業農村、建設等部門協同推進,持續開展高鐵沿線環境整治綜合行動。圍繞轄區2.6公里的鐵路沿線兩側100米可視區域范圍,加大日常巡查力度,按照“排查一處、清理一處、達標一處”的要求,綜合開展排水渠和黑臭水體治理疏通、沿線亂搭亂建拆除、陳舊立面粉刷出新、建筑垃圾清運,徹底根治鐵路沿線“臟亂差”現象。截至目前,已累計清理各類垃圾近96噸,清理打撈溝塘5000平方米,覆蓋防塵網約1200平方米,平整場地約800平方米。“以前拆遷留下的建筑垃圾、渣土全部清走了,房前屋后還栽了綠植,環境變好了,我們住得也舒心。”大半輩子都生活在鐵路沿線的新莊村居民蔣閩,對連日來開展的環境綜合整治行動豎起了大拇指。
公共空間治理任重而道遠,“長治”才能“久安”。隨著治理工作的不斷推進,在洪門街道,一支由黨員干部、網格員、共建單位志愿者及熱心居民組成的長效管護隊伍應運而生,他們常態化對轄區河道、背街小巷、沿街店鋪、小區開展環境治理,精心呵護鄉村振興發展“新空間”。僅4月以來,清理亂堆放的雜物75處、清除小廣告452條,并聯合物業公司開展小區消防安全隱患排查,指導物業配備符合標準的消防設施,全面清理占用消防通道問題,在悅景福邸等物管小區增設機動車停車泊位20個、非機動車停放區域8處,讓小區公共空間更加規范整潔。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