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則》已經市十五屆政府第22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索 引 號 k12498411/2023-00058
            發布機構 市政府辦 發文日期 2023-03-23
            標 題 市政府關于印發連云港市實施工傷保險條例細則的通知
            文 號 連政規發〔2023〕3號 主 題 詞
            內容概述 《連云港市實施<工傷保險條例>細則》已經市十五屆政府第22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時 效 有效 文件下載 連政規發〔2023〕3號.pdf

            市政府關于印發連云港市實施工傷保險條例細則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連云港市實施<工傷保險條例>細則》已經市十五屆政府第22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

            2023323

            (此件公開發布)


            連云港市實施工傷保險條例細則

            第一條 為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工傷康復,分散用人單位工傷風險,根據《工傷保險條例》(國務院令第586號,以下簡稱《條例》)及《江蘇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省政府令第103號,以下簡稱《辦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機關、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事業單位、企業、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稱用人單位)及其職工或者雇工(以下稱職工),應當按規定參加工傷保險。

            第三條 市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全市工傷保險工作,縣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工傷保險工作。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下簡稱經辦機構)具體承辦工傷保險事務。

            第四條 用人單位應當為本單位全部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用人單位繳納工傷保險費的基數,按照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的相關規定執行。

            鼓勵用人單位在參加工傷保險的基礎上,為職工辦理補充商業保險作為工傷保險的有益補充,提高工傷職工待遇水平。

            第五條 工傷保險費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則確定費率。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根據工傷保險費率管理有關規定制定費率浮動辦法。經辦機構根據用人單位工傷保險費使用、工傷發生率等情況,適用所屬行業內相應的費率檔次確定單位繳費費率。

            第六條 工傷保險費的征繳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和《江蘇省社會保險費征繳條例》等有關規定執行。

            建筑施工企業相對固定的職工,應按用人單位參加工傷保險。不能按用人單位參加工傷保險的職工特別是短期雇傭的農民工,應按項目(標段)參加工傷保險。

            用工單位可以為本單位超過法定退休年齡人員在繼續就業期間或為本單位實習生在實習期間繳納工傷保險。

            優先解決快遞、出行、外賣、即時配送和同城貨運等平臺企業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逐步健全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工傷保險制度。

            第七條 工傷保險經辦經費和工傷認定所需的業務經費列入同級財政年度部門預算。

            第八條 工傷保險基金存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用于支付工傷保險待遇、勞動能力鑒定、工傷預防、工傷康復費用,以及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用于工傷保險的其他費用。

            工傷預防費用的提取比例、使用和管理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九條 工傷保險基金實行儲備金制度。各預算單位應當于每年6月底前,按照上年度工傷保險基金收入總額的5%按時足額上解省級儲備金。

            儲備金用于支付重大傷亡事故的工傷保險待遇,以及工傷保險基金當年收不抵支的部分。省級儲備金補助后預算單位基金仍不足支付的,由當地人民政府墊付。

            第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在法律、法規規定時限內向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用人單位未按照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受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可以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向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具體管轄按照下列規定執行:

            (一)已經參加工傷保險的:

            1. 市直屬用人單位的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的,向市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2. 對不能按用人單位參保、建筑項目使用的建筑業職工(農民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的,向項目所在地縣區(含市開發區、連云港徐圩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3. 其他用人單位的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的,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縣區(含市開發區、連云港徐圩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

            1. 用人單位注冊地與生產經營地均在連云港市的,向注冊地縣區(含市開發區、連云港徐圩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2. 用人單位注冊地不在連云港市的,向生產經營地縣區(含市開發區、連云港徐圩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第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不予受理工傷認定申請:

            (一)申請人不具備申請資格的;

            (二)工傷認定申請超過規定時限且無法定理由的;

            (三)沒有工傷認定管轄權的;

            (四)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不予受理的其他情形。

            第十二條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收到工傷認定申請后,應當在15日內審核申請人提交的材料,材料完整的,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決定;材料不完整的,應當以書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決定受理的,應當出具《工傷認定申請受理決定書》;決定不予受理的,應當出具《工傷認定申請不予受理決定書》。

            第十三條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后,可以要求用人單位、職工或者其近親屬提交有關證據材料。用人單位、職工或者其近親屬應當配合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調查核實取證,并提供有關證據材料。

            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認為是工傷但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書面通知用人單位舉證。用人單位無正當理由在規定時限內不提供證據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可以根據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以及相關部門提供的證據,或者調查核實取得的證據,依法作出工傷認定決定。

            第十四條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后,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工傷認定:

            (一)需要以司法機關、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相關機構結論為依據,但司法機關、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相關機構尚未作出結論的;

            (二)由于不可抗力導致工傷認定難以進行的;

            (三)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需要中止的情形。

            中止工傷認定應當向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和該職工所在單位送達《工傷認定中止通知書》。中止情形消失的,應當恢復工傷認定程序。中止工傷認定時間不計入工傷認定期限。

            第十五條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后,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應當終止工傷認定:

            (一)不符合受理條件的;

            (二)申請人撤回工傷認定申請的;

            (三)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可以終止的其他情形。

            終止工傷認定,應當向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和該職工所在單位送達《工傷認定終止通知書》。

            因申請人撤回工傷認定申請終止工傷認定的,在法定時限內,申請人可以再次申請工傷認定。

            第十六條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作出工傷認定申請不予受理決定、終止工傷認定決定的,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享有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

            第十七條 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由市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衛健行政部門、工會組織、經辦機構代表以及用人單位代表組成,負責全市勞動能力鑒定工作。

            第十八條 工傷職工經治療或者康復,傷情相對穩定后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或者停工留薪期滿的,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應當及時向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申請勞動能力鑒定,填寫勞動能力鑒定申請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身份證明;

            (二)認定工傷決定書;

            (三)診斷證明、病歷摘要、出院記錄、職業病診斷證明書等材料。

            第十九條 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時,用人單位應當采取措施使受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得到及時救治。

            第二十條 工傷職工經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組織勞動能力鑒定專家或者工傷康復專家確認具有康復價值的,應當由簽訂服務協議的工傷康復機構提出康復治療方案,報經辦機構批準后到簽訂服務協議的工傷康復機構進行工傷康復。

            第二十一條 工傷職工的停工留薪期應當憑職工就診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或者簽訂服務協議的工傷康復機構出具的休假證明確定。停工留薪期超過12個月的,需經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

            在停工留薪期內,用人單位不得與工傷職工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工傷職工停工留薪期滿或在停工留薪期內治愈的,應當及時恢復工作,用人單位應根據工傷職工實際情況安排適當工作崗位。

            第二十二條 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五至六級傷殘的工傷職工恢復工作后又發生難以安排工作的情形的,以難以安排工作時本人工資為基數由用人單位計發傷殘津貼;難以安排工作時本人工資低于發生工傷時本人工資的,以發生工傷時本人工資為基數計發。

            第二十三條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五至十級傷殘,按照《條例》規定與用人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時,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患職業病的工傷職工,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發40%

            第二十四條 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且解除勞動關系時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就業補助金按照下列標準執行:不足5年的,按照全額的80%支付;不足4年的,按照全額的60%支付;不足3年的,按照全額的40%支付;不足2年的,按照全額的20%支付;不足1年的,按照全額的10%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的情形除外。

            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或者按照規定辦理退休手續的,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第二十五條 機關、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的工傷職工服從組織安排在用人單位之間流動,或者在與企業及其他單位之間流動的,不享受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由接收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責任,并在當地申報繼續參保。

            工傷職工辭職或者被辭退、開除的,按照《條例》和《辦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六條 工傷職工領取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后,工傷保險關系終止,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不再受理其本次傷殘的勞動能力復查鑒定申請。

            第二十七條 因工致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工傷職工的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自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的次月起計發;

            因工死亡喪葬補助金、一次性工亡補助金自職工死亡當月起計發,其供養親屬撫恤金自職工死亡的次月起計發。

            第二十八條 傷殘津貼、供養親屬撫恤金、生活護理費由省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財政部門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和生活費用變化等情況適時調整。

            第二十九條 職工在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期間多次發生工傷,符合《條例》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規定享受相關待遇的,按照其在同一用人單位發生工傷的最高傷殘級別,計發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第三十條 工傷復發因傷情變化復查鑒定傷殘等級改變的,不再重新計發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其他工傷保險待遇按照新的傷殘等級享受。達到領取傷殘津貼條件的,以舊傷復發時本人工資為基數計發傷殘津貼;舊傷復發時本人工資低于發生工傷時本人工資的,以發生工傷時本人工資為基數計發。

            第三十一條 用人單位破產、撤銷、解散、關閉進行資產變現、土地處置和凈資產分配時,應當優先安排解決工傷職工有關費用。有關工傷保險費用以及工傷待遇支付按照下列規定處理:

            (一)一至四級工傷職工至法定退休年齡前,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費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由本人繳納個人繳費部分,由用人單位將應當由單位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一次性劃撥給醫療保險經辦機構并入醫療保險基金財政專戶;

            (二)五至十級工傷職工,分別由工傷保險基金和用人單位按照本細則第二十三條規定發給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工傷保險關系終止。

            第三十二條 用人單位分立、合并、轉讓,工傷職工轉入承繼單位的,承繼單位應當承擔原用人單位的工傷保險責任,并到當地經辦機構辦理參加工傷保險或者變更工傷保險關系的手續;用人單位分立、合并、轉讓,工傷職工不轉入承繼單位的,按工傷職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時享受的有關待遇執行。

            第三十三條 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用人單位將工程或者經營權發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者自然人,該組織或者自然人招用的勞動者發生事故傷害,勞動者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由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發包方承擔用人單位依法應當承擔的工傷保險責任,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可以將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發包方作為用人單位按照規定作出工傷認定決定。

            第三十四條 用人單位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或者經與職工協商一致指派職工到其他單位工作,職工發生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責任。

            用人單位職工非由單位指派到其他單位工作發生工傷的,由實際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的項目和標準支付工傷保險待遇。

            職工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用人單位同時就業的,其就業的每個用人單位都應當為其繳納工傷保險費。職工發生工傷的,應當由其受傷時為之工作的用人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責任。

            第三十五條 用人單位依照《條例》和《辦法》規定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或者參加工傷保險后中斷繳費期間,職工發生工傷的,該工傷職工的各項工傷保險待遇,均由用人單位按照《條例》和《辦法》規定的項目和標準支付。用人單位按照規定足額補繳工傷保險費、滯納金后,職工新發生的工傷保險待遇由工傷保險基金和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的項目和標準支付。

            第三十六條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重新作出不認定為工傷或者不視同工傷決定,工傷保險基金和用人單位已經支付工傷待遇的,職工應當向工傷保險基金和用人單位退回已經領取的工傷保險待遇。職工不退回已經領取的工傷保險待遇的,經辦機構和用人單位應當依法追償。

            第三十七條 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騙取工傷保險待遇,醫療機構、輔助器具配置機構騙取工傷保險基金支出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退還,并處騙取金額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 本細則所稱發生工傷時本人工資,是指工傷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難以安排工作時本人工資,是指工傷職工難以安排工作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工傷復發時本人工資,是指工傷職工工傷復發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

            職工在用人單位工作不滿一年發生工傷的,按照本人實際月份的繳費平均工資為基數計算;不足1個月的按照用人單位職工平均繳費工資為基數計算。本人工資高于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30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300%計算;本人工資低于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60%計算。

            第三十九條 本細則自20234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32年3月31日。連云港市人民政府2016226日印發的《連云港市實施〈工傷保險條例〉細則》(連政發〔201615號)同時廢止。

            關聯閱讀:

            《連云港市實施〈工傷保險條例〉細則》 政策解讀

            我市修訂的《工傷保險條例細則》4月1日起施行 新業態就業人員納入工傷保險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中文字幕|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在线| 91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五十中出|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网站直播| 国产又爽又黄无码无遮挡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无码成人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日本高清| 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软件| 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8| 日韩国产成人无码av毛片|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嗨 | 免费无码中文字幕A级毛片|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2020|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青青 | 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在线看日本大片|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 国产成人无码专区|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暖暖免费在线中文日本|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老妇|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绿巨人|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中文字幕丰满乱子无码视频| heyzo专区无码综合| 狠狠躁天天躁中文字幕无码| 日本欧美亚洲中文|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不卡高清|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