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市糧食局新聞發布會
時間:2018年5月3日下午3點
地點:“連云港發布”新聞發布廳
主持人:市糧食局副局長王磊
發布人:市糧食局黨委書記、局長王以標,市糧食局政治處主任孟鵬球,市糧食局產業發展處處長紀家漁
發布議題:介紹我市糧食行業“高質發展、后發先至”三年行動計劃。
王磊:新聞媒體的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參加市糧食局新聞發布會,感謝大家對糧食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市委發出“高質發展,后發先至”號召后,市糧食部門迅速行動,圍繞全市“高質發展、后發先至”主題主線和糧食流通改革發展形勢任務,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定位,制定出臺了全市糧食行業“高質發展、后發先至”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目標方向,引領提升工作水平,全力推進糧食流通工作高質量發展,為建設“強富美高”連云港貢獻糧食力量。今天我們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大家介紹糧食行業“高質發展、后發先至”三年行動計劃等相關情況,并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
首先,我介紹一下出席發布會的人員:市糧食局黨委書記、局長王以標同志,市糧食局政治處主任孟鵬球同志,市糧食局產業發展處處長紀家漁同志,我是市糧食局副局長王磊,今天的新聞發布會由我主持。
參加今天發布會的媒體有連云港日報、蒼梧晚報、連云港電視臺、連云港廣播電臺、連云港發布,感謝你們的到來。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共有兩項內容:一是介紹我市糧食行業“高質發展、后發先至”三年行動計劃。二是回答記者朋友的提問。
現在,請市糧食局王以標局長介紹我市糧食行業“高質發展、后發先至”三年行動計劃。
王以標:新聞媒體的各位同志、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參加全市糧食行業“高質發展、后發先至”三年行動計劃新聞發布會。我們由衷地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糧食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近年來,全市糧食系統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推進糧食流通現代化為總目標,以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為總抓手,聚焦科技創新推進轉型升級,聚力優化服務促進農民增收,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港城貢獻糧食力量。
一是糧食安全責任制有效落實。我市先后出臺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實施意見和考核辦法,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市政府與各縣區政府簽訂責任狀,部門聯合、上下聯動,全面保障我市糧食安全、市場穩定。在2016年度糧食安全責任制省政府對市政府首次考核中,我市獲優秀等次。二是強化收購促民增收顯著。始終把促民增收作為重中之重,嚴格執行糧食收購政策,規范收購行為,擴大收購倉容,優化惠民服務,保障農民利益。近三年累計收購農民余糧562.7萬噸,促進農民增收約7.46億元。三是糧食儲備保供體系建立。省市縣三級儲備糧油全部充實到位,兩級成品糧油控制性庫存全部落實。目前已有糧油應急加工、供應企業、配送中心共176家,米、面、油、稻谷、小麥品種齊全的糧油儲備體系建成。四是“放心糧油”工程穩步實施。建設放心糧油存儲企業13個、加工企業15個、配送中心5個、銷售店173個,初步形成布局合理、標準規范、管理科學、誠信便民的覆蓋城鄉的放心糧油經營網絡。五是糧食產業經濟快速發展。三年間全市共投入資金10.51億元,新建現代型標準倉房88.3萬噸。建設并投入糧食烘干機12臺(套),日烘干能力達3380噸,糧食企業“四散化”技術運用、機械化作業率均達到100%。支持配合中哈物流基地二期東糧碼頭10.5萬噸散糧筒倉建設項目,灌云縣糧食產業物流園一期建成投入使用。六是糧油品牌建設扎實推進。2017年,連云港天谷米業生產的大米成功入選國家農業部的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恒益糧油生產的“東喜牌”大米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評為金獎糧油產品,市工投青口投資公司“鹽田玉”香米獲中國國際優質大米和精品雜糧博覽會“優質產品獎”榮譽稱號。
4月8日,市糧食局全體黨員干部集中收看全市“高質發展、后發先至”動員大會電視直播,并召開專題會議傳達學習會議精神。為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全市糧食系統將緊緊圍繞市委項雪龍書記工作報告、《連云港市“高質發展后發先至”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結合《連云港市“十三五”糧食行業發展規劃》和《關于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加快建設糧食產業強市的實施意見》,解放思想,奮力開拓,認真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服務三農促民增收,全力推動糧食流通高質量發展。2018年—2020年將著重建設“六大體系”:
一是建設糧食收儲應急保供體系。嚴格執行國家糧食收購政策,切實優化服務措施,全力收購農民余糧,促進農民增收。完善儲備糧管理制度,保證儲備糧數量充足、結構合理、質量良好、調用高效。通過“公司+基地+農場和農戶”的形式,促進糧食收儲企業跨行業產業化協作經營,開展多種形式的產銷對接活動。到2020年,全市基本建立儲備規模與人口規模相適應的動態調整機制,形成市縣兩級應急保供聯動機制,建立應急加工企業30個、配送中心6個、供應網點122個。
二是建設現代糧食倉儲物流體系。重點建設符合安全、綠色和節能減排要求的新型糧食倉房。到2020年,全市倉儲和物流能力達到400萬噸,烘干能力達到3萬噸/日,儲備庫點烘干能力100%(2018年90%,2019年95%,2020年100%)。對接國家和全省糧食物流通道建設,優化糧食物流布局,收儲能力與物流效能顯著提升。配合上合組織(連云港)國際物流園建設糧食物流基地,在市區規劃建設集糧食儲備、運輸集散、加工轉化、批發貿易、電子商務于一體的糧食物流產業園區,各縣區按照“一縣一園”的目標規劃建設糧食物流產業園區。
三是建設現代糧食產業經濟體系。突出連云港地域特色,積極培育大米、面粉、食用油脂、飼料和綜合加工等糧油加工業的“五大板塊”,著力培育一批具有地域、產業特色的糧油名牌產品。到2020年,創建10家省級、1-2家國家級糧油產業化龍頭企業,10個省級以上名牌產品,糧油工業企業實現產值155億元。
四是建設現代糧食流通信息體系。建設結構完整、功能齊全、安全穩定、信息共享、多級聯動、覆蓋全市的“1+6+10+X”的糧食流通管理信息化體系,即建設完善1個市級糧食動態綜合管理平臺、6個縣級平臺、10個智慧糧庫,實現糧食收儲庫點可視信息化建設全覆蓋。
五是建設糧食市場質量監管體系。著力建立檢驗手段先進、監管完善的糧油質量檢驗監測體系,到2020年,實現市縣糧食檢測機構全覆蓋,檢測能力顯著提升,市糧食質量檢測所糧油理化品質、安全衛生、添加劑等檢驗監測能力100%,各縣檢測所糧食質量品質檢測能力達80%以上,提升糧食安全保障水平。健全糧食行政聯合執法機制,創新監管模式,建立糧食企業信用體系,依法治糧更加規范。
六是建設糧食行業人才隊伍體系。根據糧食產業、物流規劃、糧庫建設等需要,以計劃(項目)為抓手,集中重點資源,實施重點開發,加強專業人才引進、培育,力爭人才總量年遞增5%,培養一批優秀糧政人才、卓越糧商人才、領軍糧技人才、杰出糧匠人才。
以上六大體系建設,是全市糧食行業未來三年主要目標和行動計劃的總綱,在建設現代糧食產業經濟及糧食行業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我們又分別具體出臺了“實施意見”和“發展規劃”。
在建設現代糧食產業經濟體系方面。去年以來,國務院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先后出臺關于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實施意見,市政府今年4月17日印發了《關于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加快建設糧食產業強市的實施意見》(連政辦發〔2018〕51號)。意見緊緊圍繞全市“高質發展、后發先至”新一輪發展的主題主線,以建設糧食產業強市為目標,切實加快糧食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增加綠色優質糧食產品供給、保障糧食質量安全和帶動農民持續增收,大力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推動形成“種糧農民種好糧、收儲企業收好糧、加工企業產好糧、人民群眾吃好糧”的糧食流通新體系,推動連云港由產糧大市向糧食產業強市轉變。主要目標:到2020年,初步建成特色明顯的現代糧食產業體系,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更好地保障糧食供給、帶動農民增收、促進產業升級。綠色優質糧食產品有效供給穩定增加,全市糧油優質品率提高30%以上,糧食加工轉化率達到90%,打造主營業務收入50億元以上糧油企業1個,10億元以上的糧油企業2-3個。建成省級糧食產業園區2-3個,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糧食產業集群輻射帶動能力持續增強,把連云港建設成全國性的油脂加工中心,糧食質量安全保障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主要措施:一是培養壯大糧食產業主體,二是創新糧食產業發展方式,三是加快糧食產業轉型升級,四是夯實糧食產業發展基礎,五是落實加快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
在建設糧食行業人才隊伍體系方面。我們出臺《連云港市糧食行業人才發展規劃(2018-2020年)》。聚焦糧食安全戰略目標,抓住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糧食科技等重點領域,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突出人才優先發展,以人才隊伍建設為重點,以推進人才工程為抓手,以強化組織領導為保障,在人才能力和效益上下功夫,在人才發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求突破,形成促進產業發展的人才競爭優勢,以人才競爭力帶動提升行業競爭力。堅持服務發展、人才優先,統籌規劃、整體推進,遵循規律、創新機制三大原則,重點實施糧食人才集聚、糧食人才提升、糧食人才平臺建設三大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投入保障、營造聚才氛圍三大保障措施。到2020年,努力形成與建設“強富美高”連云港相適應、與連云港糧食改革發展要求相符合、與推進糧食產業強市相匹配的糧食人才隊伍。謝謝!
王磊:謝謝王局長的介紹!下面進行會議第二項內容,請媒體朋友就相關問題進行提問。
記者:近期我市印發了《關于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加快建設糧食產業強市的實施意見》,剛才王以標局長也介紹我市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主要目標,那么請問要實現這些目標,全市糧食行業具體有哪些舉措呢?
王磊:這個問題請紀處長回答。
紀家漁:根據當前我市糧食產業經濟的現狀和發展方向,剛才王以標局長已經介紹了五個方面的措施,具體的講:
在夯實糧食產業發展基礎方面:一是圍繞沿海、沿隴海線規劃建設糧食倉儲物流體系和產業園區,著重抓好上合組織物流園糧食物流產業基地等項目建設,發揮基地的聚集、輻射和帶動效應。到2020年,建成1-2個功能完備、管理規范、特色鮮明、效益突出的糧食物流產業園區,糧食現代倉儲和物流能力達到400萬噸。二是積極倡導“互聯網+”思維,提升收購、儲存、加工等各個環節信息化水平,引入智能機器人和物聯網技術,建成具有港城特色的“智慧糧食”新體系,實現糧庫作業自動化、智能化。
在培育壯大糧食產業主體方面:一是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鼓勵國有糧食企業依托現有收儲網點,主動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糧食加工企業等開展合作,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大型糧食企業集團。二是鼓勵龍頭企業與產業鏈上下游各類市場主體聯合成立糧食產業聯盟,調優種植品種,穩定優質糧源,實行優質優價,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促進企業發展增效。三是支持符合條件的龍頭企業參與政策性糧食收儲業務,逐步建立儲備糧市場競價機制。
在創新糧食產業發展方式方面:一是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和特色,推進東海大米加工產業和港口食用植物油加工產業的提檔升級。二是通過質量提升、自主創新、品牌創建、特色產品認定等,積極申報“中國好糧油”產品、馳名商標、江蘇省名牌、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等,提升連云港糧油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三是重點培植1-2個含糧食種植、購銷、倉儲、物流、加工、銷售全產業鏈運行的產業化經營示范企業,為調整產業結構、擴大產業規模探索可行路徑。
在加快糧食產業轉型升級方面:一是推動糧食加工逐步由糧食初級產品向高端產品、特色產品轉變,支持企業發展優質稻麥、富硒糧油、綠色有機油脂等優勢特色糧油生產。二是組織糧食產業龍頭企業,主動融入全省糧油精深加工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合作平臺,增加專用米、專用粉、專用油、功能性稻米等食品以及保健、化工、醫藥等方面的有效供給。三是針對市場化收購條件下農民收糧、儲糧、賣糧、清理烘干等諸多難題,建立專業化的糧食產后服務中心,力爭到2020年實現全市產糧大縣全覆蓋,形成完整的服務鏈。
為了使這項工作落到實處,市政府對各地政府和相關部門也提出了具體要求。比如要求各地政府要拿出不低于50%的產糧大縣獎勵資金支持糧食產業經濟發展。對新獲得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獲得中國好糧油產品、中國馳名商標、江蘇省名牌產品的企業給予適當獎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購置倉儲、烘干設備,可按規定享受農機具購置補貼。糧食加工企業從事農產品初加工所得按規定免征企業所得稅政策等等。還有在土地使用方面,對糧食產業發展重點項目用地予以統籌安排和重點支持。改制重組后的糧食企業,可依法處置土地資產,用于企業改革發展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供電方面落實糧食加工、糧食烘干等用電執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政策。
我們希望通過以上各項措施的具體落實,來實現我市提出的建設糧食產業經濟強市的目標。謝謝。
王磊:現在,請繼續提問。
記者:人才是產業發展的引領力量,請問如何打造連云港糧食行業人才集聚高地,促進糧食產業高質發展、轉型升級?
王磊:這個問題請孟處長回答。
孟鵬球:人才興,則糧食興;人才強,則糧食強。要加快糧食產業高質發展,就必須更加注重糧食人才隊伍建設,更強力度地培養造就人才、更大范圍地吸引集聚人才、更深程度地激發激活人才。未來三年,實施三個糧食人才工程,著力打造糧食行業人才集聚高地,以人才升級促進產業轉型。
一是實施糧食人才集聚工程。著眼于行業發展人才需求,每年適時舉辦糧食人才校園招聘、社會招聘活動,加大糧食科技、倉儲物流、財務管理、質量檢驗、食品加工等人才引進。支持企業加強與相關高校的合作,創新人才引進機制,通過各種途徑引進、集聚各類糧食人才。全市糧食行業每年力爭引進人才不少于40人。
二是實施糧食人才提升工程。以能力培訓為重點,制定、落實各類培訓計劃,每年組織面向糧政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的糧食業務專題培訓班。落實糧食人才補助等保障激勵措施,推動職工提升學歷層次和技術技能等級。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每年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不少于60人次,舉辦職業技能競賽活動,培育“糧工巧匠”,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職工行業特有工種持證上崗率達到90%以上,糧食物流(產業)園、省級示范糧庫和中心糧庫高技能人才達到職工總數的30%以上。
三是實施糧食人才平臺建設工程。聚焦糧食科技,引導、支持糧食企業與相關涉糧高校合作,力爭新建1個高層次人才創新實踐基地,有效推進產學研聯合,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和人才集聚效應。充分運用在連院校、糧研機構教育培訓資源,建設2個人才培訓基地。支持縣區、國有糧庫根據自身特點,圍繞糧食倉儲、糧油加工、質量檢驗等業務,與省內高校、本地學校結對,建立定向培訓基地,采取聯合辦學、委托培養、在職進修等方式,實施定向培訓項目。
通過三年努力,到2020年,實現人才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大專及以上學歷人數占40%以上,專業技術和技能人才達到2800人以上,35歲以下人員占40%以上。培養20名優秀糧政人才、10名卓越糧商人才、10名領軍糧技人才、300名左右高技能人才。努力培養造就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優化、素質優良、富有競爭優勢的糧食行業人才隊伍,為推動我市糧食流通改革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
王磊:各位媒體朋友,由于時間關系,今天的提問就到這里,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