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挑大梁 沖刺決勝”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一場)
時間:2025年6月16日上午10:30
地點:連云港發布新聞發布廳
主持人: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劉成文
發布人:市科技局副局長鄭剛,市工信局副局長孫和衛,市科協副主席郭強,江蘇中科能源動力研究中心科技副主任邵衛衛
劉成文: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重要講話精神和對江蘇、對連云港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圍繞市委年度工作主題,市政府新聞辦決定舉辦“勇挑大梁 沖刺決勝”系列新聞發布暨集中采訪活動,全面展示“十四五”以來,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市各地各有關部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顯著成效以及學習貫徹市委十三屆十一次全會精神的新思路新舉措,進一步凝聚共識、提振信心,為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連云港新實踐營造良好輿論氛圍。今天舉行系列發布會的第一場,主題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
我們邀請市科技局副局長鄭剛介紹相關情況,出席發布會的還有:市工信局副局長孫和衛、市科協副主席郭強、江蘇中科能源動力研究中心科技副主任邵衛衛。我是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劉成文,本場新聞發布會由我主持。
首先請市科技局副局長鄭剛為大家介紹我市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方面相關情況。
鄭剛: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非常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連云港科技創新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十四五以來,特別是近年來,連云港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力打造全省科技創新北翼策源地,立體化搭建平臺矩陣、梯次化培育創新主體、協同化推進產學研合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在最新的國家創新型城市評價中,連云港市排名躍升至第52位,較上年提升13位,進位幅度居全省首位。
一、堅持產業導向,推動創新平臺體系布局。圍繞石化、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等最有基礎、最需突破產業,布局研發平臺,實現主導產業全覆蓋、新興產業有突破、未來產業早布局。一是聚焦產業驅動,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培育。全省共3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我市有2個,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已進入全面調試,即將驗收;積極融入省“兩機”產業聯盟,與中國航發燃氣輪機、杭州汽輪動力集團等30余家單位組建用戶委員會,推動技術攻關和應用示范。康緣藥業全國重點實驗室成功重組。二是聚焦產業需求,提高創新發展供給能力。統籌推進創新產業化、產業創新化,以平臺建設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累計建設省級以上創新平臺159家,培育集聚了一批承擔國家使命、體現港城擔當的戰略科技力量。全市約95%的平臺集聚在企業,“十四五”以來新增市級以上企業研發平臺418家。三是聚焦產業未來,著力開辟向海發展賽道。在“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中專章部署向海發展。太湖實驗室連云港中心實現當年揭牌、當年實體運行、當年招引企業落地、當年成果產出超億元;深遠海裝備海上科學試驗基礎設施入選首批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預研培育;1500噸級、500噸級試驗船和百噸無人艇抵連開展科研,全球首艘7000噸級深遠海綠色智能技術試驗船已完成海試,加快一體創建國家實驗室。獲批國家瀕海試驗技術創新中心,全省率先創成海洋領域技術創新中心,康緣藥業省級院士工作站等一批涉海平臺加快建設,市級以上涉海平臺增長至55家。
二、堅持主體地位,推動企業發展向高攀升。精準施策,持續發力,一體推進“科技-產業-機制”創新,推動創新主體量質齊升。一是創新“一二三四五”工作機制。連續六年開展“科技服務專家行”。對新招引項目,采取“簽約即跟蹤、開工即培育”的模式。對照新開工項目、新招引科技型企業、新增市場主體三張清單,開展“一企一策”定制化培育服務。建立“目標分解、領導帶隊、分片包干、市縣(區)聯動”四項機制,遵循“尋找苗子、啟發引導、入庫培育、指導申報、全程管理”五步工作法,扎實做好科技企業全流程跟蹤服務。二是夯實主體梯次培育體系。為科技型企業成長提供全過程全要素保障,著力構建“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體系。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實現五年翻番,連續三年增幅全省前列;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實現五年翻兩番;省潛在獨角獸企業連續2年取得突破,2024年省瞪羚企業數量同比增長240%;科創板上市企業、省創新型領軍企業、省創新聯合體數量均為蘇北第1。三是優化科技金融高質量供給。深化投貸聯動,與金融機構加大合作力度,著力構建“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成立市級科技創業投資基金,創新推廣研發貸,蘇北率先舉辦“產業集群科技金融服務直通車”,開展“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對接會”等專項活動,近百家科技企業獲授信超120億元,有效降低科技型企業融資成本。
三、堅持協同發展,推動政產學研一體聯動?!巴庖齼扰唷彪p向發力,著力引進高端人才、高值項目;加快向內挖潛、整合資源,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一是強化政府、高校、企業“三方”協同。創新校地合作、校企共建方法,聚焦西北及東北等高校成果本地轉化率偏低、向外發展的迫切需要,搶先布局,對接吉林大學等8所高校建設成果轉移轉化中心,一大批成果在連轉化。聯合高校院所、上下游企業、協會組織等成立省涉海產學研合作聯盟、市新材料、新醫藥產學研合作聯盟,構建產業發展新生態。二是強化目標、市場、需求“三個”導向。聚焦前沿領域,省內首創雙向“揭榜掛帥”,引導高校院所與企業協同研發,推動更多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調研企業需求,線上建設連云港知識服務平臺,線下創新編制專家指引,“清單化”助力企業找學者、解難題。市場化共建“一帶一路”技術轉移中心,與37個國家和地區建立合作渠道,構建國際技術轉移服務鏈。三是強化產業、創業、就業“三業”融通。深入推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建設花果山科創走廊,打造創新資源集聚區;連續十三年舉辦創新創業大賽,牽頭舉辦花果山英才創新創業大賽,助力海宏科技等130余家企業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百開盛生物科技榮獲第十三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生物醫藥初創組第3名,創造了參加國賽最好成績。2024年入選省科技副總192名,同比增長31.5%,創歷史新高,累計達764名。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省委十四屆九次全會、市委十三屆十一次全會部署要求,深刻把握“經濟大省挑大梁”中連云港肩負的使命,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重要指示,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統籌推進科技“有效供給”和產業“有效需求”深度融合,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連云港新實踐貢獻更多科技力量。
一是重抓產業創新平臺建設。統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建成投用,建設自主燃氣輪機試驗和應用示范基地,打造燃氣輪機產業園,推動進口替代;預研建設深遠海裝備海上科學試驗基礎設施,爭創國家海上大科學裝置。持續推進太湖實驗室連云港中心建設,加快7000噸級試驗船來連科研,完善移動海上實驗室體系,助力打通船海裝備自主研發和國產化應用“最后一公里”;高水平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新建一批省重點實驗室,積極融入省實驗室聯盟。
二是重抓全鏈條科研體系。面向產業需求,加快建立基礎研究多元化投入機制,健全競爭性支持和穩定性支持相結合的投入機制。完善“揭榜掛帥”“賽馬制”等創新攻關機制,開展生命健康、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領域科技攻關和前沿技術研發,力爭產出更多標志性科技成果。發力供給側,積極推進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引導高校、科研機構以“先使用后付費”方式實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動形成“研在學科、轉在平臺、落在產業”的產學研融通發展新模式。
三是重抓企業創新主體培育。鞏固實施科技企業梯隊培育計劃,完善全要素、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的培育模式,進一步壯大科技企業集群。支持龍頭骨干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和標桿孵化器,匯聚產業鏈上下游創新資源,推動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建立健全“科技貸款+產業基金+科技保險”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推廣“蘇科貸”“高企貸”“研發貸”“積分貸”等科技貸款,引導創業投資類基金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鼓勵保險機構開發科技保險產品,為企業研發、成果轉化等環節提供保障。
四是重抓產學研協同創新。更大力度集聚高端創新資源,健全市域技術轉移轉化服務矩陣,與更多高校共建成果轉移轉化中心,打造創新要素跨區域流動樞紐節點。堅持開放創新,支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和海外研發機構建設,面向世界創新強國和“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開展跨國聯合研發、技術轉移轉化和海外應用示范。
我的介紹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劉成文:下面歡迎各位記者提問。提問之前請通報自己所在的新聞機構。
記者:我是新華社記者。產業是發展的根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請問連云港市如何將創新勢能加快轉化為產業動能?
劉成文:這個問題請市工信局副局長孫和衛回答。
孫和衛:主要通過以下三個方面推動產業和科技深度融合、互促共進。
一是聚力鏈群發展,提升產業能級。牢固樹立“工業立市、產業強市”戰略,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主導產業中石化化工產業的PTA、丙烯腈等重點產品實現萬噸級產能,生物醫藥產業獲批1類新藥22個,占全省41.5%,泰連錫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成功獲批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新材料產業的碳纖維、聚酰亞胺纖維等多個產品市場占有率全國前3。重點發展海洋經濟、生命健康等5大新興領域,前沿布局細胞和基因技術、合成生物等多個未來方向,加快關鍵技術突破,推動產業鏈攀高圖強。
二是聚力要素賦能,提升競爭優勢。著力推動創新要素和數據要素賦能,積極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創新。承擔國家重點任務20項,獲批省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8個,36個產品進入省重點推廣應用的新技術新產品目錄。突破高能級行業創新平臺,建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7家、省市兩級企業技術中心181家,4家中試平臺納入省培育庫,建成省原創化學藥制造業創新中心。大力推進數實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建成國家級智能工廠1家、省先進級智能工廠46家、智能車間180個、星級上云企業560家。
三是聚力企業培育,提升創新活力。積極打造“大而強”“專而精”“小而優”的發展梯隊,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產值超百億工業企業達11家,88家企業進入省“筑峰強鏈”企業名單,通過優化整合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帶動上下游企業融通發展。通過實施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全市已創成市級創新型中小企業883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27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28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5家。
下一步,市工信局將全面落實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的要求,以產業創新為引領、以協同發展為統籌,抓好科技創新平臺和載體建設,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積極打造更好更優創新生態,助力推動制造強市建設實現新突破。
我的回答就到這里,謝謝。
記者:我是現代快報記者。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需要匯聚政府和社會多方力量。請問連云港市在匯聚科技創新資源方面有哪些舉措和成效?
劉成文:這個問題請市科協副主席郭強回答。
郭強:近年來,我們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市工作大局,匯聚創新力量,強化服務職能,積極開展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融合,助推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是深入實施“科創匯連”行動。市科技局、工信局、科協等12家部門聯合啟動“科創匯連”專項行動。50余位海內外院士專家、40余家國省級學會、高校,與我市企業、園區開展對接合作。7個項目獲“科創江蘇”專項行動立項。深化南北共建,申報3個南北共建項目獲省科協立項。項目化推進科創重點工作,精選市級優質項目31個給予重點獎補。開展“科技助企春風行動”活動,動員市級學會開展政策宣講、科技服務等40場次以上,累計培育市級科技服務站40個、承接政府職能示范工程30個。今年4月,與中國顆粒學會簽訂合作共建協議,助力東海硅材料產業發展。赴中國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院、省家禽科學研究所學習交流,探討下步合作計劃。
二是積極開展“海智計劃”。啟動海智基地提升培優計劃,出臺海智工作站管理辦法,新增市級海智站點8家。2家國級、省級海智基地通過考核評估。聯合江蘇海洋大學成立市國際人才科技創新服務基地。持續擦亮海智大會品牌,協助辦好連云港醫藥技術大會,舉辦醫藥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中歐生命科學論壇?!耙粠б宦贰眰鹘y藥物國際會議,開展海智沙龍、海智專家港城行、海智基地問需行”等活動15場次。
三是精準托舉科技人才。推薦230余人(項目)獲省級以上獎項。1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實現我市該獎項新突破,7人獲全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實施市級“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10人獲托舉資助20萬元,帶動各單位配套科研經費438.5萬元,獲評市政府重點創新項目,入選年度全市營商環境優秀創新案例。打造決策咨詢品牌。形成《科技工作者建議》、《老專家建言》等決策咨詢品牌,征集科技工作者建議100余篇,19篇獲市領導批示。
下一步,我們將依托國省級學會、高校科研院所和海外科技社團,主動鏈接資源,把更多的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引向我市科技創新一線。進一步整合全市科創資源,開展科技助企春風行動,精準服務產業發展。不斷深化拓展院士專家港城行、會地對接、項目路演等活動成效,努力在服務企業創新發展、推動產業創新融合上發揮更大作用。
我的回答就到這里,謝謝。
記者:我是連云港日報記者。市委十三屆十一次全會提出,統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建成使用。能否介紹一下目前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的工作進展?
劉成文:這個問題請江蘇中科能源動力研究中心科技副主任邵衛衛回答。
邵衛衛:感謝您的提問。下面我將圍繞“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這一主題,結合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的情況介紹我們的工作進展。
一是完成項目建設,助推技術攻關。該項目建設填補了我國大功率燃氣輪機試驗裝置空白,現已全面進入聯合調試和驗收準備階段,并實現了邊建設、邊運行、邊出成果的目標,至今已直接支撐多個自主燃氣輪機型號研制。完成東汽G50、杭汽HGT51F兩款自主研制重型燃氣輪機燃燒室部件性能驗證以及天然氣摻氫全溫全壓性能考核,直接支撐了HGT51F燃機部件定型裝機,目前該型號已完成滿負荷整機調試;完成國內首次重型燃氣輪機燃燒室最高比例摻氫(摻氫比例達到40%)全溫全壓性能試驗和國內首次自主研制F級燃氣輪機透平第一級動靜葉冷效試驗,直接支撐了我國燃氣輪機自主研制和綠色低碳發展。依托裝置自主攻關研制的富氫燃料燃氣輪機燃燒室已裝機商業運行超3萬小時,天然氣燃氣輪機低排放燃燒室應用于國家能源局示范項目,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二是深化產學研合作,擴大港城影響力。2023年和2024年連續兩年邀請院士、知名學者、行業代表等超百名專家在連開展交流對接,并聯合高校、院所、產業鏈頭部企業等,申報獲批江蘇省高效低碳燃氣輪機技術創新聯合體;與杭汽、航發燃機、東汽、上汽等國內燃氣輪機頭部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共同推進國產燃氣輪機技術自主攻關。有效提高了大科學裝置和港城科技創新的影響力與關注度、促進了技術創新,也為連云港市乃至江蘇省在燃氣輪機科技和產業領域贏得了更多關注和發展機遇。
下一步,我們將全力完成裝置的驗收及試運行工作。同時,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走在前 做示范”和“科技自立自強”的精神指示要求,依托大科學裝置,將進一步深化合作,實現國產燃氣輪機自主攻關。此外,我們還將立足現有條件,借助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加快研發迭代速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我的回答就到這里,謝謝。
劉成文:謝謝鄭局長,也謝謝其他三位發布人。今天的提問就到這里,如果記者朋友還有其他問題,會后可以和相關部門聯系進行深入采訪。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記者朋友,下次再見。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