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0)新聞發布會
發布會議程:一是請市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學明發布新聞;二是請記者朋友們就感興趣的問題提問。
地點:“連云港發布”新聞發布廳
主題:連云港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0)新聞發布會
主持人: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張名志
嘉賓:市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學明、市規劃局副局長陸華、市規劃局副局長蔣廷臣
張名志: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市政府新聞發布會。
當前,“一帶一路”建設、江蘇沿海地區發展等一系列國家戰略在我市疊加聚焦。其中江蘇省“一帶一路”建設《實施方案》明確連云港作為核心區和戰略先導區,國家《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將連云港確定為全國七大石化基地之一。宏觀形勢的變化,亟需開展城市總體規劃修編,以便更好地指導城市建設發展。經市政府領導批準,今天我們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大家介紹《連云港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0)》相關情況,并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
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有:市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學明、市規劃局副局長陸華、市規劃局副局長蔣廷臣。我是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張名志,主持這場新聞發布會。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有2項議程:一是請市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學明發布新聞;二是請記者朋友們就感興趣的問題提問。
首先,請市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學明發布新聞。
王學明: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
我市現行的城市總體規劃于2009年5月獲省政府批準實施,8年來,在規劃的指導下城市總體框架進一步拉開,較好地發揮了規劃引領城市發展的效應。目前,我市正處在重要的戰略發展機遇期。2014年5月贛榆撤縣設區后,市區行政轄區面積和人口均增加一倍左右。2015年5月江蘇省“一帶一路”建設《實施方案》中明確連云港作為核心區和戰略先導區,國家《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將連云港確定為全國七大石化基地之一。現行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用地規模和人口規模、發展空間、城市布局已經難以適應調整后的城市發展要求,亟需通過開展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從而更好地指導城市各項建設和發展。
一、《總規》編制過程
1.規劃實施評估工作。2015年10月,市政府組織召開了連云港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30年)實施評估報告論證會,通過了專家論證。
2.修編申報。2015年12月,經省政府同意,省住建廳復函同意我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
3.編制綱要。2016年2月編制形成綱要成果,并與各縣區、功能板塊以及市相關部門進行了對接。2016年9月,省住建廳組織召開了總規修編綱要論證會,通過了專家論證。
4.編制成果。規劃成果包括區域協調、城鎮化和發展規模、市域城鎮體系、資源保護和空間管制、中心城區布局、中心城區綜合交通等10余個章節。
針對綱要論證會提出的核安全與核影響問題、交通專題等問題,我市組織召開了交通專項論證會、城鎮體系及多規融合專項論證會,并通過論證。我市組織召開了《江蘇田灣核電站與周邊10km規劃相容性分析專題》專家論證會,并通過論證,取得省環保廳的審查意見(蘇環函[2017]39號)。
為了做好意見征集工作,2016年3月、5月分別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匯報。規劃成果分別于2016年11月、2017年3月兩次向各縣區、功能板塊以及相關部門征求意見并修改完善,第一次共征求40個縣區及部門183條意見,其中完全采納或基本采納164條;第二次共征求41個縣區及部門121條意見,其中完全采納或基本采納115條。成果先后向市規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市委常委會、市人大常委會進行了匯報。
《連云港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0)》成果于2017年5月25日通過省住建廳組織的專家論證,2017年6月22日通過市人大常委會審議,2017年7月3日-2017年8月11日在連云港日報、蒼梧晚報、市規劃局網站、市規劃展示中心進行公示,廣泛征求社會各界人士意見。
二、《總規》編制主要特點
1.四項發展理念
以面向國際、以人為本、多規融合、港產城融合的四項發展理念,深度融入國家戰略,著力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網絡,打造面向國際的現代化港口城市。促進本地人口就地就近城鎮化,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生態紅線保護規劃等多規融合,科學確定城鎮發展規模和發展方向。通過做強港口、提升產業、凸顯特色增強綜合實力,提高城市吸引力和區域競爭力。
2.七項修編重點
(1)區域協調,建設“一帶一路”交匯點城市。立足長三角,依托江蘇,競合山東半島,擴展腹地,實現從端點到樞紐的轉變,提升連云港的國際化職能。
(2)交通提升,打造區域性交通樞紐城市。重點研究海港及集疏運體系,改變連云港區域性交通末梢地位,完善全市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
(3)量質并重,探索新型城鎮化路徑。研究鎮村布局優化,合理配置城鄉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推動連云港城鄉發展一體化,提高城鎮化發展質量。
(4)優化布局,促進港產城融合發展。基于沿海開發及區域一體化加速推進的大背景,提升臨海地區發展的水平與質量,合理布局臨海港城、港鎮、臨港產業園,優化城區空間結構與布局。
(5)存量挖潛,提高城市發展效益。結合當前經濟發展新常態,應對未來連云港中心城區增量空間有限的現實,從增量規劃轉向增量提效和存量挖潛相結合,合理確定城市發展規模,提高發展效益。
(6)保護生態,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生態優先,重點保護連云港山、海、河等地區特色資源,協調臨海開發與生態保護,提高城市宜居水平。
(7)彰顯特色,塑造山海魅力城市。深入挖掘城市歷史文化資源,充分依托山、海、綠等景觀空間網絡,著力塑造精品空間,提升海濱城市形象及品質。
三、《總規》編制主要內容
1.總體目標
搶抓國家“一帶一路”等多重疊加機遇,促進港產城融合發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遠期至2030年,打造開放創新、生活宜居現代、環境綠色低碳的國際化海港中心城市。
2.規劃期限
近期:2016—2020年;遠期:2021—2030年。
3.規劃層次及范圍
分為市域、規劃區和中心城區三個空間層次。
市域:連云港市市域行政范圍,包括海州、連云、贛榆3區和東海、灌云、灌南3縣,土地總面積7615平方公里,海域總面積6677平方公里。
規劃區:連云港市市區行政范圍,面積3012平方公里。
中心城區:東至黃海,北至贛榆港區(不含柘汪、海頭兩鎮),西至沈海高速-長深高速-薔薇河沿線,南至善后河-燒香河一帶,面積約1137平方公里。
4.城市性質及職能
總定位為:國際化海港中心城市。城市職能為:國際化港口樞紐城市、現代化港口工業城市、特色化海濱旅游城市、生態化休閑宜居城市。
5.市域人口規模及城鎮化水平
2020年,市域總人口500萬,城鎮化水平68%,城鎮人口340萬;2030年,市域總人口620萬,城鎮化水平77%,城鎮人口477萬。
6.市域空間結構
規劃“一橫兩縱,一核多極”的市域城鎮空間結構。
一橫兩縱:一橫即沿東隴海城鎮軸,兩縱即沿海城鎮軸、連臨-連淮城鎮軸,銜接“一帶一路”倡議,重點強化軸線對城鎮、產業的聚合作用。
一核多極:一核即中心城區,多極即東海縣城、灌云縣城、灌南縣城和市域重點中心鎮,打造市域城鎮化核心載體,推動各縣城和重點中心鎮積極參與區域分工,不斷完善和提升發展能級。
張名志:謝謝王學明局長。下面,記者朋友們可以就感興趣的問題提問。
記者:本版總規相對以前幾年編制完成的多版城市總規有哪些特點?
張名志:這個問題請市規劃局副局長陸華來回答。
陸華:2003年版城市總體規劃將城市性質定位為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國際性海濱城市,全國重點旅游城市,江蘇省海洋開發基地,城市形態延續“一市雙城”格局。2008年版總體規劃隨全國及江蘇省發展戰略轉變而編制,落實“城市向東、擁抱大海”的發展戰略,在“一市雙城”之間建設連云新城。將城市性質定位為我國沿海中部溝通東西、連接南北的區域性中心城市,現代化的港口工業城市和國際性的海濱旅游城市。
本輪城市總規是指導城市發展建設的全局性、綜合性、戰略性的規劃,是城市建設和規劃管理的基本依據。對編制下層次城鄉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規劃區內的各項建設活動具有一定指導意義。本輪總規修編著重突出四大特色,分別為:
1、多規融合、生態約束
為進一步提升規劃編制科學性,本輪總體規劃緊扣當前宏觀形勢和熱點問題,開展了《多規融合導向下的規劃編制研究》專題研究。專題綜合考慮了國民經濟發展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綜合交通規劃、港口規劃、風景名勝區規劃、海洋功能區規劃等多個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的相互關系,通過梳理城市總體規劃與多個相關規劃之間的目標、指標、空間布局等方面的聯系,提出城市總體規劃與多個相關規劃相互協調、相互支撐的編制要求,同時對規劃編制過程中存在的矛盾內容提出協調和化解的建議。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充分考慮和實踐了多規合一的規劃理念。
2、區域協調,全方位融入“一帶一路”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的加快,連云港突出區域合作,促進要素流動,形成相對完整的大型產業集群帶,通過“大港口”與“大通道”戰略,提升港口職能,打造國際化綜合樞紐,強化連云港國際化職能,實現從端點到樞紐的轉變,完善“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
3、突出特色、城鄉統籌
在資源合理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上,引導城鎮空間向臨海及其他重點地區集聚集約發展,重視城鄉特色差別,促進人口就地就近城鎮化。加強重點中心鎮和特色鎮規劃,優化村莊布點,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4、優化城市布局結構。
布局結構由上版“四組團三軸線”優化為“一灣兩廊多組團”。一灣:即由海州、連云、徐圩、贛榆等共同構成的海州灣; 兩廊:即薔薇河-臨洪河生態廊道、云臺山-連島生態廊道;多組團:即環繞海州灣的多個城市組團,包含海州組團、高新區組團、開發區組團、連云組團、徐圩組團、上合組團、贛榆組團、贛榆港組團等多個城市組團。
將上版“一主三次八片”的城市公共服務中心體系優化為“一主兩副四點”的城市公共服務中心體系。一主為海州主中心,兩副為連云中心和贛榆中心,四點包括開發區中心、高新區中心、上合物流園中心、徐圩片區中心。
記者:本版《總規》解決了哪些重點問題?
張名志:這個問題請市規劃局副局長蔣廷臣來回答。
蔣廷臣:本版規劃中我市中心城區2020年人口規模控制在190萬人以內,用地規模控制在245平方公里以內;2030年人口規模控制在26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300平方公里以內。
強化山海港城特色風貌,構建薔薇河-臨洪河生態廊道、云臺山-連島生態廊道、濱海復合發展廊道三大生態與旅游廊道,充分彰顯連云港山海河自然資源特色,并成為城市生活區外圍主要的生態屏障。
結合城市實際建設發展需要布置多片的功能板塊。海州組團定位為集中體現連云港商業氛圍和文化特質的綜合生活片區,高新區組團定位為以研發、行政及旅游服務等為主的科創片區,連云組團定位為以國際物流、高端商務、商貿等為主的國際貿易與商務服務片區,開發區組團定位為以新醫藥、新材料為主的先進制造業基地,上合物流園組團定位為保稅物流中心、服務于歐亞的國際倉儲物流基地,徐圩組團定位為城市南部重要的臨港產業基地及國家石化基地,贛榆組團定位為以海洋經濟、海濱旅游休閑為特色的濱海城區,贛榆臨港產業組團定位為中心城區北部的重要臨港產業基地。謝謝!
張名志:記者朋友們,由于時間關系,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就開到這里。謝謝大家!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


